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出生人口較前一年少了六十多萬,出生的孩子中半數都是70後80後的二胎,但是真正適齡的90後卻沒什麼動靜,不禁讓人覺得疑惑。
那麼當代年輕人為什麼拒絕甚至抗拒生孩子呢?咱們先來看看這個影片。
這個影片很好的說明當下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以及咱們國家生育的現狀。
關於年輕人為什麼不想生孩子,我總結了這三個點。
生活壓力大
每當談到壓力,總有人會告訴年輕人們,你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可太好了。
想當年我們連飯都吃不飽,覺也睡不暖,你們擁有現在的生活有什麼理由去抱怨,這麼幸福怎麼會有壓力呢?
事實上,壓力並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只要有人,有文明,有競爭的地方就永遠存在壓力,只是壓力存在的方式不同了而已。
在老一輩看來,沒壓力就是吃飽穿暖,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壓力的確無處不在。
隨著國家的發展越來越好,伴隨而來的也是日漲船高的消費,物價的飛速上漲,讓很多年輕人一畢業就面臨著買房買車的壓力。
如果家裡經濟條件差一點的,幾乎是全憑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這些看起來根本很難做到的事情。
最近10年來,80後和90後早已進入房地產市場,部分人已經成為有房一族,有些人趕上了房價上漲的順風車,有些人則站在了山頂上。
要知道,2020年的房價,相比2015年基本翻倍,相比2008年則是兩到三倍的差距。在北上廣等部分熱點城市,2020年的房價相當於2008年的4-5倍。
這顯然是不能承受之重。
試想一下,如果前方已經有了房子,車子,這幾座大山擋住前進的道路了,在這兩座山中間,還坐著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相信每個人都會頭痛吧。
贍養責任重
生孩子在現在來講,是一個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並非是一個社會責任了。
比如一旦父母離婚怎麼和孩子解釋又怎麼帶孩子生活?
目前的經濟條件能給孩子怎樣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環境?
自己是否有能力和耐心照顧孩子?
很多人沒有考慮充分甚至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才出現了很多家庭的孩子沒有學上吃不飽穿不暖(包括棄嬰和將孩子轉送)、生病沒錢醫治、父母離異後缺少關愛性格孤僻。
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很多年輕人想法達到一致:
如果無法給予自己的孩子一個積極幸福的生活環境,那為什麼要讓他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呢?孩子是沒有權利決定自己的出生的。
所以如果想成為父母,必須要想清楚這些問題。
不認同養兒防老
社會中一直存在著“養兒防老”這樣的說法,大多數父母認為養育一個孩子也能夠為自己未來養老做保障。
但養兒防老,是不是一個好的工具呢?在傳統上來講可能是的,但是在現代社會已經不是了。
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養兒的成本,已經比古代放大了100倍。剛剛也提到了,現在的物價房價飛漲,孩子的教育成本也越來越高。
古代養孩子,只要燒飯的時候多一把米就夠,而現在的小孩養大的成本非常之高。現在養小孩太貴了。
吃奶粉,上學 ,教育,各種費用,都是當代父母難以承受的。所以投資回報率不像古代那麼誘人。
第二是孩子的數量顯著減少了,古代人想要多生兒子,多子多福,其基本原理就是孩子越多,就越有可能出現成功的兒子。
但是到了現代中國,這個問題已經變了。首先,你最多隻被允許養兩個孩子,但也很有可能這兩個孩子都對你不好。
最後就是中國人心裡一直有一杆標尺,叫做孝道。
兒女必須無條件的、無限的,對父母表示忠誠,而且盲目的對一切要求都盡力 滿足。這是每個小孩從一開始唸書就要被灌輸的思想。
在強大的精神灌輸和文化壓力的情況下,年輕人就算被當作經濟工具也絲毫沒有可反抗的餘地。
總體來說,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並沒有錯,他們是不想讓生活過得太糟。每個人都有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權利,對待生育,也是如此。
生孩子既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繁衍後代的使命,而是夫妻二人在確認自己從身心到物質條件,都已做好了迎接新成員的充分準備,從而衷心做出的行為。
孩子是為幸福錦上添花的天使,而不是拖累幸福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