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把鄧麗君留到最後成文,源自心底的崇敬之情。
她用短暫的一生,給世界留下了珍貴的精神瑰寶,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回憶,有必要也完全有資格放在最後出場!
關於鄧麗君,從她出道至辭世之間的成就,已經有太多媒體和資訊介紹過了,在此不一一贅述。只想從另外幾個側面,深入瞭解鄧麗君那短暫而閃亮的一生。
25年,足可以成長起一代人。
她的生命卻永遠停留在了25年前,異國他鄉那個炎熱的傍晚......
1995年5月8日下午16時許,泰國清邁。
鄧麗君在下榻的美萍酒店突發疾病,被發現後緊急送醫。怎奈堵塞的市區交通,同時也堵住了她生還的希望。
在經過45分鐘的搶救無效後,17時30分,一代歌壇巨星鄧麗君於泰國清邁蘭姆醫院與世長辭,終年42歲。
事發地點泰國清邁美萍酒店
事發酒店房間
令所有人悲傷的是,這屬實是真的......
我也在經過篩選後,分別花了12塊8和16塊8買了兩本,一直保留至今。就是下圖這兩本:
相信很多人當年也買過同樣版本的吧?其中精裝大開本是彩色銅版印刷,裡面有鄧麗君送醫及遺體照片。
看到曾經的偶像如此這般,難過之餘更多的是震驚!
之後這本雜誌被鄧麗君的家屬告上法庭,出版社銷燬了剩餘的所有庫存,事情才告一段落。但畢竟有大量已經售出的仍存於民間,根本無法挽回影響了。這也是到後來網路時代,鄧麗君的遺體照片流傳至今的原因。
時間的年輪,並不會因無限的懷念而停滯。
鄧麗君離開我們經年後,她的作品和過往經歷,隨著資訊的發達和網路媒體無時無刻的提及,愈發立體而豐滿起來。
唯一不變的是,對她瞭解越多,思念也就越多。
1.家世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在中國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父親的祖籍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鄧臺村。
黃埔軍校畢業的父親鄧樞,原屬河北軍團少尉,1948年隨大隊撤至臺灣。全家先是住在臺南。1952年升為中尉,而後鄧樞以中尉身份退役,安家在臺灣中部的雲林縣。
鄧麗君的父親-鄧樞(1921年5月26日~1990年5月9日)
鄧樞和妻子趙素桂共育有五個孩子。鄧麗君排行第四,是鄧家唯一的女兒。哥哥弟弟們跟老爸一樣,全都寵著這位小公主。
鄧麗筠是鄧麗君兒時的名字,意為美麗的竹子。因許多人常把“筠”(音同雲)錯念成“均”,才改名為鄧麗君
可以這樣說:沒有鄧樞的開明和堅持,就沒有鄧麗君一生的輝煌成就!
他的一個抉擇,讓這個世界上多了一位偉大的歌者。
女兒鄧麗君是鄧樞最大的驕傲
2.童年
鄧樞喜歡唱京劇,妻子趙素桂喜歡唱黃梅戲、歌仔戲。偶爾也唱唱流行歌曲。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小鄧麗君耳濡目染,也喜歡上了唱歌。且老天爺賞飯吃,小麗君嗓門兒嘹亮不說,再難的歌曲,只聽一兩遍她就會唱。
鄧麗君剛出生五個月,就又要跟著父母搬家了。他們最後落腳到了屏東。當局給這些老兵們的家眷搭造了“眷村”,其實就是一堆臨時建築。
由於兵眷來自各地,小村落裡的居民形形色色,口音天南地北,不同的鄉音和文化在這裡匯聚。接觸的人多了,慢慢形成了小鄧麗君活潑開朗的性格。
她像個小傻妞兒,遇上什麼生人都敢上前跟人家搭話兒,這種逐漸磨礪出不怯場的特質,為她日後登臺演唱起到了重要作用。
7歲就敢登“臺”表演
唱起黃梅戲小調聲情並茂
唱唸做打很是那麼回事兒
鄧麗君6歲時,父母把她送到了蘆洲國小念書。很少有人左右腦都發達的。鄧麗君也不例外。天生的藝術思維型別,讓她在語文上如魚得水,在數學上卻是一塌糊塗。可畢竟是文藝特長生啊,每次有班級、學校演出就是她大出風頭的時候!
