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加入,最高30萬互助金”、“低門檻、高賠付”、“1億人彼此守護”······
這些都是相互寶在初期就吸引大批使用者的原因。
但自今年下半年以來,相互寶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聲。
不過說實在的,支付寶作為第一個嘗試在國內開啟互助計劃的集團,這樣的勇氣實在令人佩服。
做為保險從業人員,但我還是很看好和支援相互寶的。
為什麼?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來看,網路互助是解決低收入家庭健康保障問題的有效工具,比保險更有效。
低收入家庭佔了我國很大一部分人口,我認為這個群體是最需要健康保障的群體。
下面我們粗略談一談有關相互寶最近的“負面”吧。
河南一位阿姨的老伴兒在去菜市場買菜的時候突發疾病倒地,搶救40分鐘沒能救回來。
然後阿姨去相互寶申請理賠,但是因為老伴兒去世得太突然了,很多檢查都沒來得及做,
於是工作人員讓阿姨提供搶救時的心電圖的時候,阿姨拿不出來。
那結果,就是直接給拒賠了。
這事兒媒體一採訪曝光,網友分分鐘就炸了。
簡直群情激憤,差點把我也給看勸退了。
相互寶當然有規定,但是很多人對相互寶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公益互助,人道關懷的層面。
事主可憐,不管符不符合規定都應該拿到錢。
但是說這些話的人,大部分並不是相互寶的成員,作為相互寶的成員,我更願意相互寶是一個遵守規則的平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都是這樣沒有規則的理賠,那我相信相互寶也走不了多遠。
這次相互寶發出的宣告提到,經過溝通成女士已經補充提交了相關的材料,事情也正在處理當中。
並且相互寶也願意探索因為此類不能提供證明的情況下該如何兼顧規則和人道主義。
至少,這次相互寶讓我們看到了願意完善規則,遵守規則的態度。
相互寶的發展,前方最大的攔路虎,叫做信任。
其實上面的拒賠問題並不是相互寶的發展難題,相互寶頭疼的應該是如何獲得使用者的信任。
根據弗朗西斯.福山的觀點,
中國社會,正處在由是個低信任社會往高信任社會的變革之中。
信任感的建立,開始從依靠的是親戚和熟人(最多是國家信用),轉變為陌生人之間的契約。
簡單理解,
我生病了,
我可以信我親戚朋友給我捐錢,可以信由整個金融監管體系做背書的保險,
但你把一群人圈起來,告訴我,我生病了這群人可以互助。
憑什麼?我憑什麼信你?
在國內,恐怕沒有比阿里系更適合承擔這個破局者的角色了。
在信任市場,阿里已經打贏了兩仗。
老百姓不敢在網際網路上買賣商品,後來有了淘寶;
老百姓不敢在網際網路上“存錢”,後來有了餘額寶。
但是!相互寶的推廣,要比餘額寶難10倍!
理由非常簡單,餘額寶是讓你賺錢的,而相互寶是讓你花錢的。
餘額寶只需要每天安全穩定得拿到收益,收益比銀行活期高,就夠了。
可相互寶是花錢,參加一個我看不見摸不著的互助,
錢出去了,我憑什麼覺得它是有用的呢?
事實上,在相互寶在資訊公開透明方面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比如,相互寶會公佈每期的幫助名單,
如果遇到難以抉擇的案例,還會發起賠審,讓賠審團共同決定。
再比如,可能會存在結餘的情況(收的錢>互助金的錢),那麼相互寶還會進行公示,剩的錢會進入下期分攤。
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很多黑稿和質疑聲。
從目前的輿情來看,已經有很多人對日益上漲的分攤費不滿了,
而隨著未來分攤金額的繼續上漲(100%會上漲),會不會引發更多人的不爽?
再加之,某些不懷好意的人的挑撥離間,
那麼,相互寶不得不面臨更多得質疑。
人的懷疑就像一顆種子,一旦種下就會生根發芽。
當流言和誹謗露出獠牙,未來相互寶走得將會更為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