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突然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
儘管特朗普早在2017年就狠狠抨擊越南“對越的貿易逆差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並且越南正在竊取美國的就業機會”,特朗普的助理貿易代表傑弗裡-格里什也強勢要求越南在內的東盟國家擴大市場準入。但是結合今年10月底蓬佩奧在東南亞之行的最後臨時訪問越南並支援越南在南海承擔應有的“地區大國責任”反映的兩國親密關係來看,這次特朗普的“翻臉不認人”顯得有些猝不及防。
美國對於判定匯率操縱國的標準有三個,一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二是外匯干預程度高於GDP的2%,三是全球經常帳盈餘超過GDP的2%。儘管越南確實符合以上三個標準,但是美國不會僅僅出於經濟原因對越南出手。從2013年起,越南巧妙玩弄中美關係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美國終於忍無可忍。
越南的指導外交思想是實用主義,外交策略是大國平衡。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使得越南渴望尋求外部勢力來平衡中國強大綜合國力帶來的壓迫感。正逢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頻頻向越南示好,越南從此在中美兩國之間反覆橫跳,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
在政治上,南海問題是中越衝突的主要矛盾。南海主權問題是越南和越共的核心訴求,已經成為了越南民族主義的一部分,並且直接關係到越共和越南政府的統治合法性。在南海問題上,越南一方面向俄羅斯採購武器建設軍隊,一方面拉攏美國,試圖用美國來制衡中國。
美國與越南自然是一拍即合,但是兩國的訴求不盡相同。越南希望在保持中越良好關係的前提下儘可能保證自己對南海的主權要求,美國則希望將越南變為封鎖中國進入太平洋的橋頭堡。為此,美國放開部分軍售,對越南出售了一批雷達和海岸巡邏機,以提高越南人民軍在南海的作戰能力。越軍透過與美軍積極互動回報美國,曾邀請美國航母訪問金蘭灣。
但其實越南從來沒有真正謀求與美國建立政治軍事合作機制。越南需要的並不是美軍的實質性幫助,而是做出一個與美軍有良性互動的姿態給中國看。
首先,美越之間因為歷史遺留問題、人權問題、市場體制問題和意識形態問題的存在,並不可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越南的目的是藉助與美國的政治軍事合作來震懾中國,在中美的大國平衡之間保證自己的安全,並在可能的情況下牟取更多地區權利。
越南很清楚美越政治軍事關係的“塑膠友誼”本質,美國長期以來對此卻沒有清晰明確的認識。2016年的南海對峙對於亞太政治格局有著持續至今的深遠影響,彼時相對弱小的中國海軍集結了三大艦隊的主力戰艦,在南海與實力數倍於己的美國海軍對峙而不落下風。菲律賓、新加坡等國被中國的強硬外交態度、強勢的軍事存在和捍衛主權的國家意志所震懾,從此由親美倒向親華。
裹挾在東南亞國家整體由親美向親華轉變的潮流中,越南的態度變化並不引人注目。實際上,越南從來就沒在真正意義上“親美”或者“親華”過。
美國可謂是一直矇在鼓裡。美國對於出於種種限制無法與越南進一步建立親密關係感到愧疚,為了進一步拉攏這位有著極高軍事乃至戰略價值的“準盟友”,美國在經濟上做出了相應補償,包括直接經濟援助、破例邀請不符合市場經濟准入條件的越南加入TPP等。除此之外,美國還試圖與其建立政治互信,特朗普、蓬佩奧等美國高階官員多次訪問越南,禮遇可謂格外青眼。
最重要的是,美國為了培養與越南的關係,竟不惜容忍越南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佔了自己的便宜。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注重“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在經濟領域不願意吃虧。如果說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是中美對抗的眾多措施之一,並不是由“美國優先”導致的,那麼美國要求歐洲盟友承擔軍費一事足以佐證特朗普外交將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因為經濟問題,特朗普還在公開場合羞辱默克爾和安倍晉三。
奇怪的是,這麼一位總統,居然不碰在貿易差額中佔了美國大便宜的越南。越南對美貿易順差一直高得離譜,在2013年就達到了187億美元。在特朗普執政的首年2017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為380億美元,越南商品佔領了美國19%的市場。儘管特朗普對此心存怨氣,數次在公共場合和推特對越南口出威脅,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過實質性懲罰。
美國對越南佔自己便宜一事持容忍態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美國可能是希望用經濟上的讓步換取越南在政治軍事上對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支援。另一方面,美國為了加速與中國經濟“脫鉤”,也希望儘快尋找替代國,越南強大的製造能力和低廉的生產成本使其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越南不過是吃了中美對抗的紅利。
事實上,美國這兩個原因正中越南下懷。越南與中國在政治關係上趨於緊張,美國對越南的支援無疑會增加越南對華博弈的砝碼,所以在短期來看越南在美國亞太戰略框架下進行適度的政治軍事合作是符合越南國家利益的。越南從2010年開始產業升級,重點發展面向出口的電子產品加工產業和紡織產業,美國為了打擊中國而改從越南進口低端製造業商品可以使越南獲益豐富。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越南的外交是服務於經濟建設的。從2010年開始,中越雙邊貿易出現失衡,越南終於在2013年提出了“去中國化”的口號,希望擺脫對華經貿關係中的不對稱地位和經濟結構上對中國的高度依賴。儘管在2016年之後,越南改善了與中國的雙邊關係,但是“去中國化”並未停止。
中越經貿關係是不對稱不平衡的,中國明顯佔據優勢。中越經貿關係的不平衡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兩國的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優勢,越南處於入超劣勢,以去中國化開始的2013年為例,越南的貿易逆差為237億美元。其次,在進出口貿易結構上,中國出口電子產品、機械製品等高階商品,越南出口原料、紡織品等低端商品,中國商品附加值更高,在2013年之前尤其如此。最後,越南在經濟結構上高度依賴中國的原料和市場,離開中國的越南經濟寸步難行。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並實現經濟獨立自主,越南對內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對外實行“市場多元化”。市場多元化的程序中,越南藉助發展與日本、韓國等國的經貿關係來平衡中越貿易。特別指出,越南提出了“親美平衡”策略。
在一開始,越南“親美平衡”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與美國的良好關係震懾中國,但是隨著中美貿易戰的進行和越南產業結構的升級,越南在美越貿易中處於出超優勢。漸漸地,越南認識到了良好的越美經貿關係帶來的經濟收益遠遠大於政治收益。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美國喊著“美國優先”的口號推行單邊主義,在與美國的外貿中獲利的國家都遭到了威脅,其中自然包含越南。同時,在2016年後,越南認識到在現階段中越關係比美越關係重要,有意改善與中國的緊張關係,與中國開展了一系列合作,並在2020年11月作為東道主簽署了被美國視作眼中釘的RCEP。
越南在經濟上持續佔美國的便宜,卻在政治上逐漸重新倒向中國,這是特朗普無法忍受的。一向自詡精明的特朗普怎能容忍被越南利用?此番美國對越南重拳出擊不僅是對越南的懲罰,更是對普遍堅持“大國平衡戰略”的東盟各國的一種警告。
越南的外交指導思想是實用主義,既然已經在美國身上撈取了足夠的利益,並且在未來越南將更注重發展與中國的關係,所以其實越南是無所謂的。
同時,這是越南的大國平衡戰略的一次失敗,越南應該仔細審視自己的外交策略。收益越大的投資風險也一定越大,在中美兩個巨人之間走鋼絲固然可以保證自己的收益,但是一旦摔下來,越南就會很慘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