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我跟隨公益組織到婁底雙峰貧困山區,完成幫扶貧困學生助學走訪後,帶著敬意,來到了曾國藩故居——富厚堂。
富厚堂坐落在雙峰縣荷葉鎮(舊屬湘鄉),始建於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院子佔地很大,主體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富厚堂是由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國潢兩人共同主持修建,具有典型的明清時期的迴廊式建築風格。二樓的藏書樓曾藏書達30多萬卷,是我國儲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書樓之一,只是已沒有對遊客開放。
富厚堂又稱八本堂,依曾國藩的家訓而命名:
“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忘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雖然曾國藩生前並沒有來到這座故居,但從故居的佈局、擺設、字畫處處都透露著鮮明的“曾氏風格“,從細小之處都能感受到曾國藩是個極致自律的人,同時,他重視家教,雖然沒留多少財產給自己子孫,卻給子孫留下了為人處世之道和家族精神,以嚴厲的家風使曾家後代人才輩出,成為各領域精英中的佼佼者,讓整個家族長盛不衰。
作為晚清“中興第一大名臣“曾國藩又是一位極其爭議的重臣,近百年來,譭譽參半,褒貶不一。
貶之處在於他處理過的兩件事上,一件是早年平定太平天國起義,當時有人送其綽號“曾剃頭“、“劊子手”,還有一件是1870年辦理“天津教案“,被輿論扣上了”賣國賊“、”漢奸“的罵名。
褒之處在於清王朝從”康乾盛世“轉為末落衰敗腐朽的動亂年代,正是由曾國藩等人力挽狂瀾,整肅政風,倡導洋務運動開創了中國的近代史,出現了”統治中興“的局面,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延續了六十年。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生動地詮釋了一個持續奮鬥者的升級之道,他在家信中對其弟曾國荃回顧了平生的“四大塹”,也就是分析一生中吃過的四次“大虧”:
“餘生平吃數大塹,而癸丑六月(咸豐三年六月被趕出長沙)不與焉。
第一次壬辰年(道光十二年)發佾生,學臺懸牌,責其文理之淺;
第二庚戌年(道光三十年)上日講疏內,畫一圖甚陋,九卿中無人不冷笑而薄之;
第三甲寅年(咸豐四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
第四乙卯年(咸豐五年)九江敗後,赧顏走入江西,又參撫臬,丙辰被困南昌,官紳人人目笑存之。”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
曾國藩的“四塹”,讓我們看到一個平凡人,他寫文章一樣可能文理不通;在官場上一樣受到同僚冷嘲熱諷;在工作中一樣的困難重重。沒有聰慧天賦、沒有顯赫家世、沒有投機取巧、沒有捷徑可攀,任憑官場風起雲湧,變數無常,他都“打落牙齒和血吞”地忍讓、反省、悔悟,自修一套生存處世哲學,官至一品,位高權重。
正是這 “四塹“,成就了曾國藩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除了他強大的意志力和識人用人的能力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國藩強大的事後覆盤能力,他的習慣是每做一件事,不管成功或失敗,都會審視自己,隨時隨地進行復盤,在他家書、日記中都進行了詳細論述。
所謂的 “ 覆盤 ” 是圍棋中的一種學習方法,在下完一盤棋局之後,要重新擺一遍,看看哪裡下得好,哪裡下得不好,對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進行分析和推演。
覆盤的關鍵在於歸因,尋找自身的原因最重要,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針對曾國藩吃過的“四大塹”的每一“塹”進行拆解、覆盤。
借古喻今,以古勵今,這就是我們學習歷史,解讀歷史人物的意義所在,可以從中收穫自己的成長和提升。
歷史帶給我們的智慧如璞玉之角,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正所謂精雕細琢,方能玉汝於成。
#高效學習#
#學問分享官#
#閱讀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