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說起95後,我身上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追星了吧,而且追的是頂流,是大眾眼中“徒有其表”流量明星。提到他,我能跟你說個三天三夜,從兒時經歷到出道艱辛,從性格愛好到朋友交際,他讓外界所知曉的一切,我都能如數家珍,甚至你隨便拿出一張他的照片,我都能告訴你那是去參加了那個品牌的活動,是演出還是機場照。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要搖頭了,真瘋狂,真難以理解。沒錯,追星的滿足感是不追星的人無法想象的。你以為我追的是顏值,是虛妄,但那在我看來,是快樂,是信仰。外界總是習慣把追星看成一種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的活動,他們都喜歡站在制高點,盲目的去批判流量明星以及他們的追隨者。

我是從2013年開始喜歡一個男明星的(不說名字是有粉籍的自我修養,不要上升偶像),組合出道,開啟了流量時代,風靡全國。他的出現,或者說那一批偶像的出現,才真正讓資本見識到流量的力量,“小鮮肉”“流量明星”等詞語也是在那個時候誕生。

13年我才上初三,那個時候身邊的人都不會追星,最多在百度百科多瞭解瞭解他的身高體重、家庭背景、人生履歷什麼的,或者是因為他的帥氣在QQ空間刷屏尖叫,僅此而已。

此外,就是買明信片,10塊錢一盒的那種,明信片上印著喜歡的偶像。事實上,對於買明信片的熱衷我到現在也不太理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那個年代就是喜歡。

大學時期,網路發達,每個人都有了手機,看似和明星的距離更近了,但也更謹慎了,“成也粉絲敗也粉絲”的案例不要太多。所以那個時候,不太會把自己喜歡的明星掛在嘴邊。但是,微信的頭像是藏不住的,手機的桌布是藏不住的,床上的抱枕更是藏不住的。那個時候,我喜歡誰,可謂是人盡皆知,同學就罷了,老師也知道。記得有一個老師,年紀比較大了,但是尤其喜歡新事物,所以對於我追星這件事,他非常感興趣,總是在課堂上提到我的愛豆,還在我不好意思時,給我肯定:沒事,年輕人就該這樣!

小時候想著長大了要去看演唱會,要去現場瘋狂打call,但是真上了大學,更自由了,但還是沒有去成他人生第一場演唱會,我錯過了,到現在都追悔莫及:你對他的愛不過如此!你為什麼連380塊的票都買不起!好吧,更多的是,還做不到坦然的花著家裡的錢去逍遙。所以追星的孩子也不是腦殘,不是沒有理智。

終於,今年,我大學畢業了,開始工作賺錢。國慶節,我很堅定的去了他參與演出的音樂節。那天在現場,從早上9點等到晚上9點,他才壓軸出場。音樂節大家都知道,沒有座位,還人擠人,站到崩潰。但是,當我看到很多人和我一樣穿著應援服支援他,聽到他的音樂從舞臺上傳出來,我覺得一切都值了,腿快斷了值了,2020年值了。

有人能體會那種愉悅嗎?真是身心舒暢。這就是追星帶來的,簡單而純粹,輕鬆且美好。

很多人想著,追星難道不是應該是要能給你帶來勇往直前的動力、戰勝困難的勇氣之類的?他不應該是你的學習好榜樣?

顯然,我不是。我追星就是因為快樂,工作一天的疲憊、煩躁,都會在地鐵上看到他發了新微博那一刻煙消雲散,轉而喜笑顏開。

所以,如果你不追星,也請不要對追星的人抱有偏見。當然如果你已經有了,我也不在意,因為我會一直追下去。一句很做作的話來表達我自己,哪怕手中的熒光棒變成了柺杖,他也依舊是我的信仰。

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水瓶座2021年1月運勢,你們的感情關係,有破冰重燃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