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圓持法師修行工作之地)
多年研學宋遼夏金元北方少數族群邊疆政權史,因而對相關人和事物頗為關注。
很早,就聽忘年之交——著名文化學者和龑先生數度提起圓持法師,提及法師不僅是佛界大家,且多年嘔心瀝血,克服重重困難,執著致力於遼金文物集納工作,於是心有慼慼焉。
終於,在2020年金秋八月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有緣相攜和龑先生一同造訪位於原北京市宣武區的唐憫忠寺故址,與神交已久的圓持大師當面結緣請益,連續交流七小時之久。
庚子冬日,再次拜訪法師,連續交流達六小時之久。
(文化學者和龑先生)
圓持法師其人
1982年,圓持法師自幼佛性凸顯,一心向善,有大慈悲,於北京廣濟寺拜一代高僧正果法師為師,同年考入中國佛教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深造。
1986年,圓持法師從中國佛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佛教協會工作,2010年4月起,出任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至今。
自1988年以來,圓持法師致力於佛教倫理的整理工作,其代表著作《佛教倫理》,堪稱當代佛學經典之作。
《佛教倫理》由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題寫書名,並親任出版委員會主任。
一誠長老在序言裡寫道:“他(圓持法師)少小為復興佛教而發心出家,透過20年,三閱藏經,有史以來將佛教倫理進行了全面系統地整理,完成了體系的構建,足見其行願相應,實不負出家者住持佛法的崇高使命。《佛教倫理》一書的整理成功並正式出版,為實現'人間佛教'提供了最好的思想理論依據,也必將為社會的道德進步與和諧發展,以及民族的復興大業,發揮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與圓持法師交流)
愛國愛教
與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和師父正果法師一樣,圓持法師同樣是堅定的愛國愛教者,且為之身體力行。
早年間,在研習佛學經典的漫長時期,圓持法師就深深墮入大中華文化的情愫之中。
在雲遊研學中,每到一地,他都不畏旅途勞頓,儘可能深入發掘瞭解中華文明的點點滴滴。
在交流中,圓持法師不止一次如數家珍般提到史上著名的玄奘大師、鳩摩羅什大師、鑑真大師等等高僧大德們,為國族嘔心瀝血儲存和弘揚文化的點點滴滴。
青年時代,他就發下宏願:佛學作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在不同歷史時期,曾為國家統一和民眾休養生息作出過歷史貢獻;今天,佛教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圓持法師始終堅定認為:佛教是華夏文明獨有的“儒道釋”信仰整合,是深入中國人骨髓裡的文化基因。他引用領導人的話說:“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遼金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都北京,建都史始於大遼王朝,時稱遼南京析津府。
金朝海陵王遷都於北京,稱金中都。
再次統一中國的元朝定都北京,稱元大都。
明清兩代,均立都北京。
(遼代鹿皮畫區域性)
圓持法師說,包括北京在內的“燕雲十六州”,曾是遼金兩代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方,也因此在民間有大量文物遺存。
在一個偶然機會,圓持法師蒐集到一些遼金錢幣和雕版印刷的佛經古籍,其中有些是漢字和契丹文、女真文雙語版本的,為他研究那時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提供了寶貴參考資料。
一發而不可收。
嗣後,圓持法師在傾力蒐集整理古代佛教相關經書經卷的同時,還搶救性地搜求徵集了構成系列的錢幣鈔版、繪畫、瓷器、玉器等在內的遼金時期遺存。
經他不遺餘力的協調,已引起國家有關機構高度關注,他也花了很大氣力延請各領域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特別是學習掌握了博物登記造冊等相關專業知識。
如今,圓持法師和他的弟子們,正抓緊時間將已蒐集物件進行歸集整理。
(經幢區域性)
圓持法師雙手合十,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個人無所需求,惟願這些歷經千百年風風雨雨依然保留下來的先人智慧結晶,能夠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起到一點作用,如是,則自己心滿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