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改變並定義了一個產業。」
指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臺灣“導體教父”張忠謀先生。
12月15日,在全球著名的晶片代工基地臺灣新竹,舉行了新竹科學園區建園40週年慶典。89歲高齡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先生與聯電創始人曹興誠、宏基電腦創始人施振榮、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一同獲頒“傑出成就貢獻獎”。
張忠謀,英文名Morris Chang,美籍華人。1931年出生在大陸浙江寧波。
為了躲避戰火,年幼的張忠謀隨家人輾轉遷徙多地,幼兒童年時期大部分在香港度過。1941年張忠謀進入重慶南開中學讀書。1949年,考取哈佛大學赴美留學,是當年哈佛1000名新生中唯一的一名中國學生。1950年轉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機械工程專業。
1955年,24歲的張忠謀從MIT機械工程畢業,進入波士頓的半導體公司希凡尼亞(Sylva-nia)工作;1958年,27歲加入當時世界最牛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一干就是27年。41歲那年,張忠謀成了德州儀器統領3萬多員工(當時的德州儀器有6萬名員工,張忠謀分管了一半多)和全球半導體業務的副總裁,後來又晉升為資深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500強企業僅次於董事長和總裁的第三號人物。他成為最早進入美國超級大企業最核心管理層的華人。
1985年,張忠謀跳出生活和職業的「舒適區」,放棄在美高薪職位,來到臺灣,出任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1987年,56歲高齡的張忠謀創辦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臺積電)。
在臺積電之前,晶片產業從設計到成品製造完工,全部都是由同一家企業完成,包括英特爾、三星等晶片巨頭,都擁有自己的晶圓工廠。
而張忠謀卻另闢蹊徑,只作代工,將設計與製造完全分開,而且工廠不生產“自己的產品”。但跟普通的代工不同,臺積電自己也要開發新技術,並且保證製造的水平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張忠謀的運氣確實不錯,正好趕上並精準地把握了上世紀80年代產業發展的潮流趨勢。許多就職於半導體大公司的設計工程師陸續出來創業,為控制成本,他們不會再去苦心費力地去建造一個晶片工廠。所以,找一家靠譜的製造公司合作成了他們的首選,這正好與臺積電的業務模式合拍。
張忠謀浸淫半導體行業60多年,自始都未曾改變。他不僅僅以一己之力改變了臺灣島內半導體的產業格局,也改變了全球半導體的競爭態勢,並重新定義了晶圓代工行業的新標準和新意義。
二、臺積電有多牛到今年,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有33年曆史了。如今的臺積電,已經成為國際化的高科技公司,是世界第一晶圓製造廠,晶片代工的市場佔有率和市值遙遙領先的半導體公司。
早在2017年,它的市值就一舉超越巨無霸英特爾公司,到目前(12月18日截止),臺積電的股票市值為5388億美元,比英特爾、三星和中芯國際三家之和都還多。
臺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的老大,2020年繼續雄居TOP10榜首。Q4季度的營業額多達125.5億美元,市場佔有率高居55.6%——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的半壁江山盡入其彀中矣!
它是第一個掌握7nm工藝的晶圓代工商,工藝成熟和穩定、良品率顯著提升,達到90%左右。5nm製程已於今年順利量產,同時計劃在今年試產的3nm、2nm等晶片技術正抓緊研發中,預計2022年就可以量產3nm製程。
不僅華為(9月15日之前)、高通、蘋果的晶片設計商找臺積電生產代工,就連自己已經擁有晶圓廠的英特爾都把晶片加工製造業務交給臺積電。
在張忠謀的帶領下,臺積電收穫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和IOT物聯網時代的巨大晶片紅利。如今5G到來,晶片的整合度、技術含量也在不斷地提升,臺積電利用三十多年的產業經驗和積累,也在不遺餘力地提高行業的准入門檻,構建了其他同行無法跨越的行業壁壘。特別是在上游光刻機環節,臺積電與光刻機制造商阿斯麥爾(ASML)的戰略伙伴關係極為牢靠,雖然高階光刻機產能有限,但總能按需所取,不會被人卡脖子。
三、我們需要更多張忠謀任正非式的實幹家放眼華夏大地,臺海兩岸,恐怕也只有任正和張忠謀這兩位企業家是可以同日而語、等量齊觀的。
中國大陸有很多優秀甚至偉大的企業家,也有許多偉大的企業。但目前為什麼出不了更多的任正非和張忠謀式的企業家,以及更多像華為和臺積電式的專注於實體研發和製造的企業,而在關鍵環節被人卡脖子?
