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幾乎是近年來最為“反華”的一個國家,在許多方面其甚至比起美國都還要激進,因此中國對於澳大利亞的態度也在不斷變化著,從過去緊密的貿易合作伙伴到如今的“打擊物件”,正如外界所說的那樣,中國把澳大利亞“打疼”。
澳大利亞滿世界哭訴澳大利亞當前的情況十分不樂觀,不僅其國內仍舊受到新冠疫情的侵擾,而且在貿易上還受到中國方面的“制裁”,澳大利亞舉國上下當前都相當悲觀,雖然聖誕節的來臨使得目前澳大利亞的不少商品能夠在內部銷售,但是一旦過了聖誕節,那麼將會有大量的產品沒有市場。
在尋求跟中國方面私下溝通無果以後,澳大利亞也是滿世界哭訴,不僅要世貿組織發起了訴訟,同時也在積極尋求其它國際的幫助,不過從結果看起來,澳大利亞所使用的手段都沒有受到有效的成果,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市場的地位是不會在短時間改變的,而澳大利亞進口到中國的產品又具有高度可替代性,這一切都決定了澳大利亞跟中國必須要保持緊密的聯絡。
作為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國擁有著諸多籌碼,因此只要中國出手,那麼澳大利亞的經濟就會遭受到巨大的衝擊,事實也證明澳大利亞當前的困境是前所未有的。
雖然澳大利亞始終將中國作為其主要的市場,但是中國卻在不斷地尋求其它的產品供應商,減少對於西方供應商的依賴,而在跟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當中,中國這一“多元化戰略”也的確顯示出了不少成效,在減少了澳大利亞煤炭進口以後,中國跟印尼簽署了高達15億美元的煤炭供應協議。
澳大利亞不斷地挑釁中國,目的就是要得到美國方面的“褒獎”,而且在軍事方面澳大利亞的確是跟美國加強了聯絡,但是澳大利亞無休止地激怒中國,也讓中國不得不做出反應,作為握有澳大利亞貿易命脈的國家,中國可以選擇更加強硬的姿態對待澳大利亞。
雖然當前澳大利亞的產品不斷被中國進行限制,但是其盟友也在不斷地藉此機會進入澳大利亞,準備取代澳大利亞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可見在經濟利益面前,所謂的盟友都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