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馬楠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或“平安”)積極響應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號召,創新理念、機制和方式,緊扣“精準”二字,聚焦重點貧困地區的產業、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貧問題,打造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的“三村工程”。
“三村工程”基本情況透過理念、機制及方式創新,平安在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方面紮實落地。
產業扶貧著力解決人才培養、資金保障、技術引進、消費等難題,打造綜合金融扶貧閉環,透過扶貧保、發債、貸款等多種形式,截至2020年6月末,已發放扶貧資金249.05億元,專案已在全國18省61個縣市落地,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專案惠及貧困人口73餘萬人,並透過消費扶貧,完成扶貧產品銷售2.36億元。
健康扶貧針對鄉村基礎醫療設施及人才培養提升等難題,為貧困地區捐贈醫療裝置,升級鄉村衛生所949所;開展鄉村醫生培訓,培訓村醫1.1餘萬人;透過“醫行千萬裡”專案,組織移動健康檢測車深入貧困鄉村組織體檢,免費進行各類臟器疾病和腫瘤常規篩查,先後在17省開展移動健康檢測車巡診554場,覆蓋貧困地區人口近9萬人次。
教育扶貧聚焦城鄉教育差異及鄉村老師匱乏難題,開展鄉村小學硬體升級、鄉村教師培訓提升、城鄉遠端課堂及志願支教行動,並結合科技強國戰略,重點推進“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以彌合城鄉科技教育差距,掛牌智慧小學1054所,培訓村小教師1.1餘萬名,惠及貧困學生30餘萬人。
教育是脫貧致富的希望,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中國平安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鄉村小學,共5所學校的126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直接受益。透過教育和健康扶貧,中國平安在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夯實脫貧基礎,鑄就發展希望。
2020年,中國平安作為倡議發起單位,動員社會力量結對幫扶掛牌督戰貧困村,第一時間結對幫扶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新安村,幫扶專案約20個,涉及基礎建設、產業發展、醫療裝置補充等。透過“扶貧保”提供低息貸款2125萬元,支援毛葡萄等生態林果產業,帶動677戶貧困戶,並向所有毛葡萄種植貧困戶共計1562戶6496人捐贈“防貧保”,總保額2.4億元,保障範圍包含疾病意外、農房財產、毛葡萄收入等。
近年來,“三村工程”落地地區包括廣西百色、四川涼山、雲南昭通等地在內的廣東東西協作對口扶貧地區,以及江西尋烏、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等重點扶貧地區。中國平安在廣西百色打造的產業扶貧“田東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2018年中國企業精準扶貧案例》。自2016年起,中國平安承接了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龍窩鎮連塘村、洋頭村的結對幫扶任務,總計投入845.2萬元。目前,兩村可開發貧困戶38戶226人均達到100%脫貧標準,實現脫貧。
打造綜合金融扶貧閉環綜合金融扶貧閉環,是平安結合自身綜合金融優勢,創新設計的扶貧模式,針對“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融入“扶貧保、溯源保、防貧保”等三個保險,透過扶智培訓、產業造血、產銷賦能打造產業扶貧閉環。
1.第一環——產前:扶智培訓
在國務院扶貧辦指導下,中國平安聯合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開辦“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與當地政府共同挑選、培訓致富帶頭人,包括村“兩委”幹部、駐村扶貧工作隊、合作社負責人、種養殖大戶等致富主力。截至2020年5月,已舉辦22期培訓班,惠及18個省(區)78個縣,參加培訓學員3255人。
