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生活壓力很大,不少年輕人在生活、工作、婚姻、家庭的多重壓力下,開始嚮往深山老林中隱士的生活。燈火通明的城市固然有它的魅力所在,但繁華下掩蓋的是高額的生活成本,和年輕人始終無法觸及的夢想。很多光鮮亮麗的白領擁有高學歷,受過良好的教育,然而十年寒窗苦讀換來的結果是,白天穿著職業裝出入高檔寫字樓,晚上卻只能窩在自己的出租屋吃一碗泡麵,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除開生活成本以外,甚至還不如工廠流水線工人攢下的錢多。

這樣的生活讓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當一部分人還在奮發向前的時候,少部分人已經厭倦城市的繁華,嚮往質樸的隱居生活。因此終南山這個地方一度成為熱門地,原本清淨的深山古寺也迎來不少人氣。有人專門瞭解過終南山的隱士群體,發現萬人上山歸隱背後的原因,根本不是真正淡泊名利、想要與草木為伍,而是為了逃避高壓的工作。果不其然,這些所謂的終南山隱士在一場大雪後就被打回了原形。

修行並不輕鬆
忍受不了城市的繁華,不代表能夠吃得下大自然的苦。在終南山修行並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逃離世俗的紛紛擾擾,放下工作中的繁雜與壓力,過上所謂的輕鬆生活。畢竟修行不是旅行,真正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不僅是在修身也是在修心。他們或許也是為了某種契機,甚至是為了逃避世俗中的某種壓力來到這裡,但能夠堅持在終南山修行的人,絕不是貪圖享樂、想要逃避現實的人,他們只是認清了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東西,並且選擇在終南山這樣一個風水寶地來追尋至純至簡的人生真理。在城市裡過慣了便捷生活、享受著外賣交通的年輕人,不知道修行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遠離世俗也需要付出代價。

城市有城市的溫暖和方便,深山也有深山的苦楚和辛酸,山上的氣溫原本就比山下低很多,終南山的冬天更是難熬。下大雪的終南山實在不是常人能忍受的,山上唯一的取暖裝置就是柴火,雪天還要自己想辦法生火取暖。在城市裡呆慣了的人自然缺少這樣的生存技能,惡劣的天氣也讓很多上終南山避世的人有了退縮的心,他們沒有想到,這比在城市裡摸爬滾打,忍受工作壓力的摧殘更難。

許多所謂的隱士在上山之前,就將食物備足了,還帶上了大量的行李物品。然而大雪封山時,他們才發現自己帶的糧食根本不夠,只能頂著寒風去挖野菜,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退縮,並且在大雪停了之後迅速下山,從此放棄隱士生活。在終南山上修行的真隱士,每天要自己砍柴生火、燒水做飯。而且食材的選擇性並不多,蔬菜要自己去挖,做飯的工具也得自己來回上山下山地買。終南山的隱士可不會給自己蓋什麼豪華別墅,他們住的地方不過是遮風擋雨的草棚。告別城市的後果就是徹底離開手機、WiFi、電視這樣的娛樂設施,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

身體素質需要鍛鍊
不想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在終南山隱居的時候,也是早出晚歸地種田。連一代才子、隱居達人陶淵明都曾這樣感嘆:“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古人生活的時代本就沒有那麼便捷,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下,農作物的產量基本上要靠自己努力打理。陶淵明作為那個時代的終南山隱士,尚且無法掌握種植農作物的技巧,只能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最後還落得個草盛豆苗稀的結果。

試想一下,連野菜種類都分不清的現代人,憑藉什麼在終南山生存呢?很多白領雖然在工作中頭腦精明,但身體素質可能還不如終南山上的七旬老人,長期住在終南山的老人們習慣了在山路上走來走去,他們的運動量很大,身體得到鍛鍊。而長期坐在寫字樓中的白領們,出行靠坐車,高樓靠電梯,別說爬山,走個樓梯都要喘,大部分人無法忍受採買生活物資需要走一天山路的生活。終南山真正的隱士,走路身輕如燕,上山下山對他們來說易如反掌,種植農作物也不在話下。所以很多逃避工作想要當隱士的年輕人,還是得先練好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