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這是古人為我們留下來的人生指引。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做學問,入仕途都要思想的洗禮,保持與實踐的結合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昔日趙括紙上談兵,引起長平之戰,四十多萬將士埋沒疆土,這樣的教訓讓人痛心。身為領導幹部,身為關鍵少數,決定一方百姓前途命運的父母官,更應該心繫天下,不脫離實踐。
當一個人的權力達到鼎盛的時候,就像已經裝滿水的水缸一樣,這是千萬不能再加入一滴否則就會立刻流出來;當一個人處在危險急迫的處境時,就像樹木將要折斷卻還未折斷的時候,千萬不能再施加一點動力,否則就會有當即折斷的風險。無論做官,還是做企業,抑或是做人,我們都要心懷這種憂慮和憂患,時刻保持謹慎之心態,事業才能維持長久一些。思慮長遠者,更要培養後繼之才,維持事業經久不衰,於是曾國藩說:“君子有一樂,以培養人才為一樂”,我想這便是培養可造之材,使事業得以持續,走的長遠。
當開始一件事的時候,就先考慮好何時放手不做,這樣才能避免騎虎難下的危險;在事情發展順利的時候,應當考慮以後引退的事情,一避免將來像羊角夾在籬笆中,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古人反覆強調,反求諸己,更多的需要我們自己向內有所求,有所悟,凡是那些能夠建立功業成就功勳的人,多少謙虛圓通靈活應變的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錯失良機的人,一定是那種性格執拗驕傲自滿的人。做人做事,應當善於從細節中找不足,尋找差異,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管理一個企業,或是領導一個單位,關注那些細節,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心,勤於做小事,這是自我要求,也是成功的原始積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當你的事業處於順風順水之時,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若是沒有做好最壞的安排,那是不應該選擇創業和冒險,當失敗之時,要能承受住這種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因為開始之餘,你早已做好了失敗的打算和安排,所以心安理得,生活如常。身處高位之時,也不應該驕傲得意,殊不知何時可能會跌落谷底,山上的人,永遠不要看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你不知道山下的人何時會上山,而山下之人對山上之人要心存敬畏,你不知道山上之人何時會下山。
做企業就像做人做事,事實上也就是在做這件事情。當你做人做事的學問弄懂了,踐行了,做企業就是成功了。為人處世想著要得到別人的感激,這就是為自己聚斂怨恨的道路;遇到事情為別人消除禍患,這就是使自己收穫利益的機會。
在道路狹窄的地方,留出一些地方讓別人走,遇到滋味肥美可口的食物,要留一些讓給別人吃。做企業或是當領導,如同做人做事,需要邊學邊做,切勿淺嘗輒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