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馬上就是年末,又到了立Flag的時候了。得到知識城邦有一個話題,這兩天非常活躍,叫“2020的Flag實現了沒有”。

我去看了得到使用者2020年立的老Flag,還有2021年的新Flag,發現真是五花八門。有想要學會一門新語言的,有要練出8塊腹肌的,還有想要做一次公開演講的。我還看到有位使用者說,2020年的Flag是要在核心期刊上發8篇論文,經過和團隊小夥伴的共同努力,這個Flag竟然完成了,引起了得到使用者大規模的羨慕嫉妒恨。

看這些Flag的時候,我也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大部分Flag的主題,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好。不過也不乏一些人的Flag,是如何讓別人也變得更好,或者說,讓別人跟自己一起變好。

比如有一位使用者,去年立的Flag是“每個月給愛人買一件讓她心動的東西”。還有一位使用者,去年立的Flag是“一個月至少陪老婆孩子出去玩兩次”。

在今年立的Flag當中,我還看到不少跟父母有關的。有想在2021年接父母從黑龍江去廣州,有想在2021年帶爸媽感受江南水鄉。還有的人立下了跟陌生人有關的Flag,比如何帆老師說想在2021年,完成10個城市的公益演講。你看,這些都是那種“服務了別人也愉悅了自己”的Flag。

我看到這些新年目標的時候,心裡感覺挺溫暖的。有句話老話不是說麼,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更何況,經過2020這個特殊的一年之後,很多人都體會到,假如沒有眾樂樂,獨樂樂又談何容易。2020,讓很多人對“命運共同體”這個詞更加感同身受了。

其實在今年,我們也聽到過特別多的精彩故事,講的都是人們怎麼互相扶持、依靠,走出最艱難的時刻的。

最近,我身邊好幾個朋友、同事都給我推薦了這樣一個故事——確切地說,是一部剛上映不久的紀錄片,叫《棒!少年》,這部片子講的是一群小孩打棒球的故事。朋友跟我說,看這部紀錄片會讓人心裡升起一股衝動,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別人。

其實最開始聽說這部紀錄片時,我內心是拒絕的。首先,我不是一個體育迷,不會主動去看體育比賽,更不用說在中國非常小眾的棒球了。其次,如果你看過體育電影肯定也知道,它們的故事基本都是努力奮鬥最終成功,千篇一律。

但是聽了朋友的介紹之後我發現,《棒!少年》和一般的體育片可不一樣,它講的不是贏球這些簡單的事。它講的是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人願意不計成本,為陌生人伸出援手。

我和你介紹一下這部紀錄片的背景。

一般我們覺得,棒球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運動,想要玩棒球得買齊成套的裝備,得有合適的場子,還得招呼上一幫子人。但是《棒!少年》中的故事不是這樣。這部片子的主角,叫做“強棒天使隊”,這是一個有公益性質的愛心球隊。球隊的基地在北京市郊,他們的訓練場地很小,甚至不是一個標準的棒球場。

更讓人驚訝的是,強棒天使隊的小隊員們的出身,他們的家境用貧困來形容是一點也不誇張。孩子們大多數都是“事實孤兒”,要麼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要麼父母沒有條件對他進行撫養。

比如,紀錄片中的一個主角叫做小雙。小雙的爸爸在他出生之前,突發腦溢血去世,媽媽不久後也離開家,不知去向。

小雙在出生的時候非常瘦小,腦袋只有拳頭那麼大,在保溫箱裡待了好幾個月。當時他的親人迫於經濟壓力想把他送人,但人家看到他長得太小了就沒有收養。

後來,小雙接連由他的大伯、姑姑撫養,在大伯和姑姑去世之後,小雙就和他的二伯相依為命,住在農村破舊低矮的平房裡。棒球隊中的很多孩子,情況都和小雙類似,印證了一句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強棒天使隊之所以這麼特殊,和他的創始人有關。棒球基地是由一位叫做孫嶺峰的運動員創立的,他之前是中國國家棒球隊隊員,曾經參與過2008年奧運會,當時整個團隊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績。

