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影壇,郭敬明大刷存在感。
先是自編自導的《冷血狂宴》網播。
接著是他擔任編劇和監製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登上大銀幕。
但這還沒完。
12月25日,郭敬明攜重金打造的新作歸來。
它就是——
《晴雅集》
一句話點評:還是熟悉的郭敬明配方
《晴雅集》改編自“日本魔幻小說超級霸主”夢枕貘的代表作《陰陽師》。
此前《妖貓傳》,就改編自夢枕貘的另一部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作為一個大IP,《陰陽師》在遊戲、漫畫、影視等領域都得到了開發。
這一回《晴雅集》是把IP發揚光大,還是“毀原著”?
華麗的製作
天地混沌,明暗未分,人妖鬼怪共存。
年輕的陰陽師晴明(趙又廷 飾)承師命前往天都城參加祭天大典,封印被鎮壓三百餘年的禍蛇,阻止其為禍人間。
然而禍蛇恃欲而強,晴明與武士博雅(鄧倫 飾)、南疆法師(春夏 飾)以及司天監內廷法師鶴守月(汪鐸 飾)合力聯手斬蛇除妖。
在重重危機中,一個與公主(王子文 飾)有關的驚天陰謀逐漸浮出水面……
公主是否真與妖物勾結?
禍蛇現世,始作俑者目的為何?
不難看出,《晴雅集》是一個古代奇幻故事。
對於奇幻故事來說,一大看點就是“奇觀”。
這考驗特效、製作和想象力。
應該承認,《晴雅集》的製作水準,達到了比較高的工業化水準。
建築、服裝、道具等美術細節上,非常華麗。
比如晴明初至天都,城內華燈點點,千萬孔明燈迎風升起。又魅惑又瑰麗。
碩大的斗拱、簡單粗獷的鴟吻,充分反映了建築的穩重大方、雄渾壯闊。
人物的服飾也很講究。
比如晴明的服飾,採用了民間刺繡工藝,簡潔又飄逸。
博雅皮衣是全真皮的製作,還有特製的皮甲刺繡,挺括又灑脫。
這得益於優秀製作人員的加盟。
電影的藝術總監屠楠曾憑藉代表作《妖貓傳》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獎。
這一次《晴雅集》,雖是架空故事,但美術設計上也有盛唐餘韻。
造型設計黃薇,此前《小時代》就與郭敬明合作。
但黃薇的代表作是《長安十二時辰》。這一次她創新地在服飾上使用傳統工藝,讓人印象深刻。
電影還請來日本重量級配音宗師川井憲次擔任音樂指導。
電影配樂緩急有序,時而悠揚典雅,時而氣勢壯闊,與華麗的視覺、百轉千回的故事情節相得益彰。
特效製作上雖然稱不上頂級,但也並不馬虎。
從美豔百目鬼,到發妖,再到禍蛇,都比較逼真瘮人。
一些打鬥場景令人炫目。
總之,《晴雅集》還是拍出了奇幻感。
製作上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郭敬明的想象力還是比較有限。
其製作風格雖偏向於《妖貓傳》,但屬於低配版。
電影的大場面固然酷炫,但都是觀眾猜得到的。
打鬥也缺乏神來之筆,甚至似曾相識。
比如電影中陰陽師畫個圓圈施法的設計,頻繁出現,但這與《奇異博士》的打鬥場景頗為相似。
對比圖的上圖為《晴雅集》,下圖為《奇異博士》。
空洞的核心
從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到《爵跡》《冷血狂宴》,再到他在《演員請就位》兩季裡執導的那一系列短片,郭敬明其實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美學體系。
這套美學體系的核心,可以稱之為“形容詞美學”,或“大詞美學”。
郭敬明擅長營造非常華麗、奢靡、唯美的氛圍,在這一氛圍裡他填充不同的故事。
但主題指向的全部都是一些“大詞”:孤獨、羈絆、絕望、希望、守護、辜負、背叛、生死,等等。
這些大詞,它與“形而下”的具體生活是脫節的,與普通觀眾的生活經驗是脫離的。
同時,這些大詞也不是“形而上”的哲學思考。
它更像是始終處於青春期的人“為賦新詞強說愁”,永遠在憂鬱,始終在感傷。
或者說,這些大詞捕捉的只是一個缺愛、自卑的主體,對愛的一種幻覺。
它更多隻是一種自憐、自我感傷、自我感動的情緒。
這一次《晴雅集》,並沒有超越郭敬明處於舒適區的美學體系。
《晴雅集》的主題詞,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和守護。
電影中的守護有兩條線,一條線是男男之間的守護。
晴明與博雅之間,完全可以當賣腐片看。
先是不打不相識,針鋒相對。
這與彼此的身世背景有關。在流言裡,晴明有一半白狐的血統;而博雅卻對妖狐有刻骨仇恨,因為他的母親為妖狐所殺。
接著是兩人相互有了好奇,信任逐漸建立。
一動一靜的人設,略帶詼諧的互動,調戲與被調戲的氛圍滿滿。
再接著是兩人正式結盟,燃魂開戰。
博雅成為晴明的式神。
“式神”,指被陰陽師召喚並控制的靈體或神怪。
式神和陰陽師一旦建立關係,就是終生侍奉,生死交付。
當其他式神為晴明獻出了生命,他們口中也有一句不斷重複著的話——“此生無悔,侍奉為榮”。
《爵跡》《冷血狂宴》中,王爵和使徒的關係,完全就是式神關係的復刻。
郭敬明的趣味,一以貫之。
電影中另一條守護線,是男女向的。
它發生在忠行/鶴守月與公主之間。
公主是封印禍蛇的容器。
300年前,公主對陰陽師忠行動情了。
但禍蛇會吞噬人的七情六慾,公主動情,禍蛇的封印不牢固。
忠行只能忍痛離開公主。並造了自己的分身鶴守月,作為自己的式神,守護著公主。
300年後,忠行死去,鶴守月也時日無多,為了完成永遠守護公主的使命,他與公主放出禍蛇,讓禍蛇進入鶴守月體內,鶴守月由此也能長生不老。
只是,他們都不知道,放出禍蛇的代價太慘重了。
如果說,晴明博雅是“高山流水遇知音”,那麼公主、鶴守月、忠行三人之間,則是至死方休、永世不忘的愛戀。
“鶴守月”這個名字的寓意,就是“賀茂忠行守護芳月(公主真名)”。
這種“生死相依”的守護故事,也許能夠打動一部分觀眾。
但從美學層面看,“形容詞美學”一點也不高階。
它只是用情緒煽動你,當你哭完冷靜下來,會發現它的核心其實很空洞。
人物的情感遞進,缺乏邏輯和必然性。
為腐而腐,為愛而愛。
晴明博雅怎麼就深情起來了?
公主和忠行怎麼就至死不渝了?
電影只是一個勁地給告訴你他們之間在相互守護,一個人守護另一個人是可以多麼悽美,卻沒有告訴你,這種守護聯絡建立的必然性。
電影對大詞的闡釋和解讀,也僅僅停留在最基本的字面層面上。
觀眾難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對應。
比如我們都知道,要守護自己的愛人。但這是一句很空洞的話,真正的守護是需要落實在許多真實而具體的細節上的。
《晴雅集》多的是凌空蹈虛,缺的恰恰是可感的日常細節。
整個故事的敘事邏輯,也似是而非,經不起推敲。
比如要抵禦禍蛇,只需要啟用四個神獸,還是每次禍蛇都需要從公主體內生出來再殺死?
那祭天大典又是幹嘛的?
博雅變身的朱雀神和博雅是同時存在的嗎?
電影類似不清不楚的謎團不少,觀眾也只是看個大概,較真只會把自己搞迷糊了。
好在幾個演員的表演,都是合格。
鄧倫的五官還是很有特質的:單眼皮、窄長的鳳眼、修長且稜角分明的臉型,挺符合博雅的形象,也很好詮釋出了博雅的耿直可愛。
趙又廷、春夏均無功無過,但角色倒都算可愛討喜。
汪鐸、王子文飾演的角色較有層次,表演空間較大。
到最後,《晴雅集》“最大”的亮點,也許就是幾個男演員裸露的上半身——肌肉線條清晰可見。
雖然觀眾也不知道為什麼後半程男演員打鬥要裸半身。
總之,對於郭敬明來說,作為導演他當前最重要的功課,是對自己的審美體系,做一個根本性的反省。
否則,無論電影的投資、製作與世界觀多麼宏大,最後還是遮掩不住,他審美趣味的“狹小”。
這是郭敬明的電影口碑都不出色的原因。
但郭敬明之所以一直待在自己審美的四角天空裡,除了迷之自信外——他認為自己挺厲害、很內行,也在於,一些沒怎麼經過審美訓練的低齡觀眾,可能是郭敬明的短暫受眾。
就像很多人青春期,都玩過QQ空間,喜歡那種風格。
這讓郭敬明的電影仍有一定的市場號召力。
但人都會成長,郭敬明的觀眾只會不斷流失。
且年輕一代觀眾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升。
以前80後讀郭敬明的憂傷小說,現在的00後已經不讀了。
如果郭敬明的電影美學始終狹隘,他被觀眾徹底拋棄,只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