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東亞三國、東盟十國和澳新兩國共同發起的RCEP正式簽署,原本準備參與的印度卻在談判的最後關頭宣佈退出。
很多人都在納悶,“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印度人不想著搭順風車,卻上趕著“跳車”,真是迷之操作啊……
最早的RCEP宣傳畫:印度赫然在列
為什麼印度這個國家會如此“迷糊”呢?
其實印度“迷糊”的根源就在於這個國家從上至下都處在一個個的“矛盾”中,矛盾引發糾結,糾結導致迷糊,那麼印度到底有多矛盾呢?
亞洲國家VS英式思維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摘自百度百科“印度”詞條。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是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面積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摘自維基百科“印度”詞條。
無論是從傳統地理學角度,還是地緣政治學角度,印度都毋庸置疑地是一個亞洲國家,而且它只與亞洲國家之間擁有共同的陸地邊界,很明顯印度是一個地處亞洲大陸下腹部的國家。
但印度人為什麼會有英式思維呢?這隻能從南亞次大陸悠久而奇葩的歷史說起:
印度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疆域達到今天水平的統一國家,北部的印度河和恆河流域地區是一個大的板塊,南面的德干高原則又有或大或小的土邦、部落。
兩河流域從古雅利安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開始,多次被外來種族從著名的“印度豁口”——開伯爾山口入侵。
比如:公元前6世紀末的波斯大流士一世、公元前4世紀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以及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紛至沓來的大夏希臘人、塞人、安息人;
古印度入侵者之一:亞歷山大大帝(影視形象)
這些外來戶們還建立了多個政權,比如:公元1至5世紀大月氏人建立的貴霜帝國、公元13至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建立的德里蘇丹國、公元16至19世紀蒙古人建立的莫臥兒王朝。
莫臥兒王朝的建立也意味著印度將近4000年的“彩色列印”時代總算是熬過去了……
直到莫臥兒王朝初期,印度才在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還差次大陸最南端和馬拉塔王國),但很快又在馬拉塔人的進攻下逐漸龜縮到了德里周邊地區。
到了17世紀,一股能夠基本控制印度全境的勢力終於登陸次大陸,這就是從遙遠歐洲前來的不列顛殖民者,“白色列印”正式到來!
他們透過各種方式賄賂、收買當地土王,並把莫臥兒王朝的皇帝變為了自己的殖民傀儡。
最終在1858年,英國人將印度皇帝的王冠戴在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頭上,莫臥兒王朝結束,整個南亞次大陸進入英屬印度時期。
印度皇帝:維多利亞女王
當時的英屬印度還包含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1937年轉為英國直屬殖民地)等國家。
但在國大黨(甘地)和穆斯林聯盟(真納)的持續抗爭之下,1947年英國人最終拿出一套《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分割為印度和巴基斯坦(西巴和東巴:今孟加拉國)兩個獨立國家。
持續遭受四千年左右的外來入侵和統治後的印度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整個國家內民族眾多,主要民族就超過了100個。
人口最多的印度斯坦族僅佔全國人口的30%,並沒有達到作為國家主體民族的基數,而印度斯坦族內部還分為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荼人兩大分支。
雅利安人又分為阿里爾人、查特人、洛蒂人、馬利人、卡迪貢比人、拉其普特人、查米達爾人。
達羅毗荼人則可分為邦多人、科爾巴人、拜伽人、莫特拉人、恰布阿人、沙哈利埃人和高爾人等分支。
而這些分支竟然還可以再細分,其中的高爾人就分為帕特人、牟里亞人、高亞人、波爾伽人、波羅坦人、波爾海亞人、拉吉袞德人、拉吉牟利亞人等支系。
可以說印度斯坦族內部的整合都沒有完成,完全就是古代印度各部落後裔的合稱。
印度斯坦族內部複雜的劃分,就像中國人裡面分了北方人和南方人;北方人裡分為山東人、山西人……,南方人裡又分為廣東人、廣西人……;山東人還可以分為濟南人、青島人……,廣東人也可以分為廣州人、潮汕人……
一個廣州人會根據不同的場合自稱為中國人、南方人、廣東人和廣州人,但一個印度的波爾伽人哪怕在美國都會自稱為波爾伽人,最多加一句“來自印度”。
