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有個男人,在2013年,用4000塊錢租下了終南山的一間院子,取名沐暄堂。

他在小院裡犁地種菜、養雞養鵝、寫詩畫畫,過著獨居的山間生活。如今,他已經獨居了七年。

這個男人就是二冬。

二冬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在隱居終南山之前,他在一家畫室工作。後來因為分享在終南山的隱居生活,而被大家熟知,還有人稱他為“男版李子柒”。

二冬隱居終南山時才26歲,為什麼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男人會選擇逃離城市、居住在鄉野之間呢?

這個答案就在二冬的《山居七年》裡。

書中,二冬捕捉了終南山日常事物的閃光時刻,也記錄下山居生活的愜意與思考。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吧。

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必要

二冬在終南山隱居期間,偶爾也會下山遊玩。

有回,他出門的時候還是晴天,等傍晚回來時,小雨就淋溼了地。於是上山時,他的布底鞋就徹底被泥水浸透,走起路來一步一滑,非常狼狽。

這一路走得太累了,二冬不禁站在雲霧裡埋怨:這雨下得,太討厭了,非要趕到這個點,故意的吧?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

起床後,二冬蹲在門口清洗昨晚換下來的泥鞋,突然抬頭,看見門前黃花菜的葉子上水珠飽滿,院子裡所有的雜草和蔬菜也都是蔥蔥郁郁,盡興舒展。

看到這滿目清新,二冬突然發現,昨天的那場雨,根本不是為他下的,而且這場雨並非毫無是處。

那場雨,是給山裡這些植物下的,而且在雨水的滋潤下,植物長得更好了。

在此之前,玉米葉子都縮成酥脆捲了。這場雨一過,所有的菜都能緩過來,迅速生長。

這讓菸灰缸想起,很多時候,我們總免不了抱怨,抱怨堵車,抱怨排隊,抱怨工作量,甚至我們還覺得這些事都在針對我們自己。

但實際上,轉念想想,世間萬物本就不針對某個個體。

就像讓二冬惱怒的那場雨,它讓二冬的鞋子沾滿泥土,但讓更多的植物得到了滋養。

所以,不要誇大任何的不順。

接受生活,相信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吧。

太完美的事物,往往是有問題的

二冬在終南山隱居,吃的多半是自己種的菜。

有時候必須買山下的菜,他就專門買老頭兒老太太自己種的菜。因為,這比較讓人放心。

二冬在自己種菜後發現,市場上的很多菜都顯得很“可疑”。

比如有次朋友來終南山看他,帶了很多菜,其中有幾棵油麥菜,長得特別肥大,水靈靈的。

但二冬就覺得很不對勁,因為他那麼認真種菜,每天精心呵護,施肥澆水,都種不出這麼肥大的油麥菜。

還有二冬在山下看到的在售賣的草莓,他也從來不買,也從來不讓朋友買。

因為那些草莓長得太完美了,很大、很紅、很完整,每一顆都像是廣告片裡挑選出來的。

他自己種過草莓,也吃過鄰居家地裡的草莓,很精緻的,基本都是小小的,偶爾幾顆大的,也都是歪瓜裂棗的品相。

從中,他悟出一個道理:看似趨於完美的自然之物,都是有問題的。

這讓菸灰缸頗有同感。

這兩年,PUA的新聞層出不窮。

很多人因為驚喜發現,對方完全適配自己的理想物件,而深陷其中,最後飽受其害。

但實際上,在遇到的時候,多想想,有這麼完美的人和事嗎?

其實,每個人事物都有優缺點,就像一面硬幣總有正反面。

不追求完美,既是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想要太多,反而會束縛了自己

二冬有個朋友,痴愛盆景,有個盆景園,理想狀態是園區裡有三千棵樹,但他的生存條件並不能輕鬆支撐理想願景,因此照顧三千棵樹,成了他的負擔。

其實,那些莊園美景,基本都是資本的產物,多半是有錢人家花錢僱的工人整理出來的。

但二冬的朋友卻不具備這樣的物質條件,為了照顧上千棵盆景,他自己得少吃儉用。

其實以他的情況,就養二三十個盆景來把玩,會很享受,現在上千盆,反而被盆景奴役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院子裡的樹,每年卻還在增加。

