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是尊嚴重要,沒有金錢就沒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錢,就沒有尊嚴了。"

金錢也許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確實是萬萬不能的。物質社會金錢是進行物品交換的重要媒介,當今世界上似乎沒有哪一個國家還能夠像原始社會那樣直接進行物物交換,而不用貨幣作為媒介的。

不僅個人需要金錢來支撐起自己的行動,同樣一個國家也離不開金錢來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國防需要金錢,民生需要金錢,國家方方面面的發展都需要金錢來支撐。

許多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沒錢的尷尬處境,有些國家只能夠搜刮自己本國的民眾,讓自己國家的人民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

歷史上,韓國正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創造了"漢江奇蹟",成為了亞洲四小龍,為韓國經濟的騰飛,以及成為亞洲少數的發達國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是,誰又能知道,韓國為了"漢江奇蹟"付出了多少代價?要發展,還是要尊嚴,這是上個世紀擺在韓國面前不得不做得選擇。

最終,韓國選擇了犧牲尊嚴來換取發展的機會,最終在1965年同日本建交外交關係,隨後展開經濟合作,引進日本的資本來幫助本國實現經濟的發展。上個世紀60年代的韓國政府究竟做了一番怎樣的掙扎才決定犧牲尊嚴來獲取發展?

一、韓國的發展困局

眾所周知,韓國與日本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多次衝突,甚至戰爭。歷史上日本曾經多次入侵朝鮮半島,而與日本隔海相望的朝鮮南部地區更是深受日本的迫害。

近代以後,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完成了由一個農業國家向準工業國家的轉型,國力遠超韓國,隨後韓國更是一度淪喪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二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才恢復獨立。

二戰結束之後,美蘇冷戰格局形成,美蘇兩國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範圍以及增加緩衝地帶,分別在朝鮮半島上扶持起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朝鮮半島以三八線作為劃分線,劃線而治。北方是由蘇聯扶持起來的朝鮮政權,南方則是由美國扶持起來的南韓政權。雖然韓國是由美國人一手扶持起來的,但是剛開始美國人似乎對於韓國並不怎麼重視。

原先,美國曾答應李承晚政權在韓國建立之後,會幫助韓國訓練至少三十萬人的軍隊,以幫助韓國抵禦可能來自北方的進攻。

但是,直到朝鮮戰爭爆發,韓國軍隊的數量不過十萬人,並且武器裝備相比較北方政權顯得十分落後。

不僅武器裝備上落後於北方就連經濟發展也比北方要落後。在日本殖民朝鮮時期,就對朝鮮半島南北部進行了明確的產業劃分。

對北方重點開發,主要的工業和城市都集中在了北部地區,北方的工業化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都比南方要好。而南方則屬於農業區,主要發展農業,進行原材料生產,只有簡單的初級加工製造業,城市化水平也比較低。

原先,在韓國政府成立之初,美國允諾可以提供給李承晚政府一定的發展資金用來發展經濟,可是,由於美國堅持先歐後亞的方針。

所以將主要的資金都投入到了歐洲的經濟恢復上,所以能夠投放到亞洲的資金都比較有限,加上美國政府認為李承晚政府貪汙腐敗嚴重。

害怕這筆資金會被韓國政府官員中飽私囊,因此,遲遲沒有提供給韓國政府足夠的發展資金。加上,後來朝鮮戰爭的爆發,韓國的經濟發展更是陷入了停滯的狀態。

因為朝鮮戰爭初期,戰爭基本上是在韓國境內進行的,所以對韓國原有的工業和農業都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大量人口的傷亡和逃亡、以及農田的荒蕪、工廠的停工、大量美國物資的湧入,都對韓國原本十分脆弱的經濟造成了極大地衝擊,韓國國內的總體發展形勢到戰爭後期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嚴峻的地步。

儘管在戰爭中也客觀上出現了短暫的經濟繁榮現象,但是隨著戰後大批美軍的撤軍,韓國的經濟又陷入了停滯的狀態。如何讓解決韓國民眾的溫飽問題,成了韓國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二、朴正熙的化緣之路

朝鮮戰爭後的朝鮮,最常見的畫面就是倒塌的房屋、荒蕪的農田,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人民。那時候韓國人民的年均國民生產總值只有67美元,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經濟的凋敝,引起了社會的動盪不安。由於李承晚及其之後的繼任者都沒有將恢復經濟發展生產當做戰後的頭等大事,因而引起了韓國人民的強烈不滿。

1961年,朴正熙透過軍事政變上位,成為了韓國的掌權人。上位之初,朴正熙就以雷霆手段鎮壓了國內的反對勢力,迅速平息了動亂風波。之後,又密切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取得了美國的支援。

為了能夠爭取到民眾的支援,同時也為了能夠提高韓國自身的綜合國力,朴正熙將經濟發展作為了首要任務。

為此,朴正熙在1961年末就制定了一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旨在透過以自有企業為基礎,政府直接參與並給予關鍵企業和行業支援,在短時間內迅速培養和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企業。

