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本文是長篇系列文章《激盪四百年》的第108篇

鹹康元年(公元335年)九月,石虎遷都於鄴城,大赦天下。

石勒在位時,因一個僧人佛圖澄多次預言成功,石勒將其奉為神明。石虎即位後,侍奉他更為恭謹,讓他穿綾錦,乘雕輦。

每當朝會的日子,石虎讓太子和各位公卿扶持佛圖澄上殿,掌管朝儀的人唱名“大和尚”,滿座都起身,又讓司空李農早晚問候佛圖澄的起居,太子和公卿每五天朝見他一次。

後趙人受此影響,大多崇尚佛教,佛圖澄所在之處,無人敢朝著那個方向吐口水,百姓爭著建造寺廟,削髮出家。

既然佛圖澄如此厲害,有必要介紹下他。

據史書記載,佛圖澄本是西域人,九歲在烏萇國出家,兩度前往天竺學法,西域人稱其已經得道。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佛圖澄來到洛陽,年已七十九。他本想在洛陽建立寺院,適值劉曜攻陷洛陽,地方擾亂,因而潛居草野。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屯兵葛陂,準備南攻建業。佛圖澄因石勒大將郭黑略的關係,與他見面,結下不解之緣。

佛圖澄勸石勒少行殺戮,很多人因他而倖免,大得人心。佛圖澄對於石勒多有輔導,石勒稱帝后對他禮敬有加,有事必諮而後行。

說來也挺諷刺的,石虎向來以殺人不眨眼著稱,竟然對一個和尚如此恭敬。不過,反過來說,佛圖澄之所以願意留在他身邊,恐怕是想挽救更多人的性命吧。如此說來,石虎禮敬佛圖澄不失為一件好事。

愛屋及烏下,石虎對出家人很優待,這就給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以藉口,有人借出家當和尚躲避賦稅和徭役,甚至幹不法的勾當。

石虎為此有些頭疼,下詔問中書道:“佛教是國家所尊奉的,里閭平民百姓沒有官爵的人,是否應當事佛?”

著作郎王度道:“君王的祭祀,有典制禮儀可供遵循。佛是外國神靈,不是天子和華夏民族所應祠奉的。漢朝佛教開始傳入,當時只允許西域人祠奉,不讓漢人出家,魏朝也是這樣。應當禁止公卿以下人等到寺廟燒香、拜佛,凡百姓當和尚的一律還俗。”

石虎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下詔道:“朕生於邊鄙,愧為華夏民族君主,祭祀應當遵從本來的習俗。凡樂意尊崇佛教的,聽任其便。”

由此可見,佛教雖然早在漢朝就傳入,但流傳範圍很小,只在西域國家和西域人。石虎對佛教的寬容態度,客觀上促進了佛教的傳播,讓佛教逐漸深入普通民眾之中。

據有關典籍記載,佛圖澄在後趙弘揚佛法,推行道化,所經州郡,建立佛寺,有八百九十三所。追隨他的弟子,常有數百,前後門徒,多達萬人,而且門徒中高僧輩出。

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廣泛傳播,除了石虎的寬容,恐怕也和當時的環境有關。身處戰亂年代,普羅大眾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佛教成了他們苦難生活的避風港,藉以消解內心的恐懼和傷痛。

鹹康二年(公元336年)十一月,索頭部鬱鞠率士眾三萬人歸降後趙,石虎冊封鬱鞠等十三人為親趙王,遣散其部眾到冀州、青州等六州。

國無大事,加之外族歸順,讓石虎心情大好,開始大興土木,在襄國建造太武殿,又在鄴城營建東、西二宮,於十二月全部峻工。

太武殿臺基高二丈八尺,長六十五步,寬七十五步,用大理石砌成。殿基下挖掘地下宮室,安置衛士五百人,用漆塗飾屋瓦,用黃金裝飾瓦當,用白銀裝飾楹柱,珠簾玉壁,巧奪天工。

宮殿內安放白玉床,掛著流蘇帳,造金蓮花覆蓋在帳頂,又在顯陽殿後面建造九座宮殿,挑選士民的女兒安置在殿內,佩戴珠玉、身穿綾羅綢緞的有一萬多人,教她們占星氣、騎射術。

又設定女太史,各種雜術、技巧都與男子相同,又讓女騎兵一千人充當車駕的侍從,都戴著紫綸頭巾,穿熟錦製作的褲子,用金銀鏤帶,用五彩織成靴子,手執羽儀,鳴奏軍樂,跟隨自己遊巡宴飲。

此時,後趙發生嚴重旱災,金子一斤只能買粟二斗,百姓嗷嗷待哺,但石虎卻用兵不止、營造不休,各種徭役繁重。

石虎讓牙門張彌把洛陽的鐘虡、九龍、翁仲、銅駝、飛廉搬運到鄴城,用四輪纏輞車運載,車轍間距四尺,深二尺。

運載中,有一口鐘虡沉於黃河,為此招募三百名諳熟水性的人潛入黃河,用竹質的大繩捆紮,然後用一百頭牛牽引起重滑車,這才把鍾拉出水面,又建造可以載重萬斛的大船運送。

這些東西運到鄴城後,石虎大為喜悅,為此赦免兩年的刑罰,賜給百官穀物絲帛,民眾賜爵位一級。

石虎又採用尚方令解飛的意見,在鄴城的南面將石塊拋入黃河,用以建造凌空架設的高橋,工程耗費幾千萬億,橋最終沒有建成,從事勞役的人卻疾病交加,這才停工。

又讓官吏帶領民眾上山入水,採橡實、捕魚作為輔助食物,但又被權豪搶奪,民眾毫無所得。

總而言之,石虎將自己的權力用到了極致,各種窮奢極欲、勞民傷財,只要能想到的,一定命人去辦,不管百姓死活。

鹹康三年(公元337年)正月,太保夔安等文武官員五百多人向石虎進上皇帝尊號。不料,就在此時,庭燎髮生意外,上盤用油澆到下盤,死亡二十多人。石虎大怒,腰斬成公段。

隨後,石虎依照商、周的制度,稱大趙天王,以鄭氏為天王皇后,太子石邃為天王皇太子,兒子中稱王的降為郡公,宗室子弟中稱王的降為縣侯。

石邃素來驍勇,石虎對他寵愛有加,經常對大臣道:“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殘殺,朕才得以有今天,而朕豈有殺石邃的道理呢?”

這得多麼腦抽,才能說出這種話。很快,他將自己的話拋之腦後,親身示範了一把什麼叫父子相殘。

36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武術傳承不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