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千歲蘭

茫茫無際的大沙漠一直被認為是"生命的禁區",站在沙漠中舉目四望,能看到的彷彿除了沙子,還是沙子。但是如果你來到了非洲大陸西南部的沙漠,你會在這裡見到一種形似章魚的神奇植物。

見到沙漠大章魚你一定會無比震驚,首先就是千歲蘭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在圖片上我們可能很難看到它的實際大小,但是實際對比起來,它足足有一輛小汽車那麼大。

因為在乾旱的沙漠中能看到一點綠色本就不易,而當你深入瞭解這種植物之後,你就更會被的頑強所折服。沙漠大章魚的壽命可達千年之久,現今存活時間最長的沙漠大章魚已經達到了兩千年。

倔強的"大章魚"

這種植物長得就像沙海中的一條多爪章魚,所以得名"沙漠大章魚",其實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千歲蘭",這正是對它頑強生命力的稱讚。最高兩千年的壽命使它被稱為千歲蘭當之無愧。

而千歲蘭並不僅僅只是壽命長那麼簡單,它的體型和生命結構也和一般的沙漠植物大不相同。

在沙漠裡,終年乾旱少雨,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想在那裡活下去都是非常艱難的。很多植物為了適應乾旱的沙漠環境,不得不盡量縮小自己枝葉的表面積。

這樣做一是為了能減少毒辣的太陽直接照射造成的高溫,二是為了減少身體內水分的蒸發。像我們熟知的仙人掌就是典型的沙漠植物,經過千百年的進化,它好像已經屈服於沙漠了。

為了保留住身體裡的水分,仙人掌的葉子已經退化為針狀,完全失去了光合作用的功能,唯一的作用就是防止沙漠中的動物過來啃食自己。不過,說到這一點,其實駱駝已經進化出可以隨意啃食仙人掌而不被扎傷的"特異功能"了。

仙人掌的另一個生存之道就是把自己的莖進化成寬大的儲水室,再加上厚厚的表皮,使得仙人掌能夠很好地保留著身體裡的水分。

但是與仙人掌的"屈服"不同,千歲蘭的葉子一點也沒因為乾旱的環境變小,反而是非常大,比一般的沙漠外植物的葉子都還要大。彷彿千歲蘭的倔強,一直在對抗著殘酷的沙漠。

千歲蘭的葉子寬可達30釐米,最長可達3米,巨大的葉子往往直面向天空,好像在對像火球一樣的太陽說:"來吧,我不怕你。"

不過實際上,大章魚並非"傻",我們都知道表面積越大蒸發量越多,這種植物在千萬年來的生存中肯定也已經深知其威力,它之所以敢如此"挑釁",是有強悍的實力的。

千歲蘭雖然葉子巨大,但是葉子的表皮同樣也是異常的厚,就像是給自己穿了一層厚厚的盔甲。這種"盔甲"不僅可以防止水分蒸發減少,也可以保護它不受外部的侵害。

在沙漠中經常會"飛沙走石",由於沒有遮擋物,風力大,風速強是沙漠中風沙的典型,強勁的風裹著石塊砂礫打在千歲蘭的葉子上,把葉子的表面侵蝕出道道溝壑。

所以,人們看到的千歲蘭葉子表面的盔甲往往是千溝百壑,像是乾枯的樹皮,更像是千經百戰的英勇將軍的戰衣。

巧妙的集水結構

擁有寬大的葉子讓看似千年蘭只知正面硬碰硬,彷彿有點"傻里傻氣",其實千歲蘭擁有著自己的"小聰明"。

寬大的葉子可不是用來讓自己變得好看的,而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用來收集水分。這是千歲蘭的葉子除了進行光合作用之外最大的一個用途。

千歲蘭的集聚地奈米布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旱的沙漠之一,有時候一年甚至都不會下一場雨。在這樣的條件下,想盡一些辦法吸收水分是對於千歲蘭來說最重要的事。

位於非洲沿海岸的奈米布沙漠,雖然很少降雨,但是每天早上都會產生很多的露水。

這是由於白天從大西洋海面上漂流過來的水汽,雖然不能形成降水,但是在夜晚沙漠中的溫度急劇降低之後,可以凝聚成大量的露水,最終落到乾旱的地面上。

但是沙漠中根本沒有土壤,所以完全保留不住這些少的可憐的水分,在太陽出來之後,立刻就會被蒸發殆盡。而對於千歲蘭來說,每天的露水是它唯一能利用的水分,它只有在太陽出來之前儘可能多的吸收。

這時,千歲蘭寬大的葉片派上了用場,長達3米的葉片像一個盆一樣,接下從天而降的露水,水匯聚成股之後就會沿著葉片上的溝壑流到千歲蘭的根部。

這樣巧妙的集水方法,就是千歲蘭能在乾旱少雨的沙漠中長出如此寬大葉片的原因。

頑強的生命力

面對太陽的暴曬,千歲蘭也會採取"敵進我退"的策略,在收集到的水分所剩不多時,千歲蘭的葉子會捲曲縮小,在儘量減少光照面積的同時,還會進一步加厚防蒸發的壁壘,這時候的的葉子看起來就像是已經死了一樣。

可是一旦擁有了足夠的水分,千歲蘭馬上又會重新煥發生機,縮小的葉片會因為吸足了水分重新舒展開來,為死氣沉沉的沙漠帶了勃勃的生機。

這種頑強不息的特性其實很多沙漠植物都有,比如很多沙漠植物在乾旱的時候會縮成一團,像是乾草一樣,甚至可以把它連根拔起,帶到別的地方。

之後只需要把它往水裡一泡,它的葉子就會重新變綠,甚至會開出花來。小學時龍應臺的《沙漠玫瑰》一文講的正是這種草。

而"沙漠大章魚"千歲蘭更加令人驚歎的地方在於,它不僅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的很好,甚至還會開出花來。

作為雌雄異株的植物,千歲蘭想要"傳宗接代"就只有靠開花來授粉和結果了。雖然千歲蘭壽命很長,但是繁育新的生命也是它們必不可少的責任。

到了開花的季節,單調的沙漠裡更會被點綴得更加迷人,綠色的寬大枝葉,加上點綴其間的紅色花朵,讓你彷彿置身於一座花園,能在沙漠中看到這景象實在難得。

可是,雖然千歲蘭能後開花,並最終結出種子,但是這些種子的成活率卻非常低。其實想來不難理解,乾旱的環境中,一顆小小的種子想要生根發芽何其艱難。

隨風飄散的種子,往往會在比較潮溼的地方安家落戶,比如干涸的河道,還有一些比較陰涼的地方。

那塊地方水多,就在哪裡生根發芽,這也是人們認為"大章魚"會走路的原因。

其實,這樣的特性不這是我們很多人讚頌的百折不屈的頑強精神嗎?處在惡劣的環境裡,卻並沒有被打敗,反而是逆向生長,慢慢地改變自己以適應惡劣的環境。

這種精神同樣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很多時候外界的磨難讓我們覺得生活已經暗淡無光,一些人可能會怨天尤人,甚至會放棄希望,就此墮落,就此沉淪。

其實我們應該向千歲蘭學習,即使在乾旱的沙漠裡,也能找到一條獨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積蓄力量,開出美麗的花,並且永不放棄希望,將自己的枝葉長得更大,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千歲蘭被人們稱為"沙漠裡的活化石",人們為表達對它的尊重,往往在見了它之後,會用石塊為它壘一圈"防護罩",即使這並不能幫它抵禦飛沙走石。

10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簡明:圓持法師 | 華夏文明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