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考拉,我們雖然很多沒見過但是基本上都聽過,學名是叫樹袋熊,是袋鼠目(雙門齒目),樹袋熊科,樹袋熊屬,樹袋熊種的一種動物,折磨繞嘴,說這麼繞嘴,你有沒有忽略一個重點?考拉是袋鼠目。難道看起來蠢萌呆滯的考拉和喜歡蹦蹦跳、身材壯碩的袋鼠是有著什麼遠方親戚?

百科圖片

爆牙哥趕緊查了一下:

袋鼠目(雙門齒目)有10科,分佈於大洋洲。上頜門齒每側有1~3枚,下頜每側有1枚,犬齒形小或退化,臼齒具鈍的疣狀突,適於研磨草料。後肢的第二趾與第三趾癒合,稱並趾。營陸棲或樹棲生活,大多是大型食草的型別。包括樹袋熊科、袋貂科、鼠袋鼠科、袋鼠科、侏袋貂科、環尾袋貂科、袋鼯科、長吻袋貂科和樹頂袋貂科。

我們再看一下做育兒袋:

育兒袋是有袋動物的特有器官,為有袋類雌性腹部由面板皺褶所形成的囊,內有數個乳頭,此囊稱為育兒袋引,靠恥骨前方的所謂袋骨(marsupial bone)來支撐。胎兒在發育早期就移入育兒袋內,在袋內口含乳頭繼續發育。單孔類的針鼴〔Echidne aculeata(SHAW)〕,僅生殖期有暫時的育兒袋,內部有乳囊,卵在其中孵化,幼兒乃在此發育。海馬雄性的類似構造,稱為卵囊。

其實說白了就是帶著寶寶繼續發育,而不是像其他動物一樣一直在肚子裡發育到出生,小時候看到一個圖片,一個人牽著袋鼠去超市,用袋鼠的育兒袋來裝商品,不知道是PS的還是真的,但心裡就有了一種能養一隻袋鼠替我帶書的想法(聊的有點遠了!)

我們回來繼續說這個考拉,剛才說考拉的育兒袋是朝下開口的,那他們的小寶寶們會不會一個不小心就從育兒袋裡掉出來呢?

當然我們多慮了,考拉媽媽也是不會允許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所有生物進化都有一定的道理,考拉的育兒袋口有很緊的括約肌,可以牢牢控制袋口,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我們帶的縮口的隨身包,所以我們的這種擔心在考拉進化的過程中已經早早想到了。

考拉寶寶並不是一直在考拉媽媽的育兒袋裡,考拉媽媽首先會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孕期,然後把考拉寶寶生下來,這時的考拉寶寶非常弱小,只有2釐米左右,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個帶殼花生那般大小。

然後考拉媽媽會把考拉寶寶放到育兒袋裡進行再發育半年,然後考拉寶寶才會慢慢斷奶,逐漸的學習進食樹葉,但事因為這個時候的考拉寶寶的牙齒和腸胃都沒有完全發育完成,所以媽媽就發明了一種獨特的方法來鍛鍊寶寶的進食能力:喂“屎”

考拉媽媽給寶寶吃的“屎”可不是我們平常以為的粑粑,因為他們的區別很大,首先為什麼說媽媽喂寶寶的是“屎”,那是因為考拉媽媽餵食寶寶的是一種半流質的消化過的桉樹葉,但是是從肛門排出來的,難道從哪個地方拍出來的不叫“屎”?

但是這種“屎”卻不不會含平常我們所說的“屎”中的大量病菌,它卻含有對寶寶發育有很大幫助的蛋白質和對腸胃有益的腸菌。

考拉寶寶就是吃這種“屎”一直到大概九個月的時候才會爬出育兒袋,爬到媽媽身上學習各種生活技巧,在一歲的時候才會離開媽媽過上自己獨立的生活。

考拉自己生活後,基本上每天會花20個小時進行睡覺,而且很少會和其他考拉進行接觸,可以說是一個完全沒有社交和娛樂的物種,當然除了在每年夏天這個萬物發情季節的時間段。

每年夏天是孤獨的考拉一生中最難得的幸福時光,也是考拉一年中的唯一社交機會,發情的雄性考拉會吼叫響亮又低沉的聲音,表達自己是一位風流倜儻的大帥哥,而被吸引的雌性考拉也會用溫柔的吼叫聲作為迴應,確認過眼神,激情也就到來,他們就會在一起進行沒羞沒臊的運動,短暫的幸福時光過後,雄性考拉卻完全不顧養育下一代的艱苦和責任,毅然決然的和雌性考拉說拜拜,雙方也繼續過著各自的獨立生活。而雌性考拉會繼續靠著自己的努力獨自養大考拉寶寶,週而復始,完成考拉的一生。

雖然雄考拉看起來是那麼“渣男”讓人唾棄,但長相那麼的憨厚可掬的可愛考拉不應該為人類買單,現實中考拉的生存環境已經因為人類的破壞和氣候變暖的影響越來越不容樂觀,如果我們人類不重視檢視自己的行為,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爆牙哥覺得在不久的將來,考拉或許真的會像袋狼一樣消失在我們眼前。

4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大秦賦:羋啟叛國,羋華主動自閉冷宮永不見扶蘇,嬴政愛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