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我的小說已經寫了25萬字,剛寫了四分之一吧,有個文友看過一定要我去發,我說現在還不行,因為沒有達到拿得出手的程度,可能是當初被拒稿嚇著了,那麼就我一年以來創作、學習和寫作的過程,來總結一下:寫作需要提前做的準備。這本小說就是因為準備不足,搞到現在磨磨唧唧,越寫越想修。

大家在寫小說之前做好準備,可能會更順利,更容易成功一些。

第一、大綱

寫大綱並不只是故事梗概那麼簡單,要思考的問題還是挺多的,比如人物的建構、故事的合理性、轉折時事件的發展過程、對於自己不瞭解領域的資料收集、場景的畫面性、打鬥或是爽點的展現性等一系列問題。

最重要的是結局和高潮,一定要考慮清楚,否則寫的過程中會出現散、讀者摸不著頭緒,從而棄文的感覺,當然如果你製造氛圍特別厲害,能夠讓讀者一再忘記主要目標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這還是危險之處。

比如你看一本小說,始終搞不清主角和他的團隊到底要幹什麼,要找什麼,是不是會抓狂?

第二、人物間的關聯

也就是人物精細設計,其實我們玩某些3D遊戲的時候,最喜歡的不就是捏人嗎?但很多新手就容易忽略這一點。

我的老師曾經讓我給每個人物寫個小傳,我都沒有當回事,可我寫著寫著就發現,一定要有小傳。

小傳能夠突出人物的出生環境,這為他語言和動作還有習慣的形成提供了線索,小傳還能夠讓你更瞭解筆下的人物,知道他的願望,懂得他的信仰,進而能夠設計出有血有肉的人。

時常寫著寫著,就不知道人物應該說啥了,一定要避免小紅說,小麗說,小王說這樣的寫作,會分不清誰是誰,更容易讓讀者疲憊。

應該寫小紅皺眉,思考了一下然後慢條斯理的說……(她是個小心謹慎的人)

小麗低低的補充了一句,還瞟了一眼小紅,生怕她生氣。(她是個自卑,又是個討好型人格)

小王哼了一聲,昂起頭:我認為可不是這樣(自傲,而又槓精)

賦予人物性格,出身,家世等一系列背景,才能夠在紙上活起來,才能夠在你的世界翻雲覆雨。

有些配角,你可以邊寫邊賦形,重要的是越來越鮮明,性格不要前後矛盾,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決定命運,這是不可逆的。

比如呂布,功夫極高,就是蛇鼠兩端,在三國中打得過所有人,卻死得比較窩囊,就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張飛,那個暴脾氣,壓不住事兒,也只能死在小官兵的暗殺下。

周瑜,如此聰明一個人,就被自己氣死了。

《三國演義》的人物性格之鮮明,我們可以借鑑嘛!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作者寫到後來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人物,決定不了他的命運。所以切忌,決不能為了你的情節而讓人物圍著故事打轉,那樣子你寫得很累。

《三體》中有個橋段,一個有文學天賦的主角,設計了一個小說中的女孩,結果她活了,每天圍繞在他的身邊,而我剛剛設計的一對男女也活了,就隨時出現在我的世界裡,我能夠看到他們的一顰一笑。

這樣去寫,自然成書。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他是怎麼設計屬於自己的“愛人”的。

這裡還有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聯,是朋友還是情人,是仇人還是陌生人,他們之間有怎樣的矛盾,因為關聯會產生什麼樣的衝突,可以畫個矩形,把主角和他相關的人物放在分別四個角落,然後根據他們的關係來設計故事,你會發現,主角和配角,配角和配角,主角和反派,反派和配角之間都會有互動,這個互動是決定你故事深度的能量。

三、背景

《三體》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第一篇的設計加入了人類的發展史,雖然為情節所服務,但有了這個背景(改過的歷史),會使故事更有內涵,會和實際發生化學反應,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