不是因為年齡接近的因素(張比任年長13歲),而是因為他們對實業重要性的認知,對實體制造的堅守、對各自從事的產業的深刻洞見和作為,實乃“英雄所見略同”。
中國理論家很多,實幹家很少。像張忠謀、任正非一樣數十年把“冷板凳”坐穿,專心致志做好並且做成一件事的實幹家更少。
今年暑假期間,以前一直低調甚至有些神秘的任老闆帶隊,罕見地密集造訪了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大學,與專家教授們座談,開誠佈公、袒露心跡,發出一系列振聾發聵的追問:
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非常之快,希望大學像“燈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希望華為與交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培養更多的人才,為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共同發現創新機遇,並儘快轉化為真正的產業成果;雙方合力為國家關鍵領域、世界技術領域關鍵問題的突破做出貢獻。
我們帶來客戶現實的需求,你們帶來科學的理想。現實和理想結合,就是執行的戰略。
你們做得很高,我們的應用很低。我們希望可以把工業化與你們的成果結合起來。
前沿科學是“黑屋子”,大學教授就是一顆顆珍珠。希望大學都能成為燈塔,照亮大學生們的前行之路。教師努力去做火花,點亮孩子們的科研之路。
10月份,任老闆又帶隊與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學家和學生代表們座談交流,講述了華為目前的困境:
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臺,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有什麼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就如我們缺糧,不能自己種稻子一樣。技術創新它是可以依據理論,獨立設計、發明出來的。
任老闆對中國實業面臨的問題同樣洞若觀火、犀利透徹,他多次痛批房地產、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巨大沖擊。
痛批的背後,正是中國企業的生存現狀——實業空心化的危險在加劇。
中國的企業,醉心於賺熱錢、快錢和輕鬆的錢。喜歡把錢用在投資跟流通上,“脫實就虛”。但凡有些規模、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總是要或多或少地跟房地產、金融、股權投資等掛上鉤,發生或深或淺的一些關係。
而沒有或者來不及與房地產、金融發生關係的企業,則更多的是把精力和資源投在消費領域找礦,熱衷於短平快的“消費創新”。
臺積電創辦於1987年,華為創辦於1985年,上世紀80年代大陸應該是誕生或湧現出一大批比較新穎先進的企業,但堅持下來的不多。或者企業經營改弦易張中途變了航道,賺熱錢快錢去了;或者企業經營戰略出了問題倒閉改制面目全非。
最有可能成為大陸臺積電的聯想集團(創辦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現在依然在賣組裝電腦,賣的還挺歡,因為這是“拿來主義”的勝利,省了多少煩心事啊!
在大陸,最貴的東西是房子。驚心動魄的搶房大戰總是時不時地在各地輪番上演,全家齊上陣,排隊幾晝夜,好象搶的不是房子而是白菜。搶房一時爽、還貸一生忙!
大家都在消費,都在娛樂,都在透支明天和未來,沒有熱情,也沒有耐心安安靜靜地從事科研攻關,喜熱鬧、逐名利,耐不住寂寞,做不到“板凳一坐十年冷”。
如此對比,我們才發現張忠謀、任正非才是真正的實幹家,是有大智慧的企業領袖,是時代饋贈給我們的最寶貴財富。這個偉大的時代,急切地需要這種實幹家,多多益善!
四、怎樣才能湧現出更多任正非式的實幹家前段時間,全社會都在關注和呼喚“工匠”。可是,恕我直言,當前的社會風氣和氛圍,並不利於“工匠”的產生。
有四點意見:
我們應當把實業,尤其是基礎製造工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防止過度投機,防止人為的炒作,鼓勵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們能夠安心地從事實業。要下狠心擠一擠房地產的水分了,奇高的房價,壓垮的不僅僅是一代兩代人,而是把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都擠壓的無法順暢呼吸!想一想吧,當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因為住房而放棄科研攻關,轉而去賺快錢,這是多麼痛心的事啊!讓房子迴歸房子(房子是用來住的),防止虛高房價對實體的擠壓,對百姓的過高壓力。安居才能樂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制度。加大對實業,尤其是關鍵性基礎工業平臺的政策傾斜和扶持力度。從國家層面立法,對過度投機、炒作予以打擊,讓全社會迴歸正常的實業迴圈之中!另外,還需要自覺地抵制三種不健康思想的誘惑和衝擊:一是拜金思潮。如果這個社會一切以“金錢”為衡量標準,“一切向錢看”,很多年輕人只想著怎麼賺錢多、賺錢快,於是大家都去當網紅、去直播,書也不念了、活也不幹了。怎麼可能孕育出新一代的“工匠”?二是奢靡享樂。既想賺錢多,又想賺錢輕鬆。年紀輕輕,放飛自我、貪圖享樂、不求上進。於是炒股票、炒房產、炒黃金、炒比特幣……只要能炒的便盡皆去炒。如果“炒作”之風在社會盛行時,年輕人哪能耐得住寂寞吃得苦從事基礎的實業……三是“官本位”思想。鼓勵最優秀的人才,投身實體、科研這些百年基礎大業,而不是為了穩定、安逸而一味地選擇“體制內”。工匠是人,不是神,他是從萬萬千千的普通民眾中孕育誕生而來的。環境好了,風氣正了,自然會湧現出一大批新一代的工匠和牛人,勇立時代的潮頭!
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需要更多的像張忠謀任正非式的企業家實幹家,需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把一門功課做深、做透、做紮實的領軍者,而不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秀”表面工夫,更不是投機、賺熱錢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