朴正熙的五年經濟發展計劃主要涉及的領域都是重工業,而重工業不同於輕工業見效快,投資少,重工業往往需要投入的資金都比較大並且需要經過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夠見效。

而戰爭之後的韓國,最缺的就是錢,韓國的外匯儲備一度只有幾千萬美元,而朴正熙的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的資金卻高達上億美元。朴正熙為了推動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可以說是拼盡全力,可是還是面臨著嚴重的資金缺口。

除了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也是韓國所欠缺的。朴正熙為此只能求助外援,而美國和西歐國家正是朴正熙優先求助的物件。

但是,美國拒絕了朴正熙的請求,美國認為韓國的潛力有限,而且遠東地區,日本已經實現了經濟的恢復,有能力成為遠東地區抵禦蘇聯的橋頭堡,為了減少在遠東地區的投入。

同時也減少自己在經濟領域上的競爭對手,因此在朴正熙一開始請求經濟援助的時候,就表示愛莫能助。

眼見美國方面求助無望,朴正熙只能寄希望於西歐。當時,西歐經過馬歇爾計劃的幫助,在經濟上已經恢復過來,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加上當時西歐主要國家和韓國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裡的戰友,有可能給予韓國援助的可能。

1964年,朴正熙帶著一眾高官到西德進行訪問,訪問的主要目的就是求援。會談前,朴正熙就和西德總理進行了私人訪問和會談。

在會談中,朴正熙不停地講述韓國遭受日本殖民的悲慘歷史,以及民族割裂的傷痛,韓國人民生活的艱辛和不易,希望藉此打動西德總理,爭取到經濟援助。

西德總理聽完朴正熙聲淚俱下地講述之後,說了一句令朴正熙意想不到的話:和日本握手吧。朴正熙疑惑問道:怎麼好端端說起韓國和日本的關係來了?

西德總理表示:法德也是世仇,但是如今已經握手言和了,雙方共同合作,已經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果。

希望韓國和日本也能夠摒棄前嫌,共同合作,實現更好的發展。最終,朴正熙也只能兩手空空回到韓國。不過,西德總理的話也給了朴正熙一個新的方向,那就是是否考慮向日本求援?

三、放下尊嚴,爭取援助

自從韓國建立後,與日本的外交關係一直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冷淡,儘管美國一直在中間居中調停,卻沒有取得什麼好的成果。

因此,朴正熙一開始就沒想過從日本方面取得經濟援助。不過,在美國、西德等國求援的不順利,也讓朴正熙不得不重新考慮是否跟日本求援。

日本在二戰後,經過較長時間的恢復以及美國的大力扶持,經濟發展恢復十分快,比戰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完成了工業國家的轉型,綜合國力與日俱增。

尊嚴還是發展,成了朴正熙不得不做的選擇。最終朴正熙選擇了放下尊嚴,謀求發展。朴正熙清楚韓國再不得到發展,國家很有可能就走向滅亡了。

日本對於韓國政府的主動示好,也做了積極地迴應。當時,日本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時期,需要轉移一些低階產業來實現新的發展。

同時,日本也清楚,如果韓國國力過於弱小,那麼就很難抵禦來自北方的進攻,而日本就不得不成為抵禦蘇聯的橋頭堡,直接面對蘇聯的威脅。唇亡齒寒,這是現實的考慮。

無論是出於現實發展的需要還是國家利益的需要,日本都希望透過增強韓國的實力,來更好降低自己所需要承擔的風險。

朴正熙先是在私底下與當時的日本政府在私底下進行接觸,看是否可以就經濟援助達成一致。韓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商談之後,最終達成了初步意向。

韓日雙方各取所需。韓國政府不再強烈要求日本對過去殖民朝鮮的歷史做公開道歉和賠償,以及放棄了一部分國家利益,如獨島的歸屬問題以及韓日領海線的劃分。

日本也答應對韓國給予最大的經濟支援,幫助韓國在短時間內建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和提供足夠的發展資金。

最終韓日兩國在1965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恢復了正常的外交關係。隨著外交關係的正常化,韓國獲得了來自日本的大筆資金注入,同時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隨之而來。截止1970年,日本在韓國投資了超過140個工業專案,日本資本一度高達韓國接受對外資本的50%。

韓國的經濟發展也由此騰飛,國民生產總值不斷翻倍,增長速度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工業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極大的提高。

1961年,韓國出口總值不到5千萬美元,1967年,韓國出口總值高達3億美元以上。

大批的工廠和企業如雨後春筍不斷地冒出來,國家的稅收不斷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人民的基本溫飽問題得到解決。

尊嚴和發展,朴正熙選擇了發展,這是他當時不得不做的選擇,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朴正熙的選擇應該是對的,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蹟。

韓國的經濟實力也不斷增強,成為顯赫一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朴正熙曾說:我從來不怕別人向我