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美國參議院將正式清點選舉人團投票,並宣佈最終結果。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美國副總統彭斯將宣佈拜登勝出,這也意味著特朗普的連任希望將被徹底終結。其享有的“總統豁免權”也將很快成為歷史。
據悉,其卸任後將面臨至少14項不同的指控。儘管美國曆史上沒有“清算”總統的傳統,但誰也無法保證其下臺後,美國統治精英不會“秋後算賬”。此外,特朗普卸任後,在4年內至少面臨12億美元債務到期問題。
可以說特朗普連任失敗可能將“滿盤皆輸”,這也可以理解,為何即便聯邦總務署和選舉人團都承認拜登獲勝後,特朗普還要繼續挑戰大選結果。12月11日,聯邦最高法院駁回德州為首的18個“紅州”上訴,特朗普依靠法律途徑“逆襲”的希望也幾乎降為零。對特朗普來說,當“戰時總統”幾乎成了其唯一可實現“翻盤”的選擇。
當地時間12月21日,CNN爆料稱,美國海軍“佐治亞”號“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皇家港”號和“菲律賓海”號“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已開進波斯灣。據悉,“佐治亞”號除了可執行戰略核威懾任務外,還可攜帶154枚“戰斧”巡航導彈執行戰術打擊任務。
2艘宙斯盾巡洋艦則可以為“佐治亞”號提供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美國國務院公開表示,五角大樓已在“俄亥俄”級核潛艇上部署了W76-2型低當量核彈頭。伊朗很可能是美軍部署該型彈頭的首個犧牲品。
在12月21日的宣告中,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伊朗是前一天美駐伊拉克大使館遭襲的“幕後元兇”,雖然蓬佩奧的狠話只說了一半,卻幾乎暴露了特朗普按捺不住要對伊朗動武的野心。要知道,伊朗因疫情和美方制裁早已元氣大傷,且拜登上臺已是板上釘釘,並沒有開啟戰端的可能與必要。相反,20日晚間,“綠區”遭襲後,第二天美軍艦隊就闖入波斯灣,足見美方是蓄謀已久。面對美方可能鋌而走險的野心,國際社會絕不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