退役之後,孫嶺峰在2015年創立了棒球基地,想要透過棒球,幫助很多貧困孩子改變命運。他說,棒球對於運動員身材沒有硬性要求,高的、矮的、瘦的人都能在棒球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他想象的藍圖中,招進來的孩子可以透過專業訓練,成為職業球員;走不上職業道路的,也可以在棒球基地工作,從而改變命運。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孫嶺峰放寬了招球員的條件。一個孩子如果家庭貧困,那麼只要年齡合適、身體健康就可以入隊。這樣,十五個7~12歲的孩子,就成為強棒天使隊的雛形。

你看,僅僅是因為孫嶺峰發的一個願,他就和一群貧困的孩子聯絡在了一起。而這群孩子的命運軌跡,就此開始發生變化。

我給你分享其中一個孩子的故事,叫馬虎,這個孩子也是紀錄片的主角之一。

馬虎是寧夏人,他給自己取的外號叫“遊俠”,這是因為在老家學校的時候,馬虎是小朋友中間的“老大”。被高年級同學欺負的時候,馬虎甚至敢拿出殺牛刀和對方對峙,是一個很有匪氣的孩子。

那你肯定能想象得到,馬虎一到棒球基地,免不了一陣雞飛狗跳。比如他會和別的隊員打架,會在別人洗澡的時候故意把閥門關上,捱了教練不少打罵,但他也沒有長記性。

隨著故事的推進,你會發現,馬虎並不是本性不好。富有攻擊性,是他和別人交流的一種方式。在寧夏的小學裡,他可以透過拳頭大當老大,但是在棒球基地需要遵守紀律的環境中,他的這一套就不管用了。

在之後,馬虎身上的柔軟和脆弱也慢慢顯現出來了。比如在基地裡,小隊友晚上為了暖和,都會兩個人一起睡。馬虎在白天得罪了那麼多人,在晚上就沒有小夥伴願意和他一起睡,任他求爺爺告奶奶都沒用。

但是,正因為一群小隊員一直生活在一起,馬虎不僅沒有被孤立,他反而在這個集體中,獲得了自己的成長。

具體的過程我就不多描述了,留給你到紀錄片裡去看,我只說一個觸動我的情節。有一回,強棒天使隊輸掉了一場重要的比賽,比賽結束之後,一個小隊員倒在場邊痛哭,站都站不起來。馬虎這時候走過去,不僅給小隊員帶了吃的,還擁抱安慰他說,“老大,我們之後有的是機會。”

你看,馬虎之前為了爭“老大”,不惜得罪所有的小夥伴。但球隊的生活改變了他,讓他知道了在苦難時候拉別人一把,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大”。

我相信看了這部紀錄片,你也會對這群孩子,以及那個把孩子們拉進隊的教練孫嶺峰肅然起敬。

不過說實話,這部紀錄片給我最大的觸動還不是孩子們本身的改變,而是我從來沒想到,組建棒球隊也能變成一種幫助留守兒童的方式。這件事對於孫嶺峰來說,算是把他的個人興趣、職業技能以及做公益的心意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我們大多數人可能做不到像他那樣,把畢生所學投入到一件公益事業上。但是我覺得這部紀錄片給我的啟發就在於,它提醒我,每個人本來就擅長的事情,有機會發揮出更大的光和熱,照亮更多的人。我們在《人間值得》節目裡也分享過不少這樣的故事,比如幫助留守婦女變美的化妝師娟子,比如幫自己的爸爸做PPT的諮詢師芃芃。

年底立Flag,很多人都在琢磨,明年培養一個什麼新技能。但我倒覺得,我們不如趁這個時機,盤點一下自己手頭已經掌握的技能,琢磨一下這些技能怎麼能“眾樂樂”,讓身邊的人,甚至是陌生人也能從中受益。

15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開房排隊3小時,港版蝸居也太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