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歐洲地域富庶,條件優越,歐洲國家天然享有其他洲國家所難以擁有的自然條件,這也成為世界大眾對歐洲國家的刻板印象。
烏克蘭作為歐洲第二大國家,擁有60.3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工業基礎雄厚,曾經一度成為歐洲耀眼的工業強國,但是時間荏苒,給這個曾經輝煌的國家增添了幾分灰暗,現在,烏克蘭已經成為歐洲國家中最貧困的那一個。由歐洲的工業強國到最貧窮的國家,烏克蘭淪落至此種境地,到底是經歷了什麼?
據瞭解,烏克蘭東西長1300公里,南北長900公里,地處歐洲大陸板塊,東邊緊挨俄羅斯,北邊緊鄰白俄羅斯,南邊與黑海相接,西邊則與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摩爾多瓦等諸多國家相接壤,同時還成為"一帶一路"中連線歐洲與亞洲的重要樞紐之一。因此,足見烏克蘭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歐洲的國家中,俄羅斯四分之三的國土面積處在亞洲板塊上,只有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處在歐洲板塊,但因為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處在歐洲板塊中,世界上一度公認俄羅斯屬於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相比,烏克蘭所有的國土面積均處在歐洲板塊中,是地地道道的歐洲國家。
烏克蘭的國土大部分地區屬於東歐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其中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均為黑土地,其面積佔世界黑土面積總量的四分之一。另外,烏克蘭國土面積中長度超過100公里的河流大約100多條,大大小小的湖泊超過2萬個,這為烏克蘭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
所以,烏克蘭肥沃的土地資源與充沛的水資源為烏克蘭成為歐洲的重要糧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瞭解,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量是世界第三位,同時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場之一。
另外,烏克蘭礦產資源豐富,已經探明擁有80多種可以供開採的資源,其中主要是煤、鐵、汞、石墨等,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烏克蘭的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烏克蘭的石油和天然氣相對匱乏,90%的能源需要進口。
烏克蘭憑藉天然資源優勢,再佔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歷史上就成為眾多國家的覬覦之地。
烏克蘭是自由市場經濟體,農業產值佔據國內生產總值20%,工業發達。過去的烏克蘭,憑藉著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歐洲國家中的工業強國、糧食富國。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烏克蘭卻跌至窘境,成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的統計的資料顯示,烏克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964.193美元,成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代替摩爾多瓦曾經的貧窮位置。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烏克蘭經濟增長只為3.2%,增幅比2018年低0.2個百分點。
是什麼原因讓烏克蘭由歐洲的工業強國到最貧窮的國家?
二戰讓烏克蘭遍體鱗傷歷史上,烏克蘭曾經是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烏克蘭這個民族最早是從古羅斯部族分出來的,同時還分裂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從此烏克蘭便開始形成獨特的語言、文化、習俗等,成為一個單一的民族。在隨後開展的入侵他國戰爭中,烏克蘭逐漸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民族。
在17世紀與18世紀時,烏克蘭與俄羅斯達成結盟,部分版圖也先後被俄羅斯帝國納入自己版圖,值此之際,烏克蘭基本上處在沙皇俄國的統治中。20世紀時,烏克蘭的東部建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而烏克蘭的西邊成為波蘭的領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烏克蘭的東西兩部分便被合併。
但在隨後所爆發的蘇德戰爭中,便處在戰爭的硝煙之中,深受荼毒。在蘇聯遭受了嚴重的失敗後,烏克蘭又被德國佔領了全境。隨後,蘇軍又重返烏克蘭。
在二戰期間,烏克蘭遭受重大的衝擊,不僅僅是重災區,軍民還死傷慘重,國家所受損失已經無法統計。當戈爾巴喬夫上臺後,蘇聯各種矛盾開始萌芽並逐步激化,在此時民族獨立的主張也開始萌芽,而此時的烏克蘭也開始走向獨立。
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在烏克蘭境內發生外洩事件後,造成嚴重的後果,同時也激發了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1989年時,烏克蘭的人民成立改革運動,爭取民族的獨立。一年後,《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便被透過,1991年便發表宣言,也正式宣佈獨立,脫離蘇聯的控制。
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終於結束了與蘇聯結盟的337年曆史,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國家,開始走上了經濟發展的道路。但可想而知,戰爭所帶來的創傷是需要長時間才能癒合的。
因為二戰的爆發,曾經富庶的烏克蘭已經遍體鱗傷,大傷元氣,在極大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其實,烏克蘭在被俄羅斯統治的過程中,其工業發展也得到了俄羅斯的極大幫助,技術、武器等在烏克蘭的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烏克蘭工業發展的基礎。
