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的《奇葩說》一開播,一下子貢獻了好幾個微博熱搜。
在12月24日播出的《奇葩說》新一集中,#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投票結果被網友質疑節目有黑幕,引發大家熱議。
對於一個問題的看法,素來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且不先論兩位辯手各自的論點如何,就這個辯題的前半部分#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這個問題,估計很多爹媽都遇到過。
孩子寫作業磨蹭,坐下兩個鍾,實際寫字2分鐘,你問孩子在幹嘛,孩子回答:寫作業啊,還能幹啥?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以至於讓不少爸媽深夜發出“上輩子是造了什麼孽,這輩子要陪娃寫作業”的靈魂拷問,回首與兒砸回首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孩子為什麼這麼磨蹭?
催催催不管用
別說孩子,就算是理性的大人,也無法一直用理智戰勝人性的弱點,下班回家後沒多少人會立馬開啟電腦又繼續工作的吧?
孩子也一樣,在學校一整天,回家剛放下書包你就開始對孩子說:
“快點寫作業”
“不準看電視,快點寫作業”
“今天不把xx作業寫完,不準吃零食”
……
從頭到尾一直都是“作業、作業、作業”,孩子聽多了煩了,便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你越催越和你對著幹。
雖然不敢明目張膽說“我就不寫作業”,於是腦袋瓜子靈活一點的孩子就會選擇迂迴戰術,那我就慢-慢-寫。
就像看《奇葩說》時候,網友發的彈幕說的那樣:“寫到半夜其實不是不會寫,主要是為了為難爸爸。”
將寫作業變成“孩子不急,父母急”,催催催不不僅頂用,還會適得其反。
另外,如果不是靠提高內驅動力讓孩子燃起寫作業的慾望,也會導致孩子養成依賴習慣,心裡想著就算自己不主動寫,爸爸媽媽到時也會催自己寫的。
於是,孩子更沒有主動去寫作業的動力了。
專注力不夠
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長時間保持專注做一件事的,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專注力越差。
要知道,3歲的孩子專注力也才大概能維持在10分鐘左右。與其一直要求孩子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寫作業,不如根據孩子年齡段來靈活安排寫作業時間。
培養這個習慣比督促更有用
心理治療大師M·斯科特·派克曾說: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既然催孩子寫作業是治標不治本,不如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養成自律的習慣,改掉寫作業拖拉的習慣。
幫助孩子養成自律好習慣,有4個小建議給爸爸媽媽們:
獨立環境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一直產生依賴性,就是給慣的。
有些家長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一會問孩子餓不餓,一會問要不要喝水。要麼就是坐在旁邊一下子說這個字寫錯了,那個錯誤的地方橡皮擦沒擦乾淨。
頻繁打斷孩子不僅容易讓孩子分心,也讓孩子會養成依賴大人的習慣。
時間意識
很多孩子不是拖拉,而是看不懂時間,沒有時間意識,你告訴孩子30分鐘內這個作業要寫完,其實孩子根本不懂30分鐘究竟是多久。
根據孩子情況將孩子一天要做的事情制定好時間安排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間段要做什麼事情,教孩子學會看時間。
將一天裡面的一些常做的事情當成標籤,孩子會更容易理解,做事情也會更有效率。
自我負責
可以適當提醒孩子要寫作業了,但不要一直催。
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如果孩子真的玩瘋了不肯寫作業,那就隨孩子去吧。幾次過後孩子知道後果了,自然會乖乖寫作業了。
如果孩子因沒寫作業不敢去學校或怕被老師批評,家長就可以在這個階段因勢利導,告訴孩子什麼是“對自己的負責”。
當然也不能是鐵石心腸,第一次可以和孩子這樣說:“這次沒寫作業,爸爸媽媽可以幫你和老師說明情況,但是下次再這樣,就要自己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懲罰了,爸爸媽媽也不會幫你的了”
以身作則
還是那句話,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以身作則,做好自己的事情,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做到自律,說好的事情做不到,又怎麼要求孩子呢?
所以,又到週末,今天要陪孩子做週末作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