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近日,一段男孩毆打外國女孩的影片衝上熱搜。被打女孩的媽媽把剪輯過的影片發到網上,並爆料男孩不僅打了女孩,還衝她大喊:”死老外,這是我們中國地盤,滾出中國!“當時,男孩的爸爸也不肯道歉,態度咄咄逼人,讓女孩媽媽直接去報警。

影片一出,媒體用聳人標題一帶節奏,網友紛紛站隊。有人指責男孩父親教育有失,也有人認為這對父子給中國人丟臉。結果子彈飛了沒一會兒,反轉就來了。

打人男孩的媽媽放出完整監控影片,男孩是先遭到四個外國女孩推搡、比中指挑釁等欺負後,才衝上去打人的。因為監控錄影沒有聲音,所以那句”讓老外滾“的話也無從談起。其實,我們現在想想,那句話也不像一個小孩子能說出來的。

自從進入網路媒體時代,我們就經常在站隊表態後,被接續而來的真相打臉。許多媒體不再遵守新聞要客觀、完整、真實的基本要求,故意混淆視聽、帶節奏、煽動民眾情緒。他們收割完一波鉅額流量後,反手就闢謠,讓事情反轉,再撈一批流量。至於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他們根本不會在乎,”吃人血饅頭”幾乎成了行規。而我們大眾的態度就像個不倒翁,被媒體推帶得一會向左倒,一會兒向後傾,暈頭轉向中就被媒體給忽悠了。

第一次也就罷了,為什麼之後我們還常常被媒體忽悠,迫不及待地表態呢?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媒體“大忽悠”是怎麼帶節奏的。

比如這次男孩毆打外國女孩事件,孩子間小小的衝突,卻衍生出許多話題:種族排斥、家庭教育、以強凌弱、性別差異等等,任何一個都會讓我們有感而發,忍不住站隊表態。

那我們為什麼總會為陌生人的事牽動情緒呢?說到底,媒體其實是掌握了人性密碼,利用了我們的心理慣性。

02心理投射

我們之所以看到一個事件會有感而發,是因為“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指一個人將價值觀與情感好惡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

比如一個喜歡算計別人的人,他就會認為別人也在算計他。

比如小孩子發生衝突,一個孩子把另一個打了。打人孩子的家長卻態度蠻橫,給被打孩子的家長留下了惡劣印象。之後,她會對類似的行為深惡痛絕。當她看到上述那件新聞後會義憤填膺,顧不上細究事情真相,就去譴責打人男孩的父親。

媒體炒出的每個話題,都能讓我們找到投射物件,不自覺地迅速做出判斷。

投射效應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認知偏差。克服投射效應,需要我們一分為二地去看待自己與他人。每個人的處境情況都不同,豈能一概而論?

03溫柔對待世界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樣一句話:每當你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要切記,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所有的條件。

藏族男孩丁真火了以後,有很多人噴他講不好漢語,沒什麼文化。他的成長環境和生活軌道,你不曾經歷。以你之所長,比他人所短,又有何意義?

不要批評孩子弄不懂一道簡單的加減法,你認為的聰明,在他們看來卻太過僵化和無趣。

不要鄙夷別人的舉止粗俗,不講分寸,你認為的優雅,在他們看來卻少了人情的純樸和溫度。

我們要尊重差異和理解不同,溫柔地看待世界。

我們可以表達態度、抒發觀點,但請先耐心弄清事實,理性客觀地看待別人與自己的不同。

2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最嫩的95後型男,腱子肉充滿藝術感,人魚線、子彈肌令人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