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世界上都有這樣的一個稱號“基建狂魔”,這是說中國在建設方面的技術非常的強,再難的專案在中國人的手裡,基本上都快速地被解決,而在年底,我國又迎來了一個好訊息,那就是中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投入使用,這是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全長16.34公里。這可以說再次說明了,中國在橋樑建設方面的又一大成就。
如今在全球範圍之內,能夠實現公鐵兩用的跨海大橋並不多,而中國的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就是第一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一座大橋如何,建設的難度有多大。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是位於我國福建省福州市境內跨海大橋,是連通福平鐵路、長樂—平潭高速公路關鍵性工程,該大橋是在2013年開始建設的,並且在2020年的時候就建設完成,所以相當於利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整個大橋的跨海路段長11.15千米,上層是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下層為雙線鐵路,設計速度為200千米/小時,專案總投資額為147億人民幣。
所以從這個設計的情況來看,是非常具有創造力的,並且在技術上要求也非常高。大家要知道,在執行的時候,整個橋樑不僅要承載汽車的執行,還要承載火車的執行,所以這對橋樑的建設要求非常的高,在這種大橋開通之後,福州35分鐘可達平潭,當然這也結束了一個重大歷史,那就是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這對未來我國建立更高要求的海上公鐵大橋具有重大的意義。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設難度多大?對於海上來說,無論是建立公路還是鐵路,最大的難點可能就是施工難度和麵臨的自然問題,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建設也是如此。
第一、環境挑戰,首先在海上建立大橋的時候,大風,水的深度,海浪,潮汐等因素較多,當然這都是環境方面的重要問題,這也算是對橋樑建設的一個抗壓性建設,在建設大橋的時候,氣候環境“風雲突變”,上一秒是太陽,下一秒可能就是降雨,所以這不僅給建設帶來了難度,還對施工的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
福建屬於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所以這就是我們上面說的“氣候風雲突變”原因,年平均氣溫17~21℃,這算是不冷不熱,平潭島現為全省第一大島,如今也開通了公路,鐵路的連結,是非常好的訊息。
第二、施工挑戰,施工的時候,上面也說了環境就是一個挑戰,這個挑戰可以說是難上加難,所以在進行橋塔建設的時候,都是採取的全封閉防風液壓爬模抗風、1100千牛/米的塔吊及塔吊附牆抗風、空間桁架橫撐等施工技術,當然自主研製了吊高110米、吊重3600噸的巨型浮吊船也在這次建設之中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利用先焊接,拼裝好之後,採取架樑吊機或3600噸浮吊整節段海上架設。並不是大家說的一點一點的直接在海上架設,所以這個創新很好,改變了耗時,難度大的問題,所以這種方案是擇優方案。
第三,除了這些挑戰性的難度之外,當然創新的技術也還有其他的,我們就列舉一下——例如:“視覺化模擬”BIM技術、“雙孔連做”節段拼裝造橋技術等等,這些都是技術創新。自主研製了大型液壓動力頭鑽機,可一次成孔5米直徑鑽孔樁,成功施作了世界上樁徑最大的橋樑工程樁,所以建設一座跨海公鐵大橋並不那麼容易,雖然很多技術可以融合陸地橋樑的技術,但是海上建設更加難,考慮的因素更多,這下知道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設的難度多大了吧。
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建設意義除了我們上面說的,是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完成平潭島不通鐵路的歷史之外,這還將整個平潭島與內陸進行了連通,推動了內陸到平潭島的快速經濟圈,根據初步的評估顯示,未來從我國內陸城市武漢,坐動車到平潭島,最快可以6個多小時到達,這比之前節省了近10多個小時,所以非常令人驚訝,大家可以在1天的時間內,完全兩地的走動。
同時在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的建設之後,長期規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推動閩臺往來便利、是通往我國臺灣省的重要通道,所以未來將可能透過新的橋樑建設技術,直接延伸到我國臺灣省,這樣實現島於內陸的直接性經濟圈,因為平潭島到我國臺灣省僅百餘公里,所以非常的近。當然這個是遠景規劃,到底多久能夠實現,我們還需要繼續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