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謝宇為什麼要殺他的母親?他至今沒有給出答案。
在庭審現場,他只是用一句簡單的“幫媽媽解脫”搪塞了過去。他稱自己後悔莫及,數次失聲痛哭,連著說母親的死狀“好可怕,好可怕”。
但是結合他弒母之後的生活軌跡,他整個逃逸的過程,包括嫖娼,在夜店做男模,這些行為說明他很激情放縱,充滿快樂。不像他所說的負罪感特別重。
吳謝宇父親在2010年去世,弒母發生在2015年。目前可以肯定正是因為父親的去世,讓吳謝宇在這五年間發生巨大的心理變化。
從許多人的描述中,他父親身材高大、情商高、擅長社交、體貼人、會打籃球、性格開朗活潑、不強勢,和他母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型別。
他母親的形象是“清高”、“道德潔癖”、“保守”、“自尊心強”。
吳謝宇對父親是真正的依戀,和他父親在一起的時光是真正感覺幸福的。父親的去世,讓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崩塌。是無法癒合的傷痛。
與人格潔癖的母親一起生活對吳謝宇而言,是非常痛苦且精神緊繃的,但不代表這位母親在家庭教育上存在過錯。
在吳謝宇眼裡,母親錯在:雖然父親出軌,但母親不該在父親生病後,拒絕親友幫助,導致父親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英年早逝。“爸爸不在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實際是:帶給我真正幸福的父親不在了,而害死父親的母親已經不能算是我的家人。
此外一生清貧的母親還數度掐斷了吳謝宇的人生規劃。在大三開學沒多久,吳謝宇想去國外留學,他參加了GRE考試,並高分透過GRE考試(排名全球前5%)。然而這個成績單並沒有打動母親,被她一口拒絕。
吳謝宇也許想,母親害死了父親,也打碎了我的留學夢,我還要一輩子守在她身邊,遵守著她定下的規條(曾要求吳謝宇每天報賬且報得很細),跟她生活的每一天,我都極度痛苦、壓抑,母親就是帶給我這些痛苦的源頭,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她就好了。
大三下學期,也就是2015年春季,吳謝宇下定決心弒母,開始退課,並花大量的時間完善自己的弒母計劃。 最後2015年7月11日這天,趁母親彎腰脫鞋時,用啞鈴重擊其頭部,致其死亡。
母親清高、保守、遵守教條,一生不越雷池一步,所以吳謝宇在弒母之後便反其道而行之,他交往性工作者,還向對方求婚,收藏性用品,當男模、嫖娼(一次叫兩個小姐),買大額彩票,賭博……
從弒母藏屍的冷酷手段,到弒母后和母親“人品”對著幹的墮落,再到對母親那一方親戚的借錢報復,都表明弒母本身就是他報仇計劃的一部分。
目前來看,由於公訴人提出從輕判決,吳謝宇大機率不會死刑。他說要寫一本書記錄自己的人生,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死刑或者不死刑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能否深入瞭解到這樣一個世俗眼中“成功”的孩子為何會走上這樣一條道路,從而避免更多的悲劇,才是比死刑更有意義的事情。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對於吳謝宇案是這樣評析的:吳謝宇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餘的應付現實、應對各種人。但他的內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想必他母親至死都沒明白:兒子為什麼要殺她?想必他的父親在天之靈也在追問:我怎麼養出這麼一個兒子?最後只想說:人人養兒盼聰明,其實,聰明兒女更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