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受到來自他國的專業駭客所發動的大規模網路攻擊。

在此之前,來自朝鮮的駭客在2014年入侵了索尼公司(SONY),而在兩年後,來自俄羅斯的駭客又得以針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發起大規模的網路攻擊。

每當發生這樣的情況,美國外交政策的鷹派人士都會將之歸因於美國沒有對此作出迴應,導致這些襲擊的實施不會產生任何後果。

“防禦前置”的戰略被認為是一項成功的戰略,因為它成功阻止了外國網路勢力對2018年美國國會選舉和2020年大選的干預,但是它卻完全未能發現最近的駭客行動,而大多數情報機構都認為這是俄羅斯製造的。

但是,部分人不應該相信美國本身不會對敵人發動網路攻擊——美國已經對世界各地的部分目標發動了網路攻擊,而且這些攻擊中被公佈的數量非常有限,與此同時,多方勢力也希望對其中許多攻擊保持沉默。

美國在針對網路攻擊的防禦策略中採取了先發制人的立場,即“防禦前置”(Defend Forward)。其中的基本思想是,美國網路領導者將在敵對的外國網路中繼續保持存在,以便能在對手發動網路攻擊時,可以與之抗衡。

“防禦前置”的戰略被認為是一項成功的戰略,因為它成功阻止了外國網路勢力對2018年美國國會選舉和2020年大選的干預,但是它卻完全未能發現最近的駭客行動,而大多數情報機構都認為這是俄羅斯製造的。

然後是針對數百家甚至數千家政府機構及非政府機構而發動的網路攻擊。許多政治觀察人士——尤其是國會議員,將其視為網路版的“偷襲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是日本飛機在1941年底之前針對太平洋夏威夷島附近的美國艦隊發動的一場襲擊,美國由此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人們普遍認為,最近的駭客攻擊是近年來破壞性最大的行動之一,直至本文截稿,攻擊似乎仍在繼續。儘管美國情報機構已經證實,它正在嘗試評估今年3月開始的行動所造成的破壞規模,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的損失規模,或是可能已經被檢視、複製或損壞的資訊的重要性。

這促使許多參議員認為這場襲擊是外國對美國發動的“戰爭狀態”,並要求對此作出迴應。來自特拉華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昆斯表示,“這是一場可以上升到攻擊水平的敵對行動,甚至可以算是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大規模的襲擊,它以我們一生中從未見過的方式瞄準了我們的軍事和情報系統。”

除了沒有明確的應對網路攻擊的戰略之外,這場襲擊的曝光還伴隨著執政權力從共和黨政府向民主黨政府過渡的不太順利的程序,這些都使美國的應對更加複雜。

如果某人在未得到事先許可的情況下,駕駛某國的軍用飛機而在一國的領空內飛行,那麼,存在一項國際協議對這類情況作出了規定,而根據這項協議,該國可能會透過擊落這架飛機而回擊以類似的軍事攻擊;但是,在技術和網路領域,尚不存在類似的監管協議來規範和約束這類駭客行動。

最近的襲擊使美國感到困惑,因為世界從總體上缺乏有關電子戰爭或網路間諜行為的全面國際協議,而且沒人知道將如何與這些網路參與者達成協議,其中部分是國家,部分是為私人利益而工作的個人或駭客,部分是大型公司或小型公司,部分是非政府組織,還有部分屬於恐怖組織。

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在軍事上擁有許多先進的技術能力,此外,它們還擁有常規武器庫,包括飛機、轟炸機、裝甲車、潛艇、導彈,以及核武器和化學武器。

在制定有關規範未來技術衝突的規則時,由於大型技術公司與其原籍國內的政府和軍​隊之間的界限並不清晰,這就讓問題更加複雜化。

例如,美國認為,許多中國科技公司與中國軍方存在可疑關係,便對其實施了各類制裁。在美國的黑名單上,中國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超過了270家,包括通訊領域的華為公司和中興公司,還有監控系統的海康威視等等。

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大國都認可了相互威懾理論,這意味著任何一方都可以開始戰爭,但是,另一方也可以實施反擊。這種微妙的平衡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成功地阻止了大國之間爆發戰爭。

如今,大國並不瞭解任​​何電子威懾的理論,也沒有為網路衝突制定任何規則,所有這些都增加了爆發人類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衝突的風險性。

10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將越南和瑞士列為“貨幣操縱國”:特朗普送給拜登的新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