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很多茶葉越陳越香,適合久存。如黑茶類就是如此,甚至老茶之所以好,大半都要歸功於倉儲條件好。

大多茶友,也願意自己買一些茶拿回來自己存放。看著自己買回來的新茶,在家中被慢慢轉化成老茶,也是一種成就感,自家存的老茶喝起來自然比別人存的老茶更香。

那麼,自己存茶的話,就要注意家中存茶環境的管理和維護,這樣才會讓自己的茶葉,安全的轉化,等待若干年後給自己一個驚喜!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新茶買回家之後,自己存放的一些要點。

一、及時檢查

茶葉買回家的第一步,自然是拆開檢查,檢查茶葉是否有質量問題、倉儲問題。

這裡說的拆開檢查,我個人推薦真真正正的完全拆開檢查。不僅要拆開外包裝,還要拆開內包裝的綿紙,一句話,拆開所有包裝,全部拆開,直到看到茶葉本身。

然後透過“看”、“聞”、“嘗”等方式進行仔細檢查,辨別到手茶葉是否有問題(具體的看、聞、嘗等方式,我之前寫過一個文章詳細介紹,有興趣的可以去翻看一下)。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

答案很簡單。

好多茶友茶葉回家之後,都是簡單的開啟包裝(很多時候甚至都不會拆開綿紙)聞一聞就完事兒,感覺沒異味或者黴味就覺得沒問題了。

但是,有一些倉儲問題,比如輕度的發黴等,因為發黴程度很輕,只有一點點發黴,或者剛剛開始發黴不久。那麼,這種程度較輕的情況,僅僅透過聞一聞是很難辨別的。

一句話,可能你根本聞不出來!

聞不出來,你就當作沒問題的茶葉去對待,那就要出問題了。

所以,茶葉回家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仔細準確的檢查手中茶葉的質量和倉儲問題。確定是否有問題,有問題了,也能及時聯絡商家進行售後退換。

如果只是粗略檢查一下,自己“感覺”沒問題。等過段時間,準備拿出來喝了,開啟之後才發現有問題了。過了這麼久,再去找商家,十有八九是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的。再者,過了一段時間,你自己也說不清是在自家手上出的問題還是商家手上出的問題。

二、防異味

茶葉是極易吸附異味的。所以我們在存放的環境內就要避免一些異味的竄入。家中存茶,尤其注意遠離廚房和洗手間,這兩處是家中異味的主要來源。也不要放在臥室,人們在臥室休息,多多少少會產生一些異味的。最好選擇一間單獨的屋子,有良好的通風條件(有窗戶),平時也沒人出入(人總會來帶一定的異味,不管是抽菸喝酒還是吃一頓火鍋,包括自身的體味,身上總會是帶一定的味道的)。

最後,存放的具體地點,最好是單獨找個地方,不要把茶葉和其他東西堆放在一起,其他的東西,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味道的。有條件的,也最好按照品種不同,分門別類的存放,茯茶單獨存放一堆,千兩單獨存放一堆,黑磚單獨存放一堆、天尖單獨存放一堆。放一起就怕串味,到時候發花的千兩、菌香味的黑磚都是有可能會出現的。當然,這個視自己條件而定。條件好的,甚至可以按照單獨的品種分門別類存放。

三、防潮

茶葉存放,防潮永遠是第一位!

特別是黑茶類的茶葉,本就適合長期儲存,有越陳越香的說法。那麼更加要注意在儲存時的防潮措施。

簡單的說,在家中選擇一塊有空地的地方,遵循離地、離牆、適當通風、無異味、無陽光直射陰涼的地方。當然,這是很粗淺的要求,現在來詳細說說具體要求。

防潮就是防發黴變質。即使茶葉出現了吸附了異味、太乾燥轉化緩慢等問題,總體來說,它至少還能繼續喝(異味也可以透過醒茶的方式使其減輕)。如果發黴了,那麼不好意思,這茶葉就只能扔了。有一部分人認為,茶葉發黴了,只要不嚴重,然後透過一些烘乾等手段,讓黴菌消失之後,茶葉是可以繼續飲用的。我要告訴你,這一點是錯誤的,是十分危險的!黴菌從生長的那一刻開始,就透過分解吸收一些茶葉內的物質(有機物),透過不斷的生理作用,釋放黴菌毒素,隨著黴菌的不斷生長,毒素會越來越多,不斷累積。所以,即使透過高溫烘乾,殺死黴菌之後,它之前所產生的毒素依然是累積在茶葉中的,這個毒素可不是簡單的高溫烘乾等手段就能去除的!而使我們拉肚子(中毒)的原因,也不是黴菌本身,大多是因為他們產生的這些黴菌毒素!所以,防潮防黴,永遠是存茶的第一位!