二冬對他的朋友很不理解,後來他才發現,自己也有類似的感受。他看到一棵好樁子,總忍不住要挖回家,因為佔有的感受太好了。

但是,一旦你想要的更多,你就會束縛住自己,因為物慾太消耗精力了。

你看,我們身邊總有不少人,不管做什麼的,處於什麼階層,收入多少,似乎每個人都不夠踏實。

大家居安思危,一直忙碌著,總想著掙更多的錢財,能有更大的安全。那是一種始終無法到達山頂,無法坐下來心無旁騖地享受風景的操勞感。

實際上,我們應該接受生活的平淡,做好斷舍離。

斷舍離並不要求我們要追求極簡,只是別讓物慾影響了真正核心的需求。

菸灰缸也認為,學會不要那麼多,也許你會更快樂。

唯有獨處,才能認真思考

有年春節,二冬回家過年,爸媽、哥嫂、妹妹,還有兩個小侄女都在。

家裡熱鬧得很,平均每分鐘都有人在講話,聲音此起彼伏。

後來,二冬實在忍不了了,就一個人下樓到街上,轉了一個多小時才舒緩下來。

隱居終南山之後,二冬對靜的要求很高。

為了獨處,他會每隔一段時間就跑到更深的山裡待幾天。那裡沒有訊號,沒有電,也沒有人煙。

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人,沒有社交需求,也沒有資訊干擾的存在,他才可以徹底靜下心來思考。

菸灰缸覺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太嘈雜了,很多時候,我們都得不到完全的安靜。

就像我們住在城市的一角,開啟窗戶就是建築、車流、密集的人,即使房子隔音很好,關了窗戶完全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但在房間裡發呆、讀書的時候,內心有時也得不到完全的寧靜。

但偶爾找一處民宿,住進鄉村,房間窗戶外面就是山或者海,這個時候,即便關上窗戶、拉上窗簾,在裡面發呆、讀書,內心就會很平靜。

因為,後者才是真正的獨處。

當然,讓每個人都為了能靜心思考,就跑到深山裡去,顯得很不現實。

但是,只要我們有意識地創造獨處的環境,至少會比我們每天在喧囂浮華、庸庸碌碌中行走,來得更加舒適。

活在當下,是最好的修行

在書中,二冬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每年過了霜降,山上村民都會曬柿餅,就是把剛紅還沒有軟的柿子摘下來,一個個把皮削掉,然後紮成一串串,掛在門簷下邊曬乾。

曬柿餅說來簡單,但做起來挺枯燥的,需要一直削柿子皮。

有一天早上,二冬下山時看到一位婦女坐在門前削柿子皮,中午二冬又路過幾回,她始終都在低頭削皮。

到了下午五六點,二冬回家時發現,那位農婦家門前的柿餅已經掛滿了,火紅一片。

這件事讓二冬感觸頗深,一個人,一整天,一直在重複著一個動作,但掛在門前的柿餅越來越多。

其實,二冬也想過曬柿餅,只是覺得削皮的過程太乏味了,像流水線一樣。他覺得很浪費時間,除非放點音樂,或者聽著小說還能堅持得久一點。

但那些農婦,可以做到一天重複一萬次都不會懈怠。二冬認為,這是因為她們的生活裡沒有時間與空間,只有眼前。

就像喜鵲築巢,那麼大一個窩,每次叼一枝,每天都在重複這件事。

它們的世界裡,時間和空間是並行的,只有當下和眼前,所以每一天都像是第一天,每一枝都是第一枝。

而正是這樣,生活才能夠簡單,我們才能活得不急躁。

從現在開始,學著活在當下吧。

吃飯就是吃飯,走路就是走路,睡覺就是睡覺。

這,便是最好的修行,也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人生,本來就非常簡單。

只是世人喜歡把它弄得太複雜。

宮崎駿說過,“你簡單,世界就是童話;你複雜,世界就是迷宮。”

只有心境簡單了,我們才能心思經營生活;只有生活簡單了,我們才有時間享受人生。

就像林清玄所說的: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38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蘇珊米勒週末運勢12.2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