架空的故事固然好寫,但也很容易被人遺忘。加入歷史或神話故事背景,要相應的重新加工和創造,過於真實,反而令人勸退。

比如,很多朋友喜歡玩手辦和玩偶,都是誇張變形的,你做得過於逼真很容易引發“恐怖谷效應”,寫作也是,有位文友總和我強調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的,誰願意看小說裡的真實?大家都喜歡野史,想求真實不如看史記。

四、伏筆與埋線

寫得過程中要設計好每一個伏筆和埋線,記錄下來,不要忘記,還要及時解鎖,寫的時候要讓故事露出線頭,不要太隱晦了。

很多新手朋友設計時,往往覺得自己埋雷埋得很深而洋洋自得,其實是個誤區,埋得過深猶如秋波白送,人家沒接收到,你炸得時候讀者也沒啥反應。

反而是露出10分之9,最後揭示那10分之1時和讀者設想不一致,才會引發震驚。

還有就是容易忘記,寫作不是一蹴而就,長時間寫作忘記伏筆很正常,我就經常犯這病,所以現在都是記錄下來。

最好是不要相隔太遠,經常暴雷,才容易吸引人,伏筆太暗,埋線太久,讀者三秒鐘的記憶力早忘記了,效果不佳。

五、故事的結構和視角

1. 故事的結構

寫之前也應該考慮清楚,每個場景儘量變換一次故事結構,會給人以新鮮感。

最簡單的就是單線結構,一個故事講到底,中間可以劈叉出來幾個支線。

還有雙線結構,兩頭說起,最後合攏。

多線結構,幾方同時進展,最後匯合。

套娃結構,大故事中可以有回憶,可以套著另一個人的故事,一個套一個,套太多容易糊塗,不好收,要注意設計。

頂針結構,一個結構未說完就引入另一個結構,自然銜接

中間結構,從某個線頭扯起,和故事好似不相干,直到結局才知道其中的關係,比如印度電影《調音師》等等……

可以混合著用,同時用,或者是幾種一起用。只要你能講圓了。

大家可以看下麥家的《人生海海》和《風聲》敘述結構很特別,基本都是多人多敘述結構,他借鑑了《小徑分叉的花園》中迷宮般的敘述結構,令人讀起來很有新鮮感。

2. 視角

第一敘述視角,始終是“我”,新手喜歡這樣用,有長處,容易代入,有短處,視角有限。適合於偵破和短一些的小說。

我看過幾篇第一人稱的小說,中間需要過場,只好抽離了,暫時以全視角寫,比較齣戲。

第二敘述視角,始終以“你”,可以作為別人交代某樣“你”未知的事。

“當時,你在XX站著,根本不知道有多危險,是我救了你,可是你居然跑了,根本不知道這事,唉,說吧,你怎麼報恩,不如以身相許吧。”

第二視角的故事不太多見,很考驗人的寫作水平。

第三視角,始終於“他”,比較常見,也就是上帝視角,可以隨時轉換鏡頭。

作者可以想像自己拿著攝像機在拍一部電影,你要如何表達,俯瞰或是仰看,平視或是斜視,都是不同的寫作手法。這一點其實很有趣。,試著學點攝影常識加入到小說當中,會很出彩。

六.場景

場景和背景不同,場景是舞臺,背景是大幕。

每個登場的舞臺都需要設計一翻,想要有代入感,最好簡單描寫一下,那就需要你腦中有畫面了,如果產生不出來,可以找相關的圖片,照著改動描寫。有點繪畫技術的小夥伴比較容易,空想是不行的,很容易發生錯誤,如果空間比較複雜,錯位感出現就糟糕。