各地各民族的語言又各行其是,全印度有2000種以上的語言,其中55種語言有成熟的文字和文學。
而印度政府認可的官方語言就有19種,感覺印度那些全國性大學裡外語學院的語言專業肯定要比民族學院少好多……
“滿載”19種文字的印度貨幣
這麼複雜的民族和語言構成,如果按照歐洲國家的標準,早就分裂成一個個具有單一主體民族的小國家了。
但印度這樣一個沒有統一歷史的國家卻還能基本維持目前的統一狀態,依靠的就是英語。
首先,在英屬印度時期,幫助英國人管理各土邦的“偽政府”和“偽軍”官員都必須學會英語,否則根本沒辦法接收主子們發出的指令。
而社會中的精英階層則大多接受過英式教育或者在英國留學,之後就長期在英國或英屬殖民地工作(甘地就在倫敦讀法律,在南非當律師),這也就是使得英語成為了全印精英階層的通用語言。
其次,印度的獨立實際上是英國殖民政府和印度本土精英階層,在防止出現全國性暴力革命的前提下,互相妥協的結果,表現形式就是:英國老爺禮送出境,本土精英接管權力。
而亞非拉其他透過民族起義、暴力革命等方式取得獨立的國家,獨立的形式更多是:殖民老爺滾回去,本土精英拉下馬。
以上兩條直接導致印度獨立後,英語依然是印度精英階層內部的通用語言,即使英語已經在1965年由官方語言被降格為“第二附加官方語音”。
但在今天的印度說一口純正的英語,遠比說一口標準的印地語,所能得到的社會尊重和潛在機會要多得多。
語言慣性決定了思維方式,滿口咖哩味英語的三哥們思維方式自然也就跟他們的不列顛前主子們無限趨同,比如採用了完整的英式議會民主、實行了全套的英美法體系。
英國主子們留下的那一套東西里最最糟粕的就是英式議會民主,西方式民權的根本基礎就是民智開化。
反觀印度,就算根據印度官方2011年的統計資料(印度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所以最新的資料要等到2021年),全國文盲率才從2001年的35%下降到了26%。
這麼高的文盲率其實還是印度政府“高抬貴手”的產物,印度“脫盲”的標準就是能夠用印度19種官方文字中的任意1種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
這種“地板”級別的掃盲標準居然還有三到四億的文盲,也真是驚世駭俗啊!
在印度至少仍有上億家庭未通電(2017年印度仍有1.8萬個村莊未實現電氣化,按照印度標準,全村10%左右家庭通電“就算是”電氣化村莊),這也就意味著數億人口無電可用。
印度貧民窟:通電反而是火災隱患
即使在新德里供電極度不穩定,老舊街區家家必備蓄電池,印度資訊科技革命的設計師之一南丹·尼勒卡尼就在其著作《與世界同步——印度的困頓與崛起》中略帶誇張地談道,“停電被偶爾的供電打斷了”。
全國一半左右的選民(印度文盲及半文盲比例估計有45%)根本就無法進行閱讀,這裡面還有一大半的家庭不通電,不能觀看電視、收聽廣播。
這也就意味著,數億印度選民根本沒有可能去了解候選人們的政治主張和執政理念。
印度還是全球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2016年聯合國公佈的印度貧困人口比例為28%),這數億的人口收入就只夠每日勉強餬口(年初因為疫情從城市失業返鄉的印度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只能選擇步行上百公里,就因為買不起低廉的車票)。
高達數億有上頓沒下頓、只會憑政客長相和選票上符號投票的選民,這簡直就是無良政客們眼中的“超級肥羊”。
印度競選集會:蓮花代表著印度人民黨
每逢大選,政客們都會拿出大量的現金、黃金、酒甚至毒品賄賂選民收買選票。
2019年印度大選期間,全國範圍內被政府查獲的賄選物資總價值就達到了24.2億人民幣,沒有被查到的必然是一個天量。
而選民們也“甘之若飴”,認為將自己手中的選票賣個好價錢是理所當然的。
2015年比哈爾邦邦議會選舉期間,邦選舉機構對4500名選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將近80%的選民認為政客賄選買票是“天經地義”的。
印度選舉:盧比=選票
大規模賄選就直接導致擁有各地政治、經濟話語權的官僚、富人階層完全掌握了國家政權,而這樣的政府執行的政策必然是傾向官僚和富人階層,讓低層的農民、僱工的利益不斷受到損害。
12月8日開始,印度全境內爆發了大規模農民示威遊行,根源就在於議會通過了“放棄農產品最低收購保護價、私營業主可以酌情決定價格”的法案,這就是鼓勵食品加工企業聯合形成價格壟斷,用超低的“地板價”向農民收購農產品。
簡單說說印度農民的收入到底有多低,目前印度農村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0%,因為仍是手工耕種,無法統計具體參與農業生產和完全生活在農村的人數,但肯定不低總人口的60%。
但這60%的人口卻只創造了印度18%左右的GDP,如此低的人均GDP(2019年約600美元),就意味著更低的人均年收入應該在200美元以下(產業越落後,人均收入相對人均GDP的比例越低,中國約50%,美國約70%),每月摺合人民幣也就100塊左右。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印度社會如此嚴重的貧富差距?如此貧富差距巨大的超多民族國家卻為什麼又沒有“土崩”或者“瓦解”呢?咱們就接著往下說……
