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多年前,在古都西安和友人一起徜徉街頭,那天恰逢聖誕節,我們被街上手持各種聖誕裝束的蜂擁的人流震撼了。他們臉上洋溢的歡樂的笑臉,彷彿是去參加什麼盛會。

一個洋節讓一個擁有漢唐厚重底蘊的三千年古都的人們趨之若鶩,而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一些中國傳統節日的門庭冷落。

這種現象的強烈對比,背後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近代以來,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之下,遭受了百年屈辱,曾經所擁有的文化自信也遭受到了重挫。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發展世界矚目,國力獲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在文化這個領域,許多人思維對西方的崇拜情結還是揮之不去。

於是,西方的宗教也披上了節日的外衣,潛移默化的進入到了我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當然了,宗教信仰自由,這是國家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不過這僅僅應該只是成為他個人生活的一個選擇,整個社會不應去弘揚和組織具有濃厚宗教內涵的節日活動。

為什麼不支援非教徒去過這個節日呢?從我個人多年前一次主持婚禮上的經歷說起。

一位新郎的母親在事先的溝通當中強調,在婚禮主持過程當中絕不能出現龍,包括說龍這個字眼,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也不能放鞭炮。

原來這位母親是信基督的,在神父給她們灌輸的觀念當中,龍是魔鬼是撒旦,鞭炮是辟邪的。這些都屬於他們的宗教思想禁忌範疇,所以要杜絕。

新郎孝順母親,自然言聽計從。

看到沒有?這就是一個意識形態的侵入典型事例。

眾所周知,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本以龍的傳人為自豪,鞭炮是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民俗,象徵著喜慶和歡樂。

但他們透過宗教思想的灌輸,用無形的手置換了文化價值思維,竟然把自己民族的象徵都視為唯恐避之不及的邪物,把祖先流傳下來慶祝喜慶的方式也視為異端。

思想領域的滲透就是在潛移默化當中,逐步改變直到左右你的整個思維體系,最終失去價值觀的獨立,放棄自我,成為文化的傀儡。

放棄中華傳統思想和價值觀去擁抱西方宗教價值觀,這叫數典忘祖。

大家都知道香蕉人這個詞,它形容的是那些儘管長著中國人面孔,但在其內心已經完全是西方的思維模式,也完全匍匐在西方文化的腳下,黃皮白心非常形象。

倘若整個社會的主流去弘揚宗教節日,其結果就是在這個大環境的氛圍的裹挾下,源源不斷的出產更多的香蕉人。

那樣,我們自己的優秀的華夏文明傳統誰來繼承?

1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杜月笙:第一份工作賣爛水果火到爆,這其中的財商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