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中華民族眾志成城譜寫了生命至上的一曲曲讚歌,讓世界為之刮目。中華兒女在全力以赴攻克疫苗難關時,人們早被英雄的精神良藥感動。多少人感恩於時代,感恩於制度……倘若這是一個世紀前,我們的生命能否同樣如此被人尊重,未曾放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魯迅先生的小說《藥》足可說明這一切。

魯迅先生小說《藥》,並未能挽救小栓的生命,以夏瑜之血做成的饅頭,亦成不了靈藥。真正的救命之"藥",豈是饅頭或人血?需要療救的生命又豈止於小栓?藥裡蘊含的人性,才是故事的內涵、年代的悲劇、生命的遺憾。

——"藥",是愚昧、麻木、貪婪和野蠻的共同體

“苦口良藥利於病”, 但這裡所說的藥,只是人血饅頭;人血饅頭就是藥,就是康大叔開出的"秘方",足可治癒小栓"癆病"的靈丹妙藥,它令無數人為之羨慕:駝背五少爺進門便聞到"香",以為是炒米粥;一個滿臉橫的人"點贊"了老栓的"運氣";"花白鬍子"稱有了人血饅頭,"這病自然一定全好"……

愚昧的老栓和華大媽。為能夠治好獨子小栓的"癆病",不懂取出多年積攢的血汗錢購買"靈藥"便可救回兒子的性命。卻最終並未能留念兒子,被埋在"西關外靠著要的地面右邊。右邊是什麼地方?書中有說"右邊是窮人的叢冢"。他們的愚昧裡蘊含著自私和麻木,他們知道血的來源,卻為了救自家孩子的性命,試問,這起碼的人性還在嗎?

麻木的小栓。他知道這"撮起這黑東西"是什麼,但"似乎拿著自己的性命一般","黑"已經告訴他饅頭的成份,但性命攸關。因此,"不多工夫,已經全在肚裡了,卻全忘了什麼味",已經不顧饅頭的味道是腥臭,還是香甜,從嗅覺到感覺,再到精神和思想,已經麻木。

無知的牢頭阿義。小說中的阿義只是康大叔的嘴中說出來的人物。阿義的愚昧,是階級統治下的無知,他沒有任何意識,意識到腐朽的制度終將成為過去,"夏家的孩子"只是才剛剛點燃的火苗,熊熊大火即將燃燒起來。

悲情的夏瑜。夏瑜是悲情式英雄,他在獄中還想著革命,想策反牢頭阿義。可是,結果是換來一頓打,這是其一;其二,他的英勇,卻成為駝揹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笑料"。夏瑜的悲情,說白了就是他所在的陣營即資產階段革命的悲情。任由這種悲情繼續,還是要改變?當然,夏瑜已經無法選擇和改變,因為他的人已經成為人血饅頭上的"成份",成為小栓"療病"的胃中"藥"。

貪婪的康大叔。康大叔無疑是統治階級的代言人,作為劊子手的他,是無比的貪婪和野蠻,又恰是這個社會的形象體現。"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那除了這一回呢?不言自明。小說還提到剝下來的衣服——連留給死者最後的尊嚴都沒有,這裡的人性又何在?"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信口雌黃,其實,"大清的天下"只是你們這些統治階級的,不管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還是他們的走狗之輩。

卑微的夏瑜的母親。夏瑜的母親是卑微的,她絕對沒有英雄母親的榮耀。那是的革命還是弱小的,在統治階級的鎮壓下,英雄母親同樣是吃人社會的統治物件,"半白頭髮,襤褸的衣裙;提著一個破舊的朱漆圓籃"。英雄已逝,留給生者的卻只有更多的悲痛和磨難。這是舊社會里,叛逆的家庭能夠讓你生存已經是格外開恩了。而她必須面對可畏的人言、"叛國奸黨"家屬的罪名。

趨炎附勢的駝背、"花白鬍子""後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在小說裡僅僅是配角。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成就了康大叔他們的"高高在上"、老栓的卑躬屈膝、夏家孩子的英勇與悲情。這是當時社會的代表,有如《清明上河圖》裡的人物畫像,更加生動地繪就了當時社會現狀。

——生命,殊途同歸走向終結

小栓因"藥"效達不到理想,死亡是必然的;夏瑜,成為別人口中之藥,生命在別人的無知、愚昧、貪婪和暴虐中消逝。他們的生命是卑微的,最後的歸宿,只有"歪歪斜斜一條細路"相隔,殊途同歸,是叢冢。

《藥》不是藥,因為它並不具備藥的療效,並不能真正達到療病的目的。以"藥"為名,是藥裡蘊含的豐富內涵。透過藥裡看人性,人性的麻木、無知,以及人性的淪落或喪失。

讀書知古今,讀書看社會。俱往矣,幸有藥的人性不是一成不變,那屬於一個多世紀的年代終於不復返,徒有虛名的藥亦已成為歷史。而今朝,我們看到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藥的內涵已變得很簡單:治病、療傷,保健康,促平安!

3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突發!聖誕節大爆炸!現場面目全非,多人受傷,震傳10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