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人作為免費的勞動力,實在也不好當。按照嚴格標準來執行,又擔心很多人不能畢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會導致很多“假論文”出來,甚至會出現後續的文章被撤稿現象,自己良心也過不去。現在問題來了,我們應該作為老實的審稿人嗎?作為老實的審稿人會有什麼後果?
一位粉絲聲稱:自己作為多個期刊的審稿人,其中一個期刊審了7篇文章,然而把7篇文章都拒稿,就是因為這些文章涉嫌嚴重的圖片重複性(一圖多用)。文章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內三甲醫院的課題組,文章內容都是搞基礎科研的,主要是研究lncRNA、環狀RNA。涉嫌圖片的重複性都給過機會作者解釋,不過都是這樣的尷尬回覆:學生粗心大意搞錯了,要求提供實驗原始資料等記錄的時候,都是各種推託:總之就是資料找不到(電腦壞了、被雨水淋溼、被當作廢品扔了...)。
由於每次審稿都把文章拒稿,該期刊editor就不再讓這位粉絲審稿,可能這就是作為老實審稿人的下場,再也沒有機會審這個期刊。像這樣的審稿人,在現實中少之又少,用心去觀察文章圖表,質疑資料的真實性。在審稿人這一關,能夠把涉嫌造假的東西退回去,這樣無論是對作者還是期刊都是好的:就不會出現文章被撤稿,期刊涉及大量“假論文”等情況,嚴重影響作者和期刊的學術聲譽。一個研究者如果因為文章造假而被撤稿,對其整一個學術生涯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甚至直接影響仕途。一個期刊經常大規模撤回“假論文”,嚴重的話會被SCI踢出去,輕則被一些有名的單位列入黑名單。
現在作為審稿人機會比較大的基本上都是文章的通訊作者,而通訊作者往往都是比較繁忙的人,比如是導師、醫院領導等。像這樣繁忙的人,審稿的時間根本不會有很多,更不要說有時間去質疑文章圖片的真假,有很多導師或者領導自己乾脆不審而是叫學生來審,其實有些國自然基金標書也不是大牛自己審的,而是交給手下的人去審,例如研究生就是其中之一。本來審稿人就要有審稿人的職責所在,但是很多人並不以為然,就像通訊作者的職責就是負責投稿與編輯們的聯絡,可往往實際上這些工作都是交給學生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