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可能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只有60-80左右的老年人才知道。我的父親當年就在大集體幹活,記工分養家。那段日子太苦了。

所謂大集體,就是集體幹活,集體分東西,分糧食。

50-80年代土地還沒私有化,全部歸集體共有,自家只有少數的菜園?那時候一個村是一個大集體,然後分幾個小隊。

集體幹活,有隊長每天晚上記公分,男人有力氣的,最多一天10分,女的就不可能有這麼多。但是這個是很不公平的,有的出力少,跟隊長有關係就能多幾分。有的出力多卻幾分少。很多人因為工分大大出手,我的父親就是因為工分,分配不均跟人打架,把腦袋打傷了。明明幹活多卻計分少,久而久之,人們就慢慢幹,本來5個人的活,卻幹了10天。收回來的糧食,放在大集體的保管裡,然後按工分分配。

那時候沒有化肥,因為土地沒有私有化,人們幹活基本沒有什麼熱情,都是慢慢磨。所以基本幹一年,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以前的大集體,就很像我們現在幹工地的天工,你給300塊一天,他能上10次廁所,打10次水,看幾十回手機。錢老闆出了,活卻幹不動。後來老闆門就想了個辦法分包,老闆40接的,我給工人20。結果活幹的快,老闆跟工人都把錢掙了,而且老闆比以前輕鬆了,工人比以前自由了。

不管什麼模式,都是不斷的實驗中得來了,留下好的模式,壞的模式自然生存不下去。

14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大秦賦》的三個丞相:兩人毀滅各一個國家,羋啟滅秦軍二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