資訊社會VS宗教思維馬上就要邁進2021年了,量子計算機已經研製成功,印度碼農已經當上了谷歌CEO,整個世界已經大踏步地邁進了資訊時代。
而印度也是資訊時代的弄潮兒,以軟體外包(碼農經濟)、服務外包(呼叫中心)為代表的服務業更佔到了印度經濟總量的65%以上。
出任過全球科技巨頭CEO的印度碼農
鱗次櫛比的科技公司、窗明几淨的班加羅爾大學、滿街格子衫的IT男構成了“印度矽谷”——班加羅爾,要不是街上的人黑了點,都會讓人誤以為這就是北京的中關村。
印度班加羅爾:矽谷分谷、中關村分村
但同時在印度的廣袤大地上還有另外一群數量更加龐大的奇葩,他們用開“牛尿暢飲派對”的方式“對抗”新冠病毒,他們在街頭巷尾隨意大小便,他們買“掛票”坐火車……
印度式“牛尿抗疫”
印度式“全露天公廁”
印度式“滿載列車”
那印度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奇葩呢?這就要從大多數印度人信奉的印度教說起: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在全球有10億以上的信徒,僅次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印度國內的印度教信徒佔總人口80%,是當之無愧的印度國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其他宗教主要是傳播某種超自然神祗,進而使人對其產生敬畏及崇拜,究其根本就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終極關懷。
而印度教則不同,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它有著“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堅定相信輪迴轉世”的三大特點。
其中的“崇拜三向神、堅定相信輪迴轉世”與其他宗教的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神祗崇拜和消除死亡恐懼。
但“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卻演變成了數千年來印度社會的基礎制度,所以印度才會表現出與東西方國家都完全不同的奇葩狀態。
到底是什麼樣的等級制度呢?梵語中叫“瓦爾那”,也就是中文常說的“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並不是非常準確的翻譯,所以後文會繼續稱為“瓦爾那”)。
“瓦爾那”萌芽於吠陀時代早期(公元前2000年後),正式產生於吠陀時代晚期(公元前1000年前)。
所謂“吠陀時代”就是古雅利安人統治印度後編寫四部吠陀史詩(《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達婆吠陀》)的時期。
這四部吠陀記述了古雅利安人統治時期的宇宙觀、原人論、祭祀、戰爭、語言、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理論,這些理論事實上也就構成了印度教的基本教義,完全指導著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對牛的崇拜就源於其中記錄古雅利安人祭祀的主要內容就是“願神賜牛”,而把戰爭稱為“瞿維什提”,意即“渴望得牛”。
穿紅戴綠的“印度神牛”
而其中的原人論就是“瓦爾那”的由來,即《梨俱吠陀》第10卷第90曲第12頌中的:原人之口,生婆羅門;彼之雙臂,長剎帝利;彼之雙腿,產生吠舍;彼之雙足,出首陀羅。
而在以上四種“瓦爾那”之外,還有一種並非由原人轉化而來的第五類人,即我們常說的賤民或達利特。
從古雅利安人對古印度的征服來看,他們應該只是佔據了印度河流域和恆河上游,為了統治數量更多的當地土著,他們拿出了“瓦爾那”分級制度,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雅利安人種的祭司們掌握了代表凡人與神明溝通的權力,因此是原人之口;
雅利安人種的官員和將軍們掌握著塵世間最強大的力量,因此是原人的雙手;
雅利安人種的平民和願意合作的高層土著則主要承擔貨物的流通,需要四處奔波,因此是原人的雙腿;
普通土著則需要承擔各種繁重的勞動,時刻都與大地“親密接觸”,因此是原人的雙腳;
而囚犯、奴隸、未被征服地區的和未被征服部落的民眾,那就連做人的基本權力都沒有了,只能是原人腳下的泥土。
“瓦爾那”原人
雖然經過了三千年左右的歲月變遷,但印度教卻徹底紮下根來。
即使是上層貴族信奉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統治時期,莫臥兒的皇帝們依然保留了民眾選擇信奉印度教的權力,根本原因就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們再也找不出哪一種宗教比印度教更能管束好底層的民眾。
那麼印度教是如何能夠管束底層民眾呢?
