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在1985年買的錄音機。就是下面這臺,日本進口“威高”牌,當時是父母花了750元買的。
一直保留至今,被我改成藍芽音響了
當成古董供著,永遠不會丟棄它!
那時我還小,不知道鄧麗君的大名,也沒體驗過國內開放初期,人們偷偷摸摸收聽“敵臺”裡“靡靡之音”的歲月。童年的我主要興趣還是在《加里森敢死隊》和《鐵臂阿童木》上。
不過當年只有37歲的父親卻聽聞過鄧麗君的名字。錄音機買來第二天,他帶回家一盤新買的磁帶。
可能是被《月亮代表我的心》幾個大字誤導了,又或者想用有限的錢多聽些歌,居然買的是《趙莉聯唱39首》!
那時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鄧麗君的照片。覺得又是露腿又是露背的,姿勢還有點妖嬈,不好意思看,可又忍不住偷摸去看。相比主唱歌手趙莉,鄧麗君確實既時髦又漂亮。
說實話,不但在當年,即使用現在的標準來看,這盤磁帶的水準也不低!趙莉的聲線和鄧麗君很相似,唱的也不錯,圓圓的臉型也挺像鄧麗君的。
尤其是配器,不知從哪請的樂手和編曲,伴奏行雲流水,音效一流。
記憶點之一除了好聽,就是磁帶的包裝頁面太長,折起來厚厚的一疊,磁帶都快裝不進盒子裡了,每次都彆彆扭扭的,後來索性把鄧麗君照片部分剪掉了才塞進去,為此還後悔了好久。
真正聽到鄧麗君的歌聲是在4年後。
那年冬天,從本地新開的一家商行買了兩盤鄧麗君伊麗莎白演唱會的盜版磁帶。沒辦法,當時也沒太多零花錢啊~
第一次聽鄧麗君的聲音感覺有點暗啞,不想趙莉那樣透亮,也可能是磁帶質量原因吧。
但越聽越覺得她的歌聲非常耐聽,低音婉轉,高音有力,雖高亢卻毫不刺耳。
最讓我覺得這錢花得值的,是裡面的歌都特別好聽,伴奏的大樂隊也尤其給力!
從此以後,鄧麗君這三個字算在我心裡紮了根!可以和另三個字——譚詠麟平起平坐了。
書接上回
4.進軍香港
也不知道這個“宇宙唱片公司”和“宇宙牌香菸”是啥妯娌關係,充滿了銅臭味兒。
雖然你對小鄧有知遇之恩,可沒人逼著你來跟小鄧簽約,說穿了還是為了金錢利益,擠掉那麼多競爭對手,才把這棵搖錢樹栽到自家院子。真是累死人不償命,太黑了!
自從簽下鄧麗君這隻“招財貓”,宇宙唱片公司賺的盆滿缽滿。
沒和宇宙唱片簽約前,剛剛退學的鄧麗君家裡,就被聞訊蜂擁而來的夜總會、歌廳、廣播公司等經紀人擠破了門檻兒,紛紛伸來橄欖枝,都想把鄧麗君收入自家麾下。
懂事的她知道改善家庭環境的機會來了,便在媽媽的陪同下,每天穿梭於一個個燈紅酒綠、聲色犬馬的各類場所。
仗著青春無敵,體力充沛,樂觀的鄧麗君臉上依然充滿了笑容。
有媽媽的陪伴,鄧麗君去哪兒都不怕
鄧麗君雖然年紀小,卻很有主見。
她沒有被眼前暫時的名利迷失雙眼,深知這樣下去,只能是一名“歌女”。而她的理想是做歌手!
經過反覆篩選權衡,最後和宇宙唱片公司簽約,正式成為專業歌手。
老闆林桑給鄧麗君安排了緊密的工作行程,除了高頻推出個人專輯、拍攝電影、參加本省綜藝節目之外,還大力向市場更為廣闊的香港進軍。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首先得讓鄧麗君在香港打出名號!
本身就極其優秀的鄧麗君,加上老闆的運籌帷幄,1970年1月,鄧麗君被白花油公司以及香港《華僑日報》選為“慈善皇后”。香港的民眾也開始認識了這個鄰家小妹般的“皇后”。
從1970年1月至1973年1月,這三年,是鄧麗君的臺灣麗風唱片和香港樂風唱片時期。
離開老東家宇宙唱片之後,她先後在兩地簽約了這兩家唱片公司。並展開為期一年半的巡迴表演,演唱會地點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
鬧這麼大動靜,不可能不會引起日本演藝界的注意。
終於,開啟她另一個事業高峰的契機,來到了早有充分準備的鄧麗君身邊。
5.重新起航
1973年11月,鄧麗君與日本渡邊經紀公司簽約。經過高層決議,最終和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簽了5年合約。
這次她準備大展拳腳,攀上一段新的事業高峰。
從戰火中走來的的父親鄧樞,一直對日本這個國家沒有好感,不太支援女兒拋下一切東渡日本發展。
鄧麗君說,她也不喜歡離開家人那麼 遠,去異鄉打拼。可唱歌就是唱歌,為什麼要跟政治掛鉤?
日本有那麼先進的音樂工業,有完善的演唱條件和環境,有那麼好的大樂隊,這些都是自己一直渴望而不得的東西。
現在機會就擺在面前。與常言道相反的是:忍一時,原地踏步,進一步,海闊天空。只有闖出去才會有更多可能!
