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鄭強教授因身處體制卻敢說真話的性格,吸粉無數。他已經不單單是個教授了,他還是大家的“嘴”,幫大家吼出內心深處想說卻又不敢說的話。他演講時風格更接近江湖,雖然用詞極其的平凡,但觀點卻十分的尖銳。

低標準公知,失了中國人的良心

從古至今中國的知識分子總是有一顆兼濟天下的心,“位卑未敢忘憂國”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心聲。可這份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情懷,傳承到中國卻悄然變了味道。

鄭強教授就曾經公然抨擊當代中國的部分知識分子,說他們指著自己的祖宗罵,沒有良心。而在鄭強教授眼中,這些整天指著自己國家批評這兒批評那兒的人,跟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同。

古代的中國知識分子是熟讀萬卷詩書依然覺得自己學識不夠,才能不行。如今的部分中國人,是胸中有一文半墨就開始沾沾自喜,甚至自己給自己封“當代知識分子”,殊不知比他學識更為廣闊的學者還謙遜地在知識的海洋裡鑽研。

藉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達,他們可以盡情在公共平臺上發表言論,一些看起來新奇角度的言論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喜歡,而這些自封“知識分子”的人樂於吸引眾人的眼光,樂於發表一些離經叛道的話。因為無論在網路上說什麼,都不容易付出代價。

如今的中國正處於發展中,中國人總是喜歡反思自我,同樣當代的中國人也開始反思在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錯誤,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投其所好,開始在網路上大肆批評中國,可他們的批評僅是為了博眼球,這些譁眾取寵的“知識分子”是當代的毒瘤。

整天說著中國這兒不行那兒不行的這群人,他們行嗎?現有高曉松為代表的一類公知,他們是享受著新中國紅利的第一代人,能夠有條件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能夠去到國外深造,感受另一片廣闊的天空。

可正是他這樣自以為學識豐富算得上“公知”的人,利用自己掌握的話語權,肆無忌憚地美化西方國家,而貶低自己的祖國,單單談抨擊祖國的這件事,他就不能算是“公知”,而他自己對這些還沾沾自喜。

這樣低門檻的“公知”,自以為見多識廣,自己是人民的救世主,敢於說真話。但在大眾的眼中,這群人就像是跳樑小醜,閒暇時候還能整幾個段子娛樂一下課餘生活,他們所神氣的,大概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以為是的淵博學識吧。

大眾惡公知言論久矣

今年上半年以方方為代表的“公知”群體,凡是發聲援方方女士的一些所謂的“公知”都遭到了炮轟,甚至由此揪出了幾個學術界惡臭人士。因為一本胡編亂造的《武漢日記》當代中國的公知再次引起了民眾的公憤。

這次事件充分地展現出大眾惡公知言論久矣,這些靠著抨擊自己家獲得關注的“小丑們”終於自食了惡果,這麼長時間以來,不難發現這些公知雖然抨擊中國的制度文化等,但他們的理論卻顯得十分的貧瘠,看起來觀點新穎有學識有水平,但細細品察下來卻發現其缺乏根本的邏輯。

一群連簡單的話語邏輯都搞不清楚的人,還在公共平臺上大肆對自己的國家進行批評,有什麼好神氣的?如今的中國是從一窮二白奮鬥到如今的地步的,就是當今世界的第一霸主,在找中國麻煩的時候也需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

“公知”討厭的地方在於,他們對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惡意滿滿,反而喜歡去“跪舔”那些根本看不上自己的國家。

在公知們的口中,中國的執政黨是貪汙腐敗壓榨人民的,這塊土地是讓有“良知”的人窒息的土地,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不能也不敢說真話。而那些有“良知”、“說真話”的人,自然指的是他們自己

而在這群人的口中,一些西方國家又是什麼樣呢?“有完善的醫療系統”、“自由的國度”、“強大的美利堅空氣都是香甜的”,不知道在全世界陷入疫情的這段時間,這些公知的臉被打得痛不痛。而諸如方方女士這樣的“公知”,在微博上還是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還在以睥睨的眼光看待民眾,可他們明明才是那些不肯睜眼看世界的人。

從前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有限,自然是“公知”說什麼就是什麼,而今大洋彼岸的訊息傳輸過來只需要一秒,“公知”的一些言論也就再無生長的土壤,自然只能招黑。而那些受“公知”言論綁架的人,大多都清醒了。

整天抨擊中國的人,也不過是被利益所綁架罷了

因為一個方方女士,許多聲援她的人一起走入了大眾的視野,經過深入挖掘,厲害的網友發現這群“公知”都在體制內,端著國家飯碗的他們,在觸及國家底線的事情上,居然是為一些惡臭的西方國家說話,他們最後的下場自然是被相關單位“斷尾求生”了。

很多人不禁產生了疑惑,難道他們竭盡全力抨擊中國,為的就是這樣的下場?當然不是,他們不過是為了各自的利益罷了,沒有那麼崇高的理想。以方方女士為代表的成長在文革成名在上世紀的“公知”,他們自以為是的才華,其實僅是他們獲取利益的工具罷了。

這群“公知”經歷過中國動盪的年代,由此他們對這個國家怨念頗深,又因為改革開放後社會開始反省之前的失誤,批判風大肆興起,正是趕上了這趟東風,他們得以成名。之後,中國青年開始焦慮未來的發展,這些“公知”批判中國社會,正好迎合了那個年代的青年。

如今他們的批評之聲,無非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再響亮一點,可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如今的中國早就換了天地,當代的中國青年,對他們如今的言論都不買賬,以至於他們如今再發出那樣的言論,反而會引來大家的攻擊。

中國的“公知”正是被方方、高曉松這樣所謂的“公知”給帶壞的,讓現代的青年提起“公知”腦海裡出現的都是一些智障言論。

近代的中國也曾經有一段時間出現過真正的“公知”,比如楊絳先生,她的才學和成就可以說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公知”,可她作為一個“公知”,並沒有到處張揚,從心底裡欣賞有才學之人,即使面對批評也是用一種客觀態度看待

骨子裡卻又有著讀書人的清高,面對困境她能微笑面對。面對貧瘠的祖國,她說出的不是這個國家滿目瘡痍,而是她愛這個國恥重重的弱國,愛這個國家的一切,不願做外國人。

近代中國的文人是真真正正有風骨的,他們有文人的清高但也有一腔愛國的熱血。這與當代中國的部分“公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愛國外的一切,唯獨不愛自己的祖國。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切胃」火了,但沒有多少人真的瞭解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