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貿易協定衝擊波:部分日本農民或“失業”
作為政治保守的國度,農民選票是日本自民黨最依賴的基礎選票。
1992年,異軍突起的日本政治新生力量的日本民主黨,依靠城市新選民,以及汽車製造業等工會的支援,最終打敗了自民黨,讓日本55年來一直由自民黨把持的政權變為新的政黨執政,這結果對於失敗下臺的自民黨是一個警醒。
雖然在日本農民的幫助下,自民黨奪回政權,但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繼續花費鉅額補貼保護本國農業已經力不從心,或許有條件開放一部分農產品市場,換取其他國家對日本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等機械產品開放市場是一條發展道路。
但這樣的政策遭到黨內保守勢力激烈反對,政策搖擺不定很多年之後,最終,在奧巴馬時代,在亞洲建立一個更加開放市場的目標貿易市場的嘗試讓日本看到重振經濟的希望。
執政的自民黨在權衡了城市選民與農業選票的分量,以及日本產業的未來性後,最終選擇逐步開放農產品市場來換取其他國家對日本機電、汽車的免稅待遇,這就是著名的環太平洋貿易伙伴關係(TPP)的雛形。
被自民黨拋棄的日本農民雖然進行了激烈的抵抗,但在廣場協議簽訂後以及全球化的趨勢下,美國的步步緊逼,日本已經逐步向美國開放了農產品的進口。就在TPP談判期間,日本政府已經開始做準備應對可能發生的大量的進口農產品衝擊,如提高日本農產品的知名度,積極地開拓中國、東南亞以及俄羅斯的市場,拓展國際業務,彌補可能出現的廉價外國農產品對日本農業的影響。
但是,日本農民擔心的事情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因為美國新總統推翻了前任簽署的協議,退出了環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使得這個令日本農民心驚膽戰的條約沒有實施。雖然TPP沒有實施,但美國單方面要求日本與美國之間按照TPP的水準,簽署兩國的雙邊貿易協定。
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訊息傳出後,雖然身份還是平民,但安倍首相還是屈尊前往,目的就是希望美國新政府對日本在貿易上能夠網開一面。對於這位盟友,特朗普總統投桃報李,稱安倍首相是:我的晉三,安倍也用總統暱稱迴應。
似乎美國真的要放日本農產品一馬,可是美國國內經濟形勢逼人,特朗普總統支援的農業州的農產品出口沒有特朗普總統吹噓得這麼好,當美國與中國談判不順利時,這些農產品就需要有人出來接盤,這個可能的人就是安倍首相。
特朗普總統2019年5月訪問日本,面對日本方面的細心安排,總統並不感覺太高興,而是直接拿日美安保協定說事,說美國吃大虧,美國方面要放棄保護日本的義務,目的就是逼日本在之後的貿易談判中向美國讓更多的步。
事後安倍首相對媒體說,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結果是雙贏。但筆者知道的是,美國要求日本對美國全面開放農產品市場,關稅的水準是日本簽署的環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的水準(美國拒絕簽署這個協議)。而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零關稅談判卻被擱置。也就是說日本做了極大的讓步,向美國開放了農產品市場,而美國並沒有相對應的回報,特朗普總統僅僅把日本當作傾銷美國農產品、為自己競選連任的道具。
此外,筆者發現日本最近專營牛排的連鎖餐廳生意非常好,過去在日本國內銷售牛排時都會加上神戶牛、熊本牛等來顯示自己的牛排高階,但現在在日本市場上銷售的大都是美國牛肉,日本牛肉牛排的銷售受到很大的影響,於是很多養殖戶就積極地把日本牛肉作為高階食材出口海外。
目前雖然日本與美國簽訂了貿易協定,也明確了日本應該進口的美國農產品數量以及規模。但日本農民還是擔心美國出爾反爾,因為特朗普總統實在太善變。如就在特朗普總統與安倍首相在G7首腦會議上剛剛達成意向,特朗普總統就提出要日本額外進口美國的玉米,幫助自己渡過政治難關。
特朗普總統沾沾自喜:日本方面隨時會為美國消化多餘的農產品。這樣的唐突要求在日本國內一片反對的聲音,安倍首相最後答應特朗普總統採購玉米,數量大約是275萬噸,價值5億美元。
那問題來了,就算今年安倍幫助特朗普解決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明年呢?除了玉米,還有美國牛肉、豬肉、大豆都滯銷,日本該怎麼辦?
日本政府狡辯說這次臨時進口的原因是今年日本發生的玉米病蟲害,對日本國內的玉米產量有影響,日本養殖戶的玉米飼料會不足,所以才臨時進口美國玉米。實際上日本農林水產省只是確認到害蟲幼蟲,對於玉米產量的危害並沒有被確認到,也就是日本政府已經完全不顧國內市場的需求,幫特朗普度過政治困境成為首選。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國內在沒有蟲害的前提下,年產玉米產量才400萬噸,這次卻要進口美國玉米275萬噸,並且據有關方面的透露,這批美國的玉米是轉基因玉米,被認為不能作為飼料使用,這樣的玉米成為難以脫手的“燙山芋”,最終這批玉米據說是轉贈非洲某國,這才把風波平息下來。
執政黨自民黨內的農林派議員,一直主張日本的最低農產品保有率,為了達到這個保有率,日本政府要對日本農民進行經濟補貼來維持,說這也是一種國家安全的措施。但是日本自身國土狹小,人口眾多,從理論上看是不能達到100%的本國保有率。這樣就有了一個問題,日本要尋找安全的,可以長久提供農產品的提供方。過去一段時間日本曾經有與澳洲進行合作的意向,但是澳洲對日本產品的購買力不足以支撐日本向其開放市場。
在美國逼迫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情況之下,依照兩害相比取其輕,日本還是作出了保護日本汽車出口、犧牲國內農產品市場的決定。同時日本政府積極提供補貼與低息貸款,鼓勵日本農產品走出日本,在農產品的品質上與其他國家競爭,轉型為高附加值農業,這也是幫助農民度過美國廉價農產品衝擊的方法。
日本政府已經宣佈會在9月底之前,與美國簽署日美貿易協定,在沒有具體實施前還不知道這個協定對日本農民具有多大的衝擊力,但未來日本的農業將兩極分化,具有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神戶牛,北海道的蜜瓜,鳥取的20世紀梨,秋田的大米,或都將成為勝利者,但也有很多農民面對大量廉價農產品的進入,將不得不放棄繼續農業,轉行從事其他行業,這也是一種“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