我一般都是提前找好圖片,根據圖片描寫,比較真實,也比較有代入感。

一個場景要交待完整後再轉場,注意三幕的成份,上場——相遇——發生衝突——矛盾激化——高潮——矛盾消除——轉場。

轉場有許多方法,不能生硬的轉,生硬的轉就給讀者造成我可以去衛生間或是休息一會了,然後可能沒然後了,轉場要自然甚至用些小手段小技巧,不知不覺就換了舞臺。

利用回憶、聲音、氣味、眨眼、小動物奔跑、汽車行駛、四季變化、時間流逝……好多好多,仔細留心記錄一下,到時候用起來。

轉場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寫不下去了,卡文,清個場,重新開寫,但也要注意分寸,小心勸退讀者。我不太喜歡這種用法,總會有能寫下去的想法產生呀,實在寫不下去就找個社會上剛發生的熱點,改個包裝,換上你小說中的風格加進去嘛,更容易吸引眼球。

比如《食罪者》第四部,就用的王寶強和馬蓉當年的離婚事件做背景,重新設計的兇案做為整部書的轉場,雖然挺生硬,但故事還湊和著能看吧,也算是調和一下天天肢解姑娘的血腥了。

六、環境的設計

融情於景,寫景實際上是寫人,合而為一體,所以背景的設計就很重要。

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只要不過分,寫作的時候都會十分有效。

七、語言的設計

採用什麼風格的語言,要全小說統一。

是直白的平鋪直敘,還是華麗紛繁的妙語連珠,或是修辭迭出,又或是風趣幽默,用你所擅長的風格駕馭吧。

我也看過許多小說開篇很小白,寫著寫著文風漸佳,逐漸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併發揚開去,掌握好節奏即可。

八、金句、俚語、素材的加入

最近看《三叉戟》,語言是接地氣的,但每每人生哲理極豐富,極在理,特別彰顯人物智慧,加深了書的厚重感。

顯見得作者平時注意積累,用時自然銜接。不要故事為了講理而講理,而是要符合人物性格,說出來的話就比較有份量。

九、細節描寫

加入各種五官描寫,會令讀者舒適。

《詭秘之主》時不時寫點吃的,各種魔法變換和升級時的感受特別真實,令人有直面法術的質感,畫面感也相當強,這是我最喜歡這本小說的地方,還有它的結構敘述也很棒,人物塑造更佳,每個人一長串名字,我都能分得清。

《異世界居酒屋》通篇都是美食與愛的表達,逐漸發展出人物與人物的關聯,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使這本特別小白的書充滿魅力。

《美食供應商》這也是本小白的書,但因為寫吃的比較新穎,外加獨特的結構設計,使得當紅一時。

還有很多小說非常注重官感描寫,《食罪者》系列注重心理方面的變化。

《燃犀記事》很注重唯美畫面與細節的描寫。

言情小說優秀的大都注重人物與人物產生的化學反應與心理效應的描寫。

五感的描寫其實非常重要。張愛玲就是靠這個俘獲一眾女粉。

即便是《盜墓筆記》和《鬼吹燈》也很注重描寫各類怪物的外貌和接觸時的恐怖感受。

這也是我寫作中最容易忘記和攻克的一關。

每每我修改的時候,這裡屬於雕像的最後打磨階段,耗時最多,思考最密,如果個人比較敏感更注重生活中的觀察,會寫起來容易許多。這也是考驗作者文采比較重要的一點吧,所以放在最後。

以上是我在寫作中總結出來的,因為這九層關係,很多是寫後反應過來,只能一層一層的改,小說是豐富了,但創作速度著實是慢得可怕,用這種方法寫,可能幾年寫不完一本。

而我看《三叉戟》這本厚厚的小說後面的備註,是1個月5天寫完第一稿,次月改完2稿,再次月改完3稿出版的。

所以建議大家能夠練筆的時候就注意這九層關聯,一氣呵成,越練越快越練越好的寫作。

當然寫作不止這九層,大家在寫作時可能還會發現更多層次或是更多技巧,那就操練起來吧。

只希望我以上的創作經驗能給大家一點提示,提前做好準備,一次性把這些方面都注意了,就不用像我似的,寫一遍再加一層東西,再來重寫一遍,浪費時間。

做足準備,及時補充腦內積累,你還愁沒東西可寫嗎?

1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12星座明日運勢(12.27)追求讓人充實 分享讓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