防潮也有幾個主要的要點:

1、適當晾曬

茶葉到家之後,首先檢查完是否有問題。確定沒問題了,先不要直接入庫,先找一個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將新到家的茶葉,進行一段時間的晾曬。

許多黑茶出廠的時候,從毛茶到壓制成型的成品,中間會有一個蒸汽軟化毛茶,然後在壓制的程式。這個程式是會讓茶葉含有一定水分的。所以,新茶出廠,都會有一定的含水率。當然,傳統的黑茶製作,壓制成型之後,廠家也會找個地方,將新茶經行一段時間的晾曬,這一步就是為了使新茶的水分儘快散失,使之便於儲存。但是每個茶廠,對於產品有沒有這一步,做這一步的時候到底晾曬多久,晾曬期間到底有沒有使茶葉的含水率處於一個安全的水平?這一點,我們無從知曉!與其期望廠家做好這一步,還不如靠自己,回家之後我們來重複做這一步,是新茶含水率降低到安全的範圍。

這一步晾曬的時間,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三四個月,具體視情況而定(晾曬環境的溼度和通風情況以及茶葉的含水率)

特別說一下,這一步不僅僅是新茶有必要,老茶也是有必要的。不管是新茶還是老茶。在到自己手上之前,都或多或少在廠家或者商家手上呆了一段時間。我們也無法判斷在廠家和商家手上的這一段時間,他們的倉儲情況如何,是否會出現受潮情況(尤其是雨季)。那麼就算是老茶,我們也最好到家之後進行一段時間的晾曬,這樣有助於自己的茶葉,進一步降低含水率,降低發黴的機率。

2、保持乾燥的存茶環境

茶葉到手之後,確定本身沒有問題了,就進入漫長的存茶環節了。這一步,北方的茶友是比較簡單的。畢竟一年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處於乾燥少雨的環境,自然的溼度就不高。南方的茶友可就要注意了,畢竟每年總有那麼幾個月雨水特別多,空氣潮溼的感覺一把都能攥出水珠。存茶的茶友,買一個溼度計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直觀檢視每時每刻的溼度情況。最簡單的,離地、離牆存放,這樣可以有效減少溼氣的干擾。

按照商家宣傳的,存茶環境溼度最好控制在70%左右,這個溼度最適合茶葉的轉化。溼度高了容易受潮發黴,溼度低了也不好,因為茶葉的後期轉化,需要一定水分的參與。太過乾燥,會導致轉化程序變得緩慢,甚至停止。這也是導致很多北方倉的茶葉轉化程度不如南方倉的茶葉的原因。

但是,70%的溼度,個人感覺就像根線,先不說我們在家中如何保證溼度穩定的問題。70%的溼度,是百分之百不會受潮發黴嗎?沒人能保證!所以,我們最好把70%溼度作為一個頂點,儘量低於這個溼度才是安全的。當然,溼度太低了是不利於轉化的。那麼我們就選擇一個合適的區間,個人覺得溼度控制在40%~60%之間是比較好的。

如何讓存茶環境保持在理想的溼度?大致有這麼幾種方法:

(1)、抽溼機

這個東西是個很管用的。而且作用的體積也很大,直接能讓一整間屋子的溼度降下來,當然除了專業的抽溼機,空調也有除溼功能,但是效果是否能趕得上除溼機?這個就不好說了。

當然,也有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費錢。除溼機貴就不說了,很多小型的、雜牌的至少也是幾大百,好點的上千是很正常的價格。然後執行期間,也要費電,電費也是一大支出,再加上電子產品,故障率其實還是蠻高的,尤其是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

不過除溼的效果還是很直觀、很好的。

(2)、乾燥劑

乾燥劑是很多茶友的選擇,相對便宜不少,而且小巧方便不佔地方,使用也很簡單。值得注意的是,乾燥劑就最好配合密封使用。用罐子或者袋子,將茶葉密封起來,然後放入適量的乾燥劑一起儲存。如果敞開放置乾燥劑的話,幾乎是沒什麼作用的,一定要密封才能發揮作用。同理,單純的密封是不可取的,茶葉自身含有一定水分,再加上沒有通風的環境,那麼水分在這個密封環境根本散不出去,單純的密封也是容易導致發黴的,一定要配合乾燥劑一起使用。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乾燥劑也有吸收飽和的時候。所以,乾燥劑是需要定期更換的。一旦乾燥劑吸收水分飽和,甚至會往外吐出水分的。所以乾燥劑一定記得定期更換,特別是南方雨季的時候,外界溼度隨時都是80%~90%,隨時溼度爆表。這種情況下,更加要主要定期更換乾燥劑。因為我們現在的密封方法,包括密封罐、密封袋,其實都很難做到百分百的密封。外界溼度高了,時間一長總會多多少少的讓溼氣進入密封環境內,再加上茶葉自身還有的水分。有時候,一個月換一次甚至半個月換一次都是有必要的。

然後,即使是南方,在每年乾燥(秋冬季)的那段時間,還是要把密封的茶葉拿出來透透氣,適當的通風能讓你的茶葉更加良好的轉化。曬曬冬天的暖陽,吹吹乾燥的風,都是很有必要的。

3、適當的通風

適當的通風是有助於溼氣的揮發的,而且茶葉的後期轉化,也是離不開空氣的參與。當然,除非像南方雨季那般,天天溼度爆表。那個時候通風沒多大作用,反而會帶來更多的水分。在外界環境溼度較低且穩定(秋冬季)的時候,適當的通風是有必要的,一來可以降低溼氣,二來也能吹走異味,三來也能輔助茶葉後期發酵轉化。

7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14歲,她嫁給了強暴自己的人,這是美國童婚的合法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