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說到艾薩克.阿西莫夫,最有名的當屬他提出的機器人三定律,幾乎奠定了後來所有機器人科幻的基調。偉大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探討人類的終極命運問題,作為科幻小說巨匠的艾薩克.阿西莫夫自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基地系列七部曲》裡,他雄心勃勃地描繪了人類未來約4萬年的歷史,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進化史。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定律

《基地》起源於阿西莫夫在1942年寫的幾個短篇科幻小說,以新奇的科學想象深受讀者喜愛。因此,阿西莫夫乾脆一鼓作氣推出了三本《基地》小說,分別是《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在這個時期,年輕的阿西莫夫是一個純粹的科幻作家。從小說中,讀者可以感受到阿西莫夫對科學的遵從和信仰。

約30年後,在1980年代,晚年的阿西莫夫又續寫《基地》系列,分別發表了《基地邊緣》以及《基地與地球》,這兩部小說一脈相承,講述了基地計劃執行500年之後,基地已經大獲全勝,一位年輕的基地人崔維茲對基地計劃產生疑問,因此在銀河系中不斷尋求答案,直至找到人類的母星——地球。這兩部小說作為《基地》的後傳,帶有濃烈的對人類命運的思考意味。這個時候的阿西莫夫不像是一個科幻作家,更像是一個思想實驗家。在他的小說裡,他將人類社會各種演進的可能一一羅列。有的科技高度發達,然而為維持平衡又極端殘忍;有的表面是世外桃源,實際上為保持“原生態”不惜殺害外來者;而大多數的人類文明最後都隕落了……

基地

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阿西莫夫又連續創作了《基地》前傳兩部小說《基地前奏》和《邁向基地》。在《基地前奏》中,阿西莫夫將《基地》系列和他最著名的《機器人》系列小說關聯起來,讓一個名叫丹尼爾.奧利瓦的機器人成為暗中引導人類重建文明的“救世主”。而《邁向基地》開始思考人類的精神力量,認為在純科學之外,精神力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至此,阿西莫夫的基地計劃完整地展現出來:在舊銀河帝國滅亡後,位於銀河邊緣的第一基地透過物質科學建立新的銀河帝國,而第二基地利用精神力量在暗中控制各個世界的人類精英,使人類不至再次走上文明衰退之路。

對於阿西莫夫的評價認為,他是溫和專制主義的信徒,這也許是真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阿西莫夫從20世紀40、50年代對科學的信心轉向80年代的溫和專制信仰,也可能是阿西莫夫一生思考後的真知灼見:人類的未來,是物質力量加自由意志(第一基地),還是精神控制下的和平發展(第二基地),亦或是在機器人幫助下,建立基於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的全體人類融合一體的集體意識(蓋婭行星),阿西莫夫透過基地後傳中的主人公崔維茲做出了選擇。

在《基地邊緣》中,蓋婭行星誘導崔維茲在第一基地、第二基地和蓋婭之間做出選擇,崔維茲選擇了蓋婭。但他似乎還不夠確定。從崔維茲最後向杜姆解釋為什麼選擇蓋亞路線,其原因只是為了規避選擇其它兩條路線所帶來的即時結果:戰爭。這很難說不是包括阿西莫夫在內所有理性人的內心獨白:只要能夠規避戰爭,就讓目前的情況繼續下去吧,以後再說。既無奈又茫然的選擇。所以這才引出《基地和地球》崔維茲一心想要去地球尋求“答案”的故事。

然而到了《基地和地球》,選擇已經是確定無疑的,人類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按照蓋婭行星的方式改造整個銀河系,直至建立蓋婭星系。崔維茲最後說到:“銀河系並不等於宇宙,宇宙中還有許多其他星系。……萬一侵略者來到,他們必能找到挑撥人類內鬥的方法。……唯一真正的防禦策略,就是形成無法由內部突破的蓋婭星系,遇到侵略者來犯時,我們才能發揮最大的力量。”他堅信蓋婭是人類應該進化的方向,這是因為他相信只有將全體人類合併成一個整體,才能抵禦來自銀河系外文明的進攻。

對於堅信個體絕對自由主義的人來說,這個結論似乎很難接受。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實際上並不難理解。人類力量的核心是什麼呢?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力量。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以高階意識為基礎的精神紐帶將更多的人團結成為一個群體。古往今來,無論是宗教、意識形態、民族國家認同,誰能夠透過一種思想或組織形態,團結更多的人構成統一體、更有效地發揮這個統一體的作用,則能夠取得勝利。在《基地》的世界裡,這種統一一切的力量最終變成了集體意識。

其實,透過今天的網際網路,可以一窺這個集體意識社會的形態。從計算機資訊系統的角度看,所有的人實際上是網際網路這個大系統的一個節點,產生資料、傳遞資料、執行命令。比如一個人上網瀏覽網店,由於系統已經掌握他的基本數字特徵,因此推送給他感興趣的商品,下單或不下單,又會產生新的資料,傳送給系統,系統在下一次互動中又會給出更精準的推送;看微博、抖音,也是如此,看什麼,實際上取決於系統給你推送什麼,你的瀏覽資料最終又成為系統決策的依據;2016年美國大選時,英國“劍橋分析”公司透過研究Facebook上的使用者資料,有針對性地誘導選民支援川普。所有這些和集體意識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受限於目前的科技,還不能做到蓋婭行星那個水平。

在網際網路中人只是一個節點

當然,阿西莫夫在小說中仍然流露出一絲猶疑,蓋婭行星還是屬於人的集體意識。如果是非人呢?比如書中提到的人類進化的一支——索拉利,他們已經進化成為懂得轉換能量、雌雄同體的異類。《基地與地球》的最後,崔維茲信心滿滿地相信人類可以通過幾個世紀將銀河系改造為具有集體意識的蓋婭星系,“與此同時,菲龍這個懂得轉換能量、雌雄同體的異類,正以深不可測的眼神望著他。崔維茲並未低頭迎向那對深沉的目光。”

也許,有關終極命運的探索,可能都是無效的。除了此時此刻的現實和選擇,任何預測恐怕都是虛妄。在這個意義上,做什麼比想什麼更重要。

7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1965年打造的未來怪獸—太空飛船運輸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