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格粉群吵架。有那麼幾個人大談公司戰略,批評格力新零售怎樣怎樣不行,說格力什麼什麼沒做好。
是,問題是存在,但我覺得他們說話的方式,思考的方式,也過激了,甚至脫離了現實,純粹嘴皮子功夫。(可能也代表了相當比例投資者的觀點)
雖然我經常給格力提建議,但大的戰略上不敢指指點點,我相信格力管理層的能力。
人不能太自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不能以為自己一個人就遠勝過格力所有的管理層。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我只是個股東,只用心去發現小的問題,提小的建議。但是在大的方向,還是得虛心向董總他們學習,向格力人請教。
格力的新零售我很關心,格力的小程式什麼設計什麼的,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包括客服的態度,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把線上線下融合,如何讓格力董明珠店能夠擁有長期的穩定的大消費流量。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不是嘴皮子動兩下就能解決的,也不是設計師設計兩下就能解決的。而是要不斷摸索試驗的,這是一種新模式,甚至格力的新零售是所有新零售裡,最難啃的之一。
說什麼做服務、設計什麼的,都是表面。是很重要,但還不是關鍵。至少不應該站在這個時間點是批判它。
我覺得要給格力一定的時間,最起碼要一年,一年後格力必然會特別美。身為股東,最重要的不是瞎抱怨,瞎指揮,而是應該總結小問題,學習大戰略,把問題和方案用短小的文字總結起來,內容要清晰簡單。然後把這些小問題提交給格力人,由他們最佳化改進,而股東則監督改進的過程。不要長篇大論大談戰略,那非常可笑,也不要批判一個尚未完全降臨在這個世界上的新模式。
要等待格力的成功,用時間去等待,時間到了,格力自然就脫胎換骨了。沒有誰可以一瞬間改變格力,那是神才能乾的。董總曾經也說過,大多數人神話了她,她就是個普通人,不可能做到一瞬間就讓格力怎樣怎樣。做時間的朋友吧。
最後說個小插曲。今年下半年以來,偶然間形成一個靈感,一家企業是否有競爭力,不是用嘴理論分析出來的,是客戶一單一單買出來的,能夠吸引消費者下單的點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為了檢驗格力的小家電做的怎麼樣,今年特意買了2個格力的:夏天的小風扇,冬季的加溼器。就像加溼器舉個例子(之前一直買小熊的,還特意買了個小米的做對比),顏值上格力是不輸的。功能上,低噪音持平,噴霧高度是優點,還有加水的方便程度。細節上的體驗,格力是最好的,當然了,價格上格力是稍高一些的。
個人認為,格力的小家電轉型可以說成功了,只不過規模還不夠大,還不足以在財報上造成水花;但這也正是預期差,不是嗎?非格力的使用者,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