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北京市東城區豆腐池衚衕15號(舊時的門牌是豆腐池9號,文革時期曾更名朝紅衚衕),在鐘樓迤北不遠處,娘娘廟的東邊,趙府街衚衕南口東側路北的第二個門戶,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進四合院。這裡是我在鐘樓小學(文革時期改為朝紅小學)上學的時候常來常往的地方。一開始是同班發小劉顯明同學帶我來的,他和院子裡的小主人楊林是街邊鄰居,也是要好的朋友,此後我們一起成為了朋友。當時這個院子是我們經常聚齊的地方。我們在這裡湊一塊兒偷偷傳看《紅樓夢》、《三言二拍》、《元白詩選》、《茅盾文集》、《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詩選》等禁書,有時就演唱革命樣板戲、講英雄故事,甚至還會上樹打棗吃、上房捅馬蜂窩,或彈球、拍三角、沖洗照片、打彈弓、招鴿子、摔跤、掰腕子、跳繩。……記得楊林的媽媽還曾經留我一起吃飯,他們家盡是辣椒炒菜,我得一邊吃一邊喝水才能下嚥,結果就是弄個水飽。1972年初冬我初中尚未畢業就去解放軍總參當小兵了,就再沒有去過那個院子。許多年以後我才知道那個院子原來就是楊昌濟教授(楊開慧之父)在北京的故居。有史料記載,當年楊昌濟臨終前就是在這裡寫信給章士釗先生力薦學生毛澤東和蔡和森。直言“毛蔡二君,當代英才,望善視之!” “吾鄭重語之君,毛蔡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云云。此足以說明楊昌濟實乃毛澤東的恩師。正因為這個院子留下了青年毛澤東早年在北京活動的足跡,所以現在此地已經列為國家文物保護之重地。

多年以後,我亦曾故地重遊,期待與發小再聚,重續前緣,結果卻是無功而返。至今時隔半個世紀了,物是人非,但是在這個院子裡發生的往事我卻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如今懷舊時,我會哼唱起一首老歌聊以慰藉,記得它的歌詞是:

有過多少往事

彷佛就在昨天

有過多少朋友

彷佛還在身邊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舉杯祝願

好人一生平安

誰能與我同醉

相知年年歲歲

咫尺天涯皆有緣

此情溫暖人間。……

1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避坑指南,茶商的套路知多少之拼配茶好的原因是品牌,廠家,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