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英國的特朗普之稱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當天新聞釋出會上宣佈,英國已經完成了脫歐,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現全面政治和經濟獨立。
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夫婦,在該日的推特社交賬號上釋出了長達2分40秒的影片,特朗普先生顯得溫文爾雅,與總統夫人的講話相得益彰,掩飾住了以往狂躁的暴脾氣。
英國《每日郵報》則給予這段講話蒙上了一層淡淡的憂傷,稱之為“特朗普任期的最後一次聖誕致辭”,要面子的特朗普內心恐怕是不悅的,在他心中,他永遠是美利堅最偉大的總統。
所以說,不是我們找茬,是英國媒體故意在尋找敏感點。
兩件事兒,為啥要放在一起聊?
除了是同一天發生之外,更具有嘲諷意味的是,英國脫歐了,特朗普任期馬上結束了,這在邏輯上都是一個意思:英國人自由了,特朗普也自由了。
英國人為了自由,從2016年6月脫歐公投算起他們努力了4.5年,而這4.5年恰好覆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任期,也就是說在特朗普任期裡,英國人其實都在忙活脫歐這一件事兒。
可以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沒有心情,向英國的特朗普約翰遜祝賀了,因為他馬上要下臺了,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啊!
世間為何沒有兩全其美的事情呢,是不是都怪這場疫情?
實際情況恐怕是一個因為自由而歡呼,一個因為自由而黯然神傷。
兩個老朋友,並且互為知己的老友,一度在2020年新冠肺炎這場危機中,相繼感染新冠病毒,又成了難兄難弟,這的確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當然了,內在邏輯還不止這些了。
英國脫歐意味著什麼?
說白了,就是人家英國人不願意將就歐盟了,認為人家歐盟拖了他們的後腿。
那為啥當年英國“死乞白賴”的要申請加入歐盟呢?
從1960年到1973年的十多年的談判過程,英國與歐盟到底經歷了多少輪的談判和煎熬呢?
也就是說,從1958年歐盟成立,英國人在要不要加入歐盟的問題上糾結了2年,在如何加入歐盟的問題上煎熬了13年。
1975年,英國人糾結過要不要繼續留在歐盟;2013年英國人思考要不要脫歐,2016年脫歐公投決定脫歐,也就是說英國人在思考脫歐這個問題上花費超過3年時間,而正如前文所言,英國人實施脫歐又花費了4.5年!
一句話總結,英國人在思考是否加入歐盟、怎樣加入歐盟、是否留在歐盟、是否脫歐、如何脫歐,這幾個問題上花費超過了22.5年!
而英國人在歐盟的時間一共才47年,哎呀,一個好糾結的民族!
所以說,英國沒落,從對待歐盟這個問題上來看,就不難理解了。
既然對於加入歐盟這麼糾結,要知現在,何必當初呢?
當初為啥要加入歐盟呢?
當然是有利可圖了,在英國加入歐盟之前,歐共體原始六國的GDP都比英國的增速要高,另一原因是在美國人的支援下,加入歐盟方便西歐各國聯合起來有利於阻擋蘇聯的擴張。
很顯然,當到了英國人鬧著脫歐的年代,這兩個決定性的因素都發生了變化。
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經多次公開力挺約翰遜強硬脫歐,這很明顯就是逆全球化趨勢的一個前兆。
美國在特朗普的治下,逆全球化浪潮歷史罕見,所以,我們同樣可以將英國脫歐與特朗普的貿易壁壘政策放在一起探討,這都是新時代英美聯盟同一邏輯下的決策。
透過英國脫歐事件我們不難理解,其實,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出發點相同,當全球化對他們有利的時候,他們力推全球化,當全球化可能對他們具有挑戰的時候,他們又果斷地另立山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