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韓國現任總統文在寅,又一次向全國民眾道歉。
這是繼12月7日的全國講話之後,文在寅第二次對民眾說"對不起"。兩次原因,都和韓國法院與韓國檢察院之間的"權力之爭"有關。
與其說是"權力之爭",不如說是文在寅秋美愛等人,與韓國財閥、檢察院之間展開的"廝殺"。
一、最近的韓國政壇,再次發生了"大地震"!
12月16號,文在寅聯合秋美愛,下令讓檢察總長尹錫悅停職。同一天,秋美愛向文在寅請辭。
12月24號,已經被停職的檢察總長尹錫悅突然被解除處分,再次返崗。
12月25號,文在寅向民眾致歉,坦誠法院與檢察院已經陷入混亂。
這一系列動盪背後,到底出了什麼事?尹錫悅為何能在總統下令停職之後,仍能安然"上馬"?曾經一度和朴槿惠"平起平坐"的秋美愛,如今為何又要請辭?
首先解釋第一個問題。韓國政壇的動盪,歸根結底,是因為文在寅的改革方針動搖了多方利益。
韓國檢察院權力過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文在寅上臺的目標,就是整肅警檢體制,削弱檢察官權力。
而幫助文在寅執行這一工作的人,就是共同民主黨曾經的"黨魁"、現任韓國法務部長秋美愛。
今年11月24號,法務部部長秋美愛宣佈將檢察總長尹錫悅停職。短短一週不到,首爾行政法院就指責秋美愛有失妥當,其所做的懲戒指令存在問題。
12月1號,尹錫悅的停職令被取消。
這次"失敗"說明,以秋美愛一人之力,想要扳倒尹錫悅似乎不太可能。所以,12月16號,文在寅親自出手了。
這就是前幾段說到的,12月16號,文在寅聯合秋美愛,下令讓檢察總長尹錫悅停職。
結果事實再次說明,在韓國政壇內部,保護尹錫悅的力量,似乎比文在寅和秋美愛更強大。
秋美愛遭遇了兩次失敗,文在寅也兩度向民眾道歉。如果不能在2020年推進警檢體制改革的話,以後的路,可能更加艱難。
二、從2019年到2020年,文在寅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一波三折"。
2019年,是文在寅身陷困境的一年!
執政黨支援率大跌,警檢體制改革寸步難行,就連親自任命的法務部長曹國,都被保守派強行逼迫下臺。
那一年,李勝利事件卷攜著張紫妍案件,引起60萬韓國民眾向青瓦臺"伸冤",20多萬韓國網友聯名請求檢方重啟調查。
原以為那是文在寅推翻財閥勢力的絕佳時機,沒成想到頭來,韓國檢方一句"張紫妍性侵案無法重啟調查",就結束了整個聲勢浩大的抗議。
張紫妍案件再度塵封,李勝利早已無罪釋放。
在韓國財閥這個巨大的"保護傘"下,檢察院幾乎一手遮天。身為總統的文在寅,在2019年經歷了慘敗。
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突然逆轉了文在寅的處境。
秋美愛重新"出山"擔任法務部長,文在寅所在的共同民主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朴槿惠終審結果一錘定音。
就在外部局勢基本穩定之後,文在寅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工作。
可是,撼動利益,比撼動靈魂還難。文在寅想要削弱韓國檢察院的權力,就相當於要斬斷財閥的"左膀右臂"。
韓國財閥與韓國檢察院,早已經織就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巨網,文在寅秋美愛等人想要把這張網捅破,就必須承受越來越緊密的"絞殺"。
三、文在寅的考驗還在後面
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文在寅至少要面臨3大考驗。
1,新冠疫情捲土重來,韓國最近的新增確診人數再度上升。在過去24小時之內,韓國新增確診人數達到1241例,創疫情有史以來最高記錄。
正所謂"成也疫情,敗也疫情",文在寅的支援率已經開始出現下跌。
2,秋美愛請辭了,繼曹國之後,文在寅又失去一名得力干將。實際上,包括今年自殺的首爾市長樸元淳,文在寅的政壇支持者已經越來越少。
沒有"利劍",如何"殺敵"?
3,最重要的是,美國大選即將結束,不出意外的話,拜登將成為新一屆美國總統。而等到拜登上臺以後,文在寅將更難與財閥勢力對抗。
韓國的財閥勢力,背後是誰?
美國。
三星、現代、LG、SK......你以為這些是韓國財閥的家族企業,殊不知其中早已滲透了美國股東與資本。
美國透過控制韓國財閥,進而控制韓國經濟,最後影響韓國總統。再加上駐韓美軍的存在,韓國已經無可奈何地成為了美國的"掌中之物"。
如今因為大選,美國或許無法分心扶持韓國財閥,等到新政府穩定之後,你猜拜登會如何介入韓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