還沒長開的鄧麗君,大大的額頭,趴趴的小鼻子,加上靈動的大眼睛和圓圓的小臉兒,像只可愛的貓咪,完全符合人類對“嬰兒態”的審美標準。
能找出她嗎?
在眾人中已開始顯露出明星相
因為歌唱得太好聽了,又從不怯場,儼然一個舞臺經驗豐富的“老手兒”。慢慢的,鄧麗君的名氣從校園傳到了社會上。有人勸她可以參加一些媒體舉辦的歌唱比賽,得了獎金還能補貼家用。
小鄧麗君一想,家裡人口多,參加比賽又能給家裡減輕些經濟負擔,多好啊。便拽著哥哥們給她報名,頻頻出現在校外的各種賽臺上。
難能可貴的是,同樣喜好文藝的父母並沒有因為她的“不務正業”而扼殺女兒對唱歌的愛好,(其實她的那點兒獎金也就夠幾頓菜錢而已,畢竟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好糊弄)而是順其自然,積極鼓勵女兒去唱歌。
鄧樞有個老戰友叫李成清,在九三康樂隊拉二胡。聽說鄧家四小姐歌聲動人,便去鄧家遊說,問能不能放女兒進他們樂隊。
鄧樞覺得能跟著個師傅,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好處,便同意了。
於是在啟蒙老師李成清的帶領下,鄧麗君四處演出。既增加了舞臺經驗,同時也能掙點外快,數額不多,五塊、十塊這樣的。
1961年,最左側的小不點兒就是鄧麗君
同臺一段時間後,李成清發現鄧麗君很有天賦,於是勸鄧樞加以重視:這是一塊璞玉啊,千萬不能浪費了!應該繼續加強歌唱訓練,前途不可限量!
鄧樞深以為然,就天天帶女兒到河邊練嗓子。
他也不知從哪兒聽說的偏方,說吃煮雞蛋對嗓子好。於是在生活條件很窘迫的情況下,每天都給鄧麗君煮一個雞蛋吃。饞得哥哥弟弟們口水三尺長,也不敢吱聲,誰讓她是家裡唯一的小公舉呢。
後來鄧樞乾脆自己也加入了樂隊,賣完餅有時間就去表演,家裡七張嘴等著吃飯,多掙一點是一點兒。
由於實在是入不敷出,鄧麗君小小年紀也不得不去搞“副業”掙錢。
白天她就帶幾個大餅到學校賣給同學,晚上放學後還要跟媽媽去街頭賣唱,艱難地維持生計。以致上課時鄧麗君的前後桌都對她很反感,因為她總是嘟嘟囔囔地背歌詞、小聲唱歌。
1963年,只有10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臺”全臺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臺》擊敗眾多年長選手,獲得比賽冠軍。1964年,鄧麗君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 。1965年,鄧麗君就讀於臺灣金陵女子中學。
美人坯子終於要破土發芽了。鄧麗君的個子越長越高,身材開始發育。以前那個圓滾滾的小丫頭變成了苗條秀麗的美少女。
1966年,鄧麗君接受臺視《藝文夜訪》節目訪問並獻唱歌曲,首次與聽眾見面;
為了讓自己的歌技更加優秀,她還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正聲公司歌唱訓練班,並以第一名成績結業;
之後又參加了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以《採紅菱》奪得冠軍。
1967年,鄧麗君參加臺視《群星會》,首次於綜藝節目中正式亮相。
頻繁的演出造成了頻繁的請假,學校管理層對此非常不滿。
他們給鄧家出了道選擇題:要麼退學回家,一心唱歌;要麼專心讀書,好好學習。
儘管鄧樞跟校方據理力爭:就讓我女兒有個初中文憑吧!可學校怕鄧麗君給其他學生做個壞榜樣,不為所動。
辦公室的一角,鄧麗君眼巴巴的望著父親,她不知道一向疼愛自己的爸爸會怎樣解答這道難題。
鄧樞在一番思想鬥爭後,做出了艱難的抉擇。他拉起鄧麗君的手,抬起頭毅然離開了校長室!