“我一定要成為世界歌星。”鄧麗君平靜而堅定的說道。
一直對女兒的選擇有信心的鄧樞,經過慎重考慮,終於同意鄧麗君去日本發展。
1974年伊始,鄧麗君離開臺灣,正式開始了她馳騁日本歌壇的征程。
來到寶麗多,首先要做的是更加嚴格的演唱技巧訓練。
鄧麗君之前錄的那些唱片,聽感上就像一匹烈馬,衝勁十足。
而注重表達細膩情感的日本樂壇對這種大開大合的唱法很不感冒,認為和鄧麗君乖巧溫順的個性特質不符合,必須透過唱法訓練重新打造形象。
同時鄧麗君還得拼命學習日語。
為了唱好日語歌,那段日子,鄧麗君身邊所有日本人都成了她的日語老師。
求知慾讓鄧麗君不恥下問,著了魔一樣抓住一切機會練習日語。
平時走路也是咿咿呀呀的小聲唸叨,看到路邊廣告牌上的文字,也會神經質般地讀出聲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
不到一年時間,她已經甩開了翻譯,自己可以流利的和同事們自由對話了。
1974年4月2日,公司為她錄製的第一首日文單曲《今夜かしら明日かしら 》(今夜或者明天)出版發行。
滿懷欣喜的鄧麗君以為還會像在臺灣那樣一炮打響,結果現實給了她重重一擊。這首歌排在全日本暢銷歌曲第75位!
生性不服輸的鄧麗君以前哪遇上過這樣殘酷的現實啊?
學習成績可以倒數,她不在乎。歌曲成績必須得前三,至少也得前五!
而現在自己辛辛苦苦熬出來的第一首日語單曲,居然成了打底褲?!
她沮喪得都快哭了。
唱片公司的人倒是很鎮定,語重心長的對她解釋:其實這支單曲只是試試水。看來還按以前的老路走歡快少女風格行不通。你再怎麼活潑可愛,也比不過同樣從你們國家過來的陳美齡。
陳美齡在日本錄製第一首日語單曲《虞美人之花》的時候才17歲,而你現在已經21歲了。陳美齡才是真少女,你,得走輕熟女路線!
聽人勸吃飽飯。
鄧麗君收拾心情,從失落中很快走了出來。更加刻苦練習演唱技法和日語。
公司創作團隊嘴上那麼說,可出師不利畢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兒。
他們根據鄧麗君自身特點,請來著名曲作家豬俁公章,編曲是森岡賢一郎,依然由上支單曲的詞作者山上路夫操刀,為她重新打造了一首有著演歌風味的情歌——《空港》。(直譯飛機場的意思。可理解為機場離別)
什麼都沒有告訴你,只是對你說偶而獨自一人的旅行也不錯雨中的機場 我佇立在登機臺上向我揮別的你已經漸漸模糊。請回去吧 回到那個人身邊我一個人遠去了有一個溫柔的人總是靜靜地等待著你的歸來從煙雨迷漫的機窗向外遠望你強忍著淚水默默地跟你說“再見了”請回去吧 回到那個人身邊我到遙遠的地方去了愛情啊 有誰願意割捨讓予但是離別是為了我們倆人好。請回去吧 回到那個人身邊我一個人獨自遠行了
製作人告訴鄧麗君,不要把這首歌唱得很“演歌”,要介乎於傳統與流行之間的唱法,具體自己掌握。
21歲的鄧麗君把絲絲悲涼的情感傾注於歌聲中,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演唱方式,把一個默默離開情人並送上美好祝福的憂傷女子,表現得純真而堅強。
(類似題材的歌還有陳慧嫻的《夜機》、譚詠麟《無邊的思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來聽聽)
三個月後的1974年7月1日,該支單曲正式發行。
這次又是個75。
不過不是排名第75位,而是銷量75萬張!並在日本公信榜單曲周榜上停留28周之久!
這下不光鄧麗君本人,連公司的信心也徹底上來了。可算得著了,乘勝追擊!
這首令鄧麗君在日本開始走紅的歌,後被收錄在1974年10月21日發行的首張日文錄音室專輯《空港/雪化粧》中。
樸實無華的封面設計,絲毫沒有影響專輯銷量。
朗朗上口的旋律,精美絕倫的配器,沁人心脾的演唱就是作品的保障。
公司為鄧麗君精選選曲打造了10首新歌,加上之前的兩首單曲。整張專輯共12首歌,包含後來我們熟知的《再見,我的愛人》日文版。
11月,鄧麗君憑《空港》一曲,從日本樂壇700餘位新人中脫穎而出,獲得1974年度“日本唱片大賞新人歌手賞”,同時獲得“新宿音樂祭銅賞”、“銀座音樂祭熱演賞”。
鄧麗君,從此徹底擺脫了唱“花鼓戲”式的藝人形象,真正步入了廣闊的流行歌壇。
日本歌迷的心中,從此又多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女孩——鄧麗君。乃至在她過世後的幾十年中,還有很多日本歌迷一聽到這三個字就會瞬間熱淚盈眶。
也許正是鄧麗君的歌聲,在日本那個充滿奮鬥精神的七十年代裡,帶給他們太多回憶的緣故吧。
1975年,鄧麗君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兩家都是同屬於英國倫敦總部的分公司,寶麗多就是寶麗金,叫法不同而已)。
再次回到華人圈的鄧麗君,煥發無窮活力。
這次她帶著不同以往的光環重新空降香港,會給蓄勢待發的香港歌壇帶來什麼影響呢?
生命之光只剩二十年的鄧麗君,又經歷過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