首頁>資訊>

隨著《大秦賦》的持續熱播,在劇情過了三分之二時,終於看到了期盼已久的主題:橫掃六國,天下歸一。

劇集從六十幾集開始,也似乎越來越有看點。

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其中的艱險、複雜,必須是在對六國有豐富呈現的基礎上,才能表現出來的。

推行秦篆、六國再次合縱、秦國與六國博弈、六國之間的千迴百轉。

雖然韓非偶爾撒一下雞湯,李斯語出“勾勾搭搭”,還會讓人一不小心齣戲,但至少整個劇情明顯比前半段緊湊了一些,都是在圍繞著天下凝一的主題在推進。

秦篆的誕生,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產物。

他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創新求實、格局遠大的秦始皇

和六國之間你來我往的交鋒,看到了秦王的雄才大略、韓非、李斯、姚賈天下大才綽約風姿,也更看到了什麼叫做弱國無外交。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戰國時期的這段歷史。

往大了看,《大秦帝國》中說,秦文明,是中國原生態文明之光。

當中國人被外國人稱之為“漢人”或者“唐人”之時,我們需要自豪的告訴他們,漢人唐人,寧非秦人?

“漢人”代表著中華文明的興盛與西傳

“唐人”代表著中華文明的繁榮與遠播,而“秦人”則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根基。

這根基生長於西北關中的艱苦生存環境,紮根於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代,淬火於統一天下的殘酷戰爭,形成於盤整華夏專制天下的千秋偉業——從而成為不朽的中華文明的精神與文化支柱

往小了說,那個凡有血氣、有才幹,必能得以伸展的大爭之世。

百家爭鳴、文化繁盛,你可以自由的求學、思辨,可以不侷限國界去施展才華。

而那些曾經或英雄、或平庸、或昏聵、或奸詐的人物結局,也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為人,才是人生之正道。

何為大爭之世,《詩經》有云,禮崩樂壞,瓦釜雷鳴。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萃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多麼像我們現今所處的時代。

科技的快速發展,讓這個世界日新月異,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鮮花似錦,烈火烹油。

以前,變化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現在變化就是生活的本身。

就像2000年前的那個戰國一樣,

這是最壞的時代,更是最好的時代。

有人被趨勢無情的碾壓,有人卻可以把握時代的脈搏乘風破浪。

無論出身,沒有高低貴賤,凡有爭心,有實力,必可以有一番作為。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夫妻為孩子姓氏問題起爭端,到底誰姓?實則為延續香火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