首先“瓦爾那”透過規定各階級之間不能通婚、且只能從事該階級相對應的工作,將印度所有民眾的階層、工種進行了高度固化。
演變到近代就變成了:婆羅門多是政府官員、法官和律師,剎帝利則多為政府官員、軍官和警官,吠舍多從事商業,首陀羅成為了僱工、農民和基層軍警,最底層的達利特則是乞丐、竊賊、拾荒者。
其次印度教堅定信奉“轉世輪迴”,通俗而言就是:今生所受的罪,都是前世的惡果;同時今生受的罪越多,來世則可享受更多福報。
在這樣的宗教洗腦之下,底層的民眾普遍認為現在的飢寒交迫是為了償還前世的罪孽,更是為了來世積累福報。所以貧苦民眾根本沒有改變生活現狀的動力,反而住在貧民窟裡“甘之如飴”。
貧富差距巨大的印度城市
現代印度在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後,就在憲法中明文規定取消“瓦爾那”制度,同時隨著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多低層“瓦爾那”幸運逆襲,但印度內部森嚴的等級依然存在。
就連印度政府自己出臺的社會經濟報告中,也把全國百姓分為了四個階層:先進種姓、其他落後階層、表列部落和表列種姓。
其中的先進種姓約佔全國人口的30.8%(2011年資料),這些人就是印度目前的精英階層和既得利益集團。
印度“白富美”
印度“矮窮矬”
既然印度教具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那麼印度政府是怎麼和印度教打交道的呢?
滿腦子西方思想的聖雄甘地在印度建國時,也想參照西方政治模式,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結果就被印度教極端分子刺殺身亡。
看到這樣的結果,印度的領導人們從限制印度教對民眾的影響,轉而開始利用印度教的影響力。
現任的莫迪最為明顯,他個人就出身於印度教極端組織——國民志願團,從小就在街頭散發宣揚印度教的傳單。
擔任總理前他在古吉拉特邦任首席部長(相當於省長),放任了當地對穆斯林的大規模宗教仇殺(2000多人喪命),出臺法律剝奪了七千萬穆斯林、婦女和賤民的選舉投票權。
莫迪擔任總理後仍不斷宣揚印度教在印度的國教地位,他自己終身禁慾(結婚三個月後便分居至今)、禁酒、禁葷腥、練瑜伽,甚至還不奉養自己的父母。
西方媒體甚至稱莫迪推行的政策為“印度教主義”,印度人則稱他為“印度教之子”。
印度教之子:冥想中的莫迪
印度教對印度思想領域的壟斷,直接導致印度人成為了一個不願進取、不知抗爭的奴性民族,這樣的集體奴性又會在印度國內造成什麼樣的矛盾呢?
奴性民族VS霸權思維上文中說到印度國民在印度教的長期調教下,已經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奴性民族。
而奴性的基本表現就是不爭,雖然做不到“被打完左臉,還要遞上右臉”,但還是能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而國民整體缺乏競爭意識的結果,就是整個國家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中大多會奉行“以和為貴”、“不爭是爭”的佛系思維,更不要說輕易與周邊國家兵戎相見。
但印度這樣一個本應缺乏競爭意識的國家,卻在國際舞臺上咄咄逼人。
從建立“不結盟組織”自封第三世界老大,到研發核武器(印度首次核試驗的名字倒是很佛系——“微笑的佛祖”),再到不斷衝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位置。
同時印度還和周邊的國家不斷磕磕絆絆:三次印巴戰爭、克什米爾衝突、ZY邊境衝突、尼印邊境衝突、印緬邊境衝突、吞併錫金、扶植斯里蘭卡泰米爾人武裝……
這樣的印度已經不僅僅是想要做尼赫魯所說的“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而是在朝著“一個有聲有色的地區超級大國”的路上迅猛狂奔。
印度為什麼會體現出如此強烈的地區霸權意識?
