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最近我們經常看到關於扶貧的新聞,我們也知道中國決心在2020年底前消滅貧困。

減貧的國家投入和個人努力來自鐵血軍事00:0012:58

聯合國的官員對中國的減貧努力大加讚賞,根據聯合國資料,1978年改開初期,中國貧困人口將近8億,這個比例甚至高於許多非洲國家,佔聯合國統計的貧困人口的90%。而通過這幾年的減貧努力,資料降到百萬級,只佔聯合國統計貧困人口的1%。

聯合國也有個減貧計劃,不過推進的很不理想,部分地區還出現了貧困人口上升的趨勢,只是因為中國巨大的減貧比例,佔到聯合國減貧成果的80%,使得聯合國的減貧資料看起來還算亮麗。

不過這種表述產生了問題。中國何以有那麼多貧困人口,何以能夠快速減貧?有人歸於中國社會主義的力量,很對。不過光這樣說,邏輯不算順暢。畢竟前三十年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怎麼沒有把貧窮減少一些呢?

以前的中國民眾的生活狀況能用“貧窮”直接定義嗎?聯合國2012年以來把人均每日開銷1.25美元定為“赤貧”,人均每日開銷2美元定義為“貧窮”。其實資料有時很騙人,因為按照這個資料,改開前中國的貧困人口將近8億,當年總人口也就10億。

多數貧困人口所在國往往是因為制度原因,領導者忽視了民眾生活,制度便利了少數人攫取國家財富,貧富差距巨大,但是中國這個“貧困人口”遍地的國家,卻和許多國家不同,“貧困”的中國也沒有什麼富人,中國當年是領袖與民眾同甘共苦,收入級差很小,基尼係數更低到0.16,即便到了改開前的1978年,基尼係數不過0.22。

中國雖然“貧困”,卻投入有限的財力用於掃盲,在前三十年實現了由文盲佔80%的比例降為文盲只佔20%,考慮到老年人脫盲很難和少數老少邊窮地區的兒童失學,基本上是全國民眾脫盲。

1949年之前,由於戰亂,中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而改開前已經達到了69歲。這可是個硬指標,世界上很多貧困地區人們的預期壽命都不過是40-50歲。看看非洲的按年齡段的人口結構就知道,能活到五十歲以上都是很難得的。

這樣對比下來就看出,改開前三十年,中國的“貧困”人口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貧困人口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們身體健康而有知識。當然,也有共同點,比方:不太吃得飽飯,多半有點營養不良,但是有飯吃並且不擔心下一頓飯在哪裡;他們都有衣穿(極少數地區例外)不過樣式沒什麼選擇,數量也不充分。

其實中國在前三十年也能做到豐衣足食的,也能做到消滅“貧困”人口的,但是中國的領袖和人民選擇了另一條道路,“甘於貧困”。

為什麼?

因為中國自1840年以來,帝國主義列強就開始覬覦我們,常常是在中國海岸線上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提出蠻橫無理的要求,簽下各種不平等條約,捲走中國民眾的鉅額財富。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中國付出了數千萬條生命的代價!尤其是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的戰術連美國人都頭痛不已,勇氣使聯合國軍心膽俱裂,但是裝備太落後了,志願軍仍然付出數十萬條鮮活的生命!

那主要都是有高度覺悟和年輕精壯的男性呀,在任何國家都是建設的主要力量!中國不能再如此損失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因此為了保證中國的安全、獨立和今後長期的發展,必須首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得暫時讓位。中國民眾理解並支援這一點,剛從戰亂中走出來的民眾最理解和平的可貴。

你可以生活的苦一點,但是必須手持一根打狗棍!

中國還是一個大國,這就使得很多小國可以生存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小國只要抱對大腿,把國家安全交給某一大國,是可以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並集聚更多的發展資本的。小國也可以憑藉特殊的國策,比如宣佈中立,來獲得良好的發展環境,比如瑞士。畢竟小國財富再多,對改變世界格局也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大國不行,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國更不行。因為大國崛起是會改變全球力量分佈格局的,是為先發大國所不容的,因此必然遭到圍堵和打壓。大國沒有搞好安全保障是難以安心發展的。而中國確實是一個有抱負的大國,中華民族是一個曾經千年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民族,中華文明是一個有深厚底蘊的文明。這一切決定了中國必將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的決心。