烏克蘭曾經是前蘇聯的重要工業基地,在依託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情況下,冶金工業、飛機制造、造船工業、化學工業、機床製造、機械製造、能源工業等得到發展,其中黑色冶金是重要的產業,其產量曾居世界前列,每年可達到人均一噸鋼的水平。
再受美國金融危機痛擊2008年,因為美國次貸危機所引起的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其中給烏克蘭的經濟發展帶來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同年,新華社發表的一篇題為《經濟觀察:全球金融危機使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的文章指出,烏克蘭通貨膨脹率太高,可能會引發經濟危機,給經濟造成重創。
事實證明,通貨膨脹確實給烏克蘭經濟帶來重創。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半年後,烏克蘭的貨幣急劇貶值,但是在同年的9月份,烏克蘭的貨幣對美元已經由之前的4.6:1降至5.6:1,並且是烏克蘭自從獨立後該國貨幣兌美元的最低水平。在這一年裡,烏克蘭與美國之間的匯率變動如同經歷了過山上車一般的刺激,這無疑給烏克蘭經濟帶來當頭一棒。
在烏克蘭的證券領域,其第一證券交易所的重要指股下跌72.8%,但幸運的是烏克蘭民眾在投資股票這件事情上不感冒,也就並沒引起什麼大的社會問題。當時,在其第六大銀行中便出現了民眾的擠兌風波,即使烏克蘭政府給予10億多美元的貸款,也依然無法根本上解決這種混亂的局面。
在房地產方面,由於較高的購房貸款利率,基本上澆滅了民眾貸款購房的想法,房地產只能處於停滯狀態。在鋼鐵行業,本國需求和出口量急劇的下降,導致大批鍊鋼爐停產,這也使烏克蘭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鋼鐵業處於危機之中。
美國的金融危機所引起的影響,給烏克蘭各行各業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本國貨幣急劇貶值,同時也引起了烏克蘭的通貨膨脹,即使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予以緩解,最終都是效果不明顯,無法緩解經濟困局。
所以,美國次貸危機給烏克蘭帶來的通貨膨脹,給烏克蘭低迷的經濟現狀,加上了一層厚厚的霜雪,久久不能退卻。
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烏克蘭還發生了"橙色革命",又稱"栗子花革命"。如果這場革命並未發生,或許烏克蘭在金融危機中,還不至於被折磨得那麼慘。
"橙色革命"發生在2004年到2005年之間,當時是因為烏克蘭總統大選中出現了大量的貪汙事件與舞弊行為,這直接影響了選民的選舉結果,激發了選民的不滿與憤慨,導致後續發生一系列的抗議事件和政治事件。
據瞭解,當時烏克蘭爆發了一系列抗議、大罷工等事件,當時烏克蘭的暴力機關組織鎮壓部隊,以解決社會動亂問題。但最後烏克蘭最高法院在社會抗議的壓力之下,宣佈進行重選,以前的選舉結果作廢。在第二次選舉中,尤先科以52%的結果獲勝,這也標誌著橙色革命的勝利。
"橙色革命"發生以來,烏克蘭在政治局面上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方勢均力敵,幾乎瓜分了烏克蘭所有的政治資源。他們三人為爭取自身利益導致烏克蘭政局的混亂現象,他們之間既有合作,也曾經互為政敵。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尤先科總統與季莫申科總理之間又一次產生了分歧,兩人相互指控與指責,未能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尋找解決辦法。
當"橙色革命"後續遇上金融危機,烏克蘭的信用等級被調低,經濟趨勢持續惡化,同時再次激化了烏克蘭的社會矛盾。
烏克蘭危機導致政局動盪2013年,烏克蘭因為政黨派別問題再次激發了該國的矛盾。據瞭解,該年烏克蘭的親俄派想要強化與俄羅斯的關係,而終止了與歐洲聯盟簽訂的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但是,這引起了群眾的抗議,親歐派開始示威,並威脅政府,整個烏克蘭可謂矛盾重重,一派混亂。
2014年烏克蘭的局勢又受到克里米亞危機與頓巴斯戰爭的威脅,在隨後的矛盾鬥爭中,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派宣佈成立獨立主權國家,而烏克蘭便進入武裝備戰狀態,並奪回了親俄派的政權。其實,這次烏克蘭爆發的政局危機的深層次原因還是親俄派與親歐派在走向矛盾上的深度對立,而簽署協議問題只是直接導火索。
烏克蘭國內的政府立場的分歧問題無論如何發酵,最後只能上演將對方視為敵人的爭鬥故事,相互之間進行爭鬥,經濟發展被滯緩,於國於民均有不利,而且隨時會發酵成重要的政局動盪。
百度百科統計資料顯示,烏克蘭在政局危機期間,其國的美元債券的價格跌到歷史上最低局面,股市持續下跌,並在衝突爆發的當天跌了4.2%;同時烏克蘭貨幣已經貶值了10%,並跌到歷史的最低。所以,在烏克蘭爆發危機時,經濟本來並未恢復真氣,不料再度受到損傷,在烏克蘭經濟萎靡不振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其實,從另一方面考慮,烏克蘭之所以會發生立場之爭,也跟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大國較量是有密切關聯的。北約想往東發展,就會擠佔俄羅斯的戰略佈局,所以,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戰略矛盾把烏克蘭夾在中間,這也就引起了烏克蘭中親俄派與親歐派之間的矛盾,併成為烏克蘭危機中根本矛盾。
曾經輝煌,今日凋敝,無論是經濟因素還是政治原因,無論是內憂還是外患,烏克蘭逐漸走下了神壇,並赤裸裸地在國際上上演了由工業強國變成歐洲最貧窮國家的動盪故事。
烏克蘭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以來,大事小事等都在不停地消耗著烏克蘭的元氣與精力。第二次戰爭、"橙色革命"、金融危機、烏克蘭危機等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出現,讓烏克蘭的經濟一直呈現走向下坡路的趨勢。
經濟增長緩慢、通貨膨脹、資金鍊斷裂等一系列經濟問題給烏克蘭的雄厚的工業基礎帶來衝擊,造成產業結構比例失衡、各行各業發展滯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烏克蘭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這一連串因素影響下,烏克蘭從曾經那個富裕舒適的歐洲國家,變成如今經濟不振、社會百態亟待發展的狀況,也從曾經的歐洲工業大國變成了如今的最貧窮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