首先,印度認為自己“理應”繼承前任主子在南亞地區的全部勢力範圍,也就是之前的“英屬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英屬錫蘭”(今斯里蘭卡)以及深受英國勢力影響的尼泊爾。
在印度的設想中,這個區域內的國家要麼直接被印度吞併(如錫金),要麼就必須成立親印政府(如馬爾地夫、不丹),否則印度的國家實力就無法得到體現,地區霸主的地位就無法建立。
其次,印度歷史上多次受到外族入侵,而且幾乎每次外族(除了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都是從喜馬拉雅山脈與興都庫什山脈之間的開伯爾山口入侵印度。
因此從其落後的地緣政治邏輯和軍事戰略出發(攻城略地式的滅國戰爭模式),印度必須不遺餘力地將西面的興都庫什山脈掌控在手中,東面他們則希望將緬甸北部的若開山區納入勢力範圍,成為印度的戰略屏障,北面就不多說了。
在這樣戰略思維指導下,印度始終想要從根本上滅亡和吞併巴基斯坦,兩國的邊境衝突從未斷絕,根本目的除了明面上的克什米爾爭端,更深層次的就是巴基斯坦北側的興都庫什山脈。
緬甸方向也比較尷尬,因為與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本身就在鬧獨立,而通往阿薩姆邦的西里古裡走廊最窄處只有20公里,很難承擔與緬甸的戰爭補給,但近年來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即印度裔穆斯林)問題不斷激化,也給了印度在印緬邊境有所作為的勇氣。
結語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的古老國家,但真正的原生土著民族幾乎從未成為過國家的主人,反而被外族的一次次入侵壓迫在了最底層。
這個所謂的“絕對國防圈”裡有太多需要他們擺平、拿下的對手,所以即使是在國內近一半人口在貧困線上掙扎,印度仍然窮兵黷武,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軍隊和國防建設上。
但印度國內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民眾,讓出身高等“瓦爾那”的政客和高階軍官們毫無顧忌。
他們對建立國產化的裝備體系毫無興趣,反而將大筆資金用於軍事裝備進口,不要說大型的現代化裝備,可憐的印度軍隊竟然都用不上國產子彈。
而且揮舞著美元的印度人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是公認的肥羊,滿口咖哩味英語的他們與西方國際和俄羅斯都沒有根本性的戰略衝突,所以各國軍火商都用賄賂等最直接的手段推銷,結果就是“萬國牌”裝備遍佈印軍,印度陸軍一個步兵班裡連最基本的彈藥口徑都沒有辦法統一。
裝備“萬國牌”槍械的印度士兵
當然對於底層的選民們還是要適當拿出一些東西,去刺激一下他們的民族自信心,於是就有了連續幾次下水、列裝遙遙無期的國產航母,就有了1974年開始研發、2004年後“閱兵專供”的阿瓊坦克,就有了1983年開始研發、2013年列裝後就馬上落伍的光輝戰機。
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大平頂船”
阿瓊坦克:莫迪的“閱兵座駕”
光輝戰機:“英倫祖傳”大三角翼
今天的印度就像一頭被印度教愚昧和英語優越感共同矇住雙眼的白象,在南亞次大陸上橫衝直撞,自以為天下無敵,其實就是個國際笑話。
窮兵黷武的白象(《那年那兔那些事》中動漫形象)
本文快寫完時,八月想起了網上的一個非著名段子:
俄羅斯在2006年授權許可印度生產1000輛T90S型坦克,俄方人員在印度軍隊考察完T90S的列裝情況回國後,直言不諱地說:“你一揭開艙蓋,馬上就可以知道這輛坦克是俄羅斯原廠還是印度生產,因為印度生產的坦克裡永遠都有一股濃重的咖哩味和尿騷味。後來我去了印度坦克總裝廠才知道,印度工人會在早上帶著兩個咖哩餅和一壺水鑽進坦克,然後一直到下班時再鑽出來,餅也吃完了、水也喝完了,至於還發生了什麼,大家應該都能猜到。”
印度國產T90S:車裡味太重
在八月自己的眼中,印度就是段子裡的那輛印度國產T90S坦克,表面上與世界強國同步、對周邊國家虎視眈眈,內裡卻是無比的糟爛騷臭……
未來八月也會不定期釋出拙作(個人寫作速度有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