鄧麗君退學了。
自由了的鄧麗君像出了籠子的小鳥,幸福的依偎在父親的身邊。她感覺自己像重生了一次:終於可以不用兩頭兼顧,專心唱歌了!鄧樞望著興奮的愛女,覺得自己的選擇一定不會錯。
1967年,14歲的鄧麗君自金陵女中休學,加盟臺灣宇宙唱片公司;同年9月,鄧麗君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職業演唱生涯。
前途會怎樣?鄧麗君既憧憬又茫然
3.少年
從第一張唱片《鳳陽花鼓》開始,少女鄧麗君就像上足了發條的機器,竟然在一年之中錄製了7張唱片!
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鄧麗君在首張專輯中的歌聲。
這麼說吧:你幾乎無法想象這是一個只有14歲的女孩發出的聲音。不是稚嫩,而是蒼老,就像一個五十歲以上的老戲曲演員,身後是一群穿著統一演出服的民樂隊,指手畫腳唱著哀怨的民間小調。誇張點形容,就像這種場景:
草臺班子的既視感
其實這不能怪任何人,每個時代都有特定的音樂符號。
60年代末期,即使音樂產業高度發達的日本和歐美國家,配器水平也不過如此。更何況是相對落後的臺灣地區,已經比周璇時代好多了。而且專輯本身的定位也是中國內地民間小調兒,這是特意為有黃梅戲演唱基礎的小鄧麗君量身打造的。
客觀的說,整張專輯還算中規中矩。民謠、爵士風格搭配基礎較薄弱的演唱,對於一個只有14歲的少女來說,已經算很不錯了。
那時的鄧麗君還控制不好自己的聲帶,嗓音雖清亮,但劈音嚴重,氣息不足,幾乎首首都有瑕疵。監製不知道是不是聽睡著了,居然全部驗收合格?
但可以聽出來她之前在歌唱訓練班的第一名不是混出來的,已經有了初步的科學發聲法,是利用丹田氣而不是單純靠嗓子唱歌。也只有這樣的演唱方法,才能支援她在一年內,以超快的速度錄製了七張唱片。
手拿自己的唱片,歌星夢實現啦
對於這樣一棵外型靚麗的搖錢樹,唱片公司是不會輕易浪費資源的。
1969年,臺灣首部(也是中國首部)電視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交由鄧麗君主唱。
這是一首描述與母親失散的女兒,天涯海角尋找媽媽的歌曲。
年僅16歲的鄧麗君,雖然生活閱歷還不夠,不解人世間的滄桑悲歡,但她那純真的聲音卻意外地給人一種無助和楚楚可憐的感覺。她也因這首和以往花鼓戲風格截然不同的歌曲,在臺灣再次爆紅,臺灣街頭的青少年,幾乎人人都會哼上幾句。
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主持。這家叫宇宙唱片公司的高層深諳,鄧麗君就像一隻欲展翅高翔的雄鷹,遲早會一飛沖天,消失在藍天裡。這麼好的人力資源,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藉由《晶晶》的餘威,公司又力薦鄧麗君應邀主持臺灣電視史上首檔帶狀節目《每日一星》。
所謂帶狀節目類似於《康熙來了》,每星期都要錄製好幾集,工作壓力一下子變得更大了。但也正是如此,令天資聰慧的鄧麗君練就了全方位的綜合才能,讓她在整個七十年代彷彿開了掛,事業縱橫日港臺!
究竟在她的黃金十年又經歷了哪些成功和磨難?
“假護照”風波緣何而起?
“學渣”又是怎樣練就成純熟的粵語、英文和日語?
身為中國人,鄧麗君為什麼一生都沒踏上過大陸的土地?
為她寫了無數首金曲的詞作家莊奴為何卻與鄧麗君只有半面之緣?
在她人生的最後時刻到底經歷了什麼?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背後原因真的是哮喘嗎?
“死而復活”又是怎麼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