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RCEP的成功簽署,引發了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同樣是在今年,其實還有一項重磅協定正在成型,即《中歐投資協定》,一旦簽署,將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
該協定最早於2013年首次提出,在此後的7年裡,中歐雙方展開了多輪磋商。即便因為2020年嚴重的疫情,也絲毫沒有影響到談判的進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中歐或許能在年底前簽署。
要知道歐盟是共識決策體制,也就是說只要有國家強烈反對,就得停下腳步,先處理內部問題。波蘭這個國家一向對華不太友好,對我們使絆子也不讓人意外,所以問題就在於為何不早不晚,偏偏選在這個只差臨門一腳的時間點。
據悉,得知中歐即將達成協議後,美國坐不住了,候任總統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專門針對此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美國應該儘早與歐洲夥伴進行磋商,以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影響力,顯然是想讓歐盟緩一緩與中國合作的節奏。
拜登團隊隨後是否有和歐盟私下溝通我們不得而知,但沙利文此舉確實是對外釋放出了明確的訊息。波蘭是美國在歐洲最忠誠的小弟,此前還力邀美軍到其本土駐紮,現在“大哥”發話了,它自然是心領神會。當然了,聽從美國號召的可不止波蘭一家,比如歐盟談判代表團就立刻變臉,在協定中加入了一些中方難以接受的條款。
不僅如此,其還汙衊這是因為中國在核能源合作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妄圖進行輿論造勢,對此我外交部已經作出了澄清。現在看來,拜登踩的這腳急剎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更多的恐怕是歐盟自己在打小算盤,而且很可能是想兩頭壓價拿好處。
面對中國,歐盟想等到拜登正式上臺後,美歐可以聯手對付中國,藉著這個契機逼迫我們籤一份不平等的協議;而面對美國,歐盟又想讓拜登多拿出點籌碼進行交換,以便在日後可能達成的美歐自貿協議中獲得主動權。說白了,歐盟就是沒有看清形勢,也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時至今日都不知道在中美之間該如何選。
不可否認,美歐之間有著緊密的政治文化聯絡,又同為盟友,即便有不少的分歧,在重大議題上還是總能夠保持一致。但是中歐經濟交往卻與上述情況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原因很簡單,美國能賺100,絕不會分給歐盟50,同理歐盟也是如此,只要中歐合作有助於發展,這道選擇題就很好做。
別看拜登壞事的能力很強,但成事的能力卻很弱,現在的美國在經濟上已經給不了歐盟什麼東西了,就像拜登不願短期內迴歸CPTPP一樣,美歐自貿協議也不可能有戲。所以,對於中歐投資協定我們也不用太急,等歐盟的被美國坑慘,徹底死心後,自然會主動找上門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