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利刃/TONE

隨著白宮公開把"收購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放到檯面上討論,這家世界範圍內領先的發動機製造企業的命運就再度變得撲朔迷離:此前中國企業不僅已經拿下了馬達西奇公司56%的股份,只需要再過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最後一關即可大功告成。

而拋開大國之間常見的"保護性收購"不提,美國對收購"動力沙皇"拿出的藉口是"烏克蘭國防工業擁有極大機遇",但縱觀這些年美國的所作所為,這句話明顯是徹頭徹尾、假仁假義的謊言……

圖為馬達西奇掌握製造技術的部分渦扇發動機一覽。

毫不誇張地說,從"繼承"了前蘇聯大量軍工遺產,一度躋身世界軍工強國,到今天烏克蘭陸海空裝備製造樣樣不行,乃至於三軍裝備狀況頹廢不堪,美國在這一過程中是堪稱"功不可沒"。

當然,美國也不是刻意在對烏克蘭軍工企業"趕盡殺絕",只不過是照章行事罷了:有利用價值的烏克蘭軍工企業,美國就會竭力榨光其價值;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或障礙的,美國自然也會除之以後快。

圖為擱置在基輔的利比亞航空安-124貨機,該機的翻新迄今沒有下文。

如果一定要細究烏克蘭目前軍工業,乃至於整體重工業都萎靡不振的現狀,這一切也可以說是美國做出的選擇——俄烏決裂、以及隨之而來的烏東衝突、克里米亞事件徹底摧毀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幾乎一切正常關係,也隨之把烏克蘭軍工業的最大供應方兼客戶擋在門外。

而現在證據早已十分清晰:烏克蘭從中立偏向親俄急劇變化倒向西方且反俄的過程當中,關鍵時刻總有美國的推波助瀾,甚至是親自下場干預。

換句話說,在軍工業強和弱的烏克蘭之間,美國終究替烏克蘭人自己做出了選擇,偏向了能作為"反俄"前驅棋子的那一邊。

圖為交付伊拉克前的BTR-4裝甲車,此景已經難以再現。

除此之外,2014年後的烏克蘭甚至在購買武器彈藥上都沒有什麼自主權可言:對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友唯命是從,結果就是從裝甲車製造到火箭設計和發射,烏克蘭從蘇聯處繼承的軍工業乃至於重工業基礎全面淪陷。

而烏克蘭付出數百萬直至上億美元不等代價的結果,不過是得到了一批"剩餘軍火":歐美以傾銷價格售於烏克蘭的老舊直升機、悍馬車等裝備輕而易舉就摧毀了烏克蘭軍工體系。

圖為美國"安塔瑞斯"運載火箭,部分零件系由烏克蘭製造。

在烏克蘭全面倒向西方不過五年之後,曾經豪傑林立的烏克蘭軍工業就只剩下一片廢墟:為蘇聯紅海軍分別造巡洋艦和航母的兩家黑海造船廠倒閉的倒閉,歇業的歇業;曾經締造出T-34、T-55、T-80坦克的哈爾科夫-莫洛佐夫也無限期停工;大飛機巨頭安東諾夫已經在尋求整體出售;唯有曾經的彈道導彈和火箭巨頭"南方設計局"還算景氣,現在給美國諾斯羅普"打零工"。

圖為翻新坦克炮塔的哈爾科夫-莫洛佐夫工廠。

在這種四面楚歌,滿目瘡痍的現狀下,美國人居然還能堂而皇之地說出"烏克蘭軍工業前景無限"這種話,這本身就是極大的諷刺。

更何況,指望美國人讓利於烏克蘭的做法,本身就是與虎謀皮。一旦沒有足夠的資金和訂單,包括"動力沙皇"馬達西奇在內的烏克蘭軍工業只能不斷流失掉至關重要的人才和經驗,"失血而亡"只是遲早的問題——或許這也就是美國人希望看到的結果。

最新評論
  • 1 #

    如果被美國收購了烏克蘭肯定完蛋了

  • 2 #

    放下手中的利劍,就只能成為待宰的羔羊

  • 3 #

    美國花二十個億搞了基輔之春,挽救烏克蘭估計是還要二百個億。

  • 4 #

    烏克蘭真正的敵人是美國,廢除核武器是美國搞的

  • 5 #

    烏克蘭端著金飯碗,要飯吃。真是想不明白,人口又不多,人的素質又高又有強大的工業基礎,怎麼就把國家搞成,這樣。千萬不要聽美國的忽悠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抹谷,緬甸最富裕小鎮之一,迎來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