培訓班透過線下集中培訓與線上輔導,開展1次集中培訓及11個月跟蹤創業孵化輔導,確保培訓效果。課程涵蓋政策理論、網際網路營銷、農業技術、基地實地參訪。廣西田東縣思林鎮新圩村的陸永標是2019年1月第一期致富帶頭人培訓的學員,培訓中參觀了佛山九江鎮的水產養殖。回村後,陸永標利用良好的水源優勢,大膽投入水產養殖專案,帶動同村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同時,擴建芒果、山茶果等種植規模,共帶動同村2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同時,平安助其打造“平安芒果”品牌,對接電商銷售,月銷售額超百萬。
2.第二環——產中:產業造血
一是“扶貧保”提供產業資金支援。首創“扶貧保”模式,透過信用保證保險提供貸款信用擔保,實現貸款過程中的“免擔保”,並透過貸款貼息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同時將企業與貧困戶簽約捆綁,發放扶貧資金到企業,並透過企業發放生產農資到農戶。透過企業關聯貧困戶形成持久穩定的致富載體,帶動農戶就業增收,實現企業、農戶雙豐收。
全過程中,扶貧保透過“信用保險擔保+利息補貼”撬動政府、銀行、企業、農戶四方,實現保險與政府、銀行風險共擔,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降低融資門檻,帶動貧困戶增產增收。截至2020年5月,“扶貧保”模式已累計發放貸款6.5億元,惠及貧困戶4.6萬名,投放專案79個。
二是“溯源保”創新科技應用助力產業發展。設計“溯源保”保險產品,藉助區塊鏈技術,創造“區塊鏈產銷溯源+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新模式。
區塊鏈產銷溯源平臺可對氣象、環境變化、作物長勢等指標進行7×24小時追溯和監測,結合生產標準,對農產種植進行標準化管控;為每一包產品生成帶有“溯源保真、食品安全”雙重保障的“放心碼”身份證,使消費者能夠掃碼瞭解農產種植過程,以及灌溉、施肥、質檢等農事追溯資訊,提升扶貧產品信任度和美譽度。2019年6月,平安在寧夏中寧縣透過“溯源保”專案扶植當地枸杞產業發展,切實幫助枸杞扶貧基地掛鏈8440名貧困戶增產增收,枸杞產業應用案例入圍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創新試點。
三是物聯網+大資料築牢農業生產風險防控體系。透過智慧農業風險平臺,融合衛星遙感、無人機、高光譜識別等新技術,全方位形成防災、賑災的風險防控體系。
透過災害風險區劃,精準識別高風險地塊,提前部署風險監控措施或更改耕種計劃;透過物聯網、無人機及遙測識別監測作物長勢、高精度預告氣象,評估地塊災害等級,鎖定損失範圍,做好賑災物資及救災人員調配。
3.第三環——產後:產銷賦能
一是以消費帶增收、以平臺幫自立、以產品促發展。內部採購:將消費扶貧納入集團採購規劃,在烏蘭察布、上海、廣州、西安等地召開多場扶貧農產品洽購會,集團黨委、工會等多部門優先採購扶貧農產品,已完成內部採購1.43億元。
電商助銷:利用平安旗下各電商渠道,專門搭建“精準扶貧專區”,幫助扶貧企業銷售。透過“三村百寶”平臺,聯動當地政府、扶貧企業、合作社及農戶,挑選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幫助企業進行包裝、營銷。以湖南十八洞村茶油產業為例,打造“靈犀十八洞村”品牌,在平安內部扶貧商城上線;以銷售帶動30萬畝油茶示範基地建設,為當地農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將茶油銷售額的1%直接捐贈給十八洞村,推動鄉村振興。
二是立足保險本業,“防貧保”多重保障鞏固扶貧成果。“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是基層百姓的順口溜。中國平安針對脫貧成果短期內面臨的脆弱性和不確定性,推出“防貧保”,突出“保”字,對症下藥,全力兜住風險底線,築牢防貧保障網。
平安“防貧保”是現階段保險公司裡保障最全面的防貧責任保險,一地一案為扶貧地區設計包括醫療責任險、意外事故險、自然災害險、農業種植險等在內的綜合性防返貧保險,避免貧困戶因病、因災等導致返貧,發揮保險在鞏固扶貧成果方面的作用,提高個體抗風險能力。截至目前,平安已為涼山布拖、廣西羅城、甘肅瓜州、貴州冊亨、雲南怒江、河南固始等地2.6萬名貧困戶捐贈防貧保,提供14.67億元風險保障。
在扶貧道路上,中國平安用自身金融+科技優勢,在扶貧理念、機制及方式上不斷探索創新,成功打造了“三村工程”扶貧模式。未來,平安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的指示精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為決勝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