因此就有了中國前三十年的節衣縮食,就有了前三十年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民眾為此付出了代價。

如果不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這些都是需要大筆資金的,用這些錢來發展輕工業和改善民生,前三十年恐怕就消除“貧困”了。帶來的問題是既然你肥了,就會有人磨刀霍霍向你來了。有人說:落後並不見得一定會捱打。這種胡言亂語聽聽也就罷了。

所以中國前三十年的貧困和其他國家的貧困不是同一個層面的問題,因此中國消除貧困的成就也不是其他國家學得來的。中國是為國家的長遠發展而全民族節衣縮食,為中華民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基礎牢了,在後面的發展中快速減貧就是題中應有之意了。就如一座高樓,關鍵在打牢地下的基礎,這樣出地面後蓋起來就快了。

中國之所以在改開後減貧成果巨大,那是改開前已經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當中國實現了工業化的初步目標,有了一定的積累時,減貧當然就成為社會主義中國的既定目標。國家開始制定減貧目標和政策,並投入巨大資金來實現這一目標。

比如貴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貧困省份,除旅遊等方面支援外,國家還根據貴州氣溫穩定,喀斯特洞穴多,電價較低的特點,推動大資料企業將基地放在貴州,在貴州成立“大資料交易所”,既能替企業節省執行費用,又能帶動貴州發展。現在落戶貴州的大資料企業8500多家,從業人員12萬。國家還在貴州建立國家級資料儲存災備基地和國家級雲端計算應用基地,資訊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使貴州形成大資料、大生態、大旅遊、多能源融合的良好態勢。

國有企業也在配合國家政策,從自己的企業盈餘中撥出扶貧專款。東風公司就大力推進“賦能工程”,每年安排數百萬資金,幫助兩個貧困縣實現脫貧摘帽;中石油在十個貧困縣投入1750萬元,援建基礎設施,並幫助培訓各類人員。只是國有企業多數在產業鏈的上游,只能用撥出專款的辦法來扶貧。

相對而言,不少處於下游終端的企業則創新了更好的扶貧方法。京東是個銷售平臺,他們在有資源稟賦的貧困縣選擇專案,對特色產品建立生產線深加工,並提供銷售渠道,使當地產品既能增值,又方便銷售。其實這樣做還拓寬了京東的產品線,雙方都得利。京東扶貧三年來幫助數百個貧困縣,上線產品300萬種,實現600億銷售額,這算一種可持續的好模式。

這樣做的企業其實還有不少,這只是一個例子。中國的資本家(其實民營企業家就是資本家)在社會主義框架下,也具備了一些紅色基因,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把扶貧和企業發展結合起來,成效顯著,也是先富帶動後富的實踐。

光是國家的努力顯然不足,而且僅僅利用行政力量實現這一目標似有不足。河北某地扶貧幹部根據當地現狀,給一個貧困戶制定了脫貧計劃——養羊,並且把國家脫貧資金用來給該戶提供了第一批羊。過了一段時間回訪,羊沒了。那個貧困戶說羊被吃了。還說,你們有脫貧任務,你還得幫助我。

這就是扶貧工作不能缺少的一環,即宣傳教育。社會主義思想應該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既要注重減貧措施,也不能忽略宣傳“不勞動者不得食”的社會主義原則。

其實這一點早在馬克思的預料中。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就說了這樣的話:在社會主義階段,由於帶有資本主義的痕跡,只能實行按勞分配,而不能各取所需。並且勞動還必須是強制性的,因為有人想不勞而獲,不勞而獲的人對勞動者就是不公平。

因此減貧不能只注重國家的投入,還要加強教化,努力激發勞動者的個人努力。努力勞動的人,國家就有責任幫助你減貧;自己不努力的人,我們無法幫他脫貧。這與消除貧困的總目標並無矛盾,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應該響亮的提出:不勞動者不得食。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網上最近流傳的雲南扶貧幹部李波的“訓話”受到網友稱讚,就是因為她提出:“幸福不是靠張嘴要來的,不是伸手要來的,不是在家中翹著腳等來的。你看看那些開車、住洋房的人家,哪個是靠低保富起來的,不都靠自己雙手。”

國家要重視扶貧,而勞動者也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上下齊欲,則2020年消除貧困,實現小康可期。

(鐵血軍事)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一個繼孫中山、老舍之後,第三位被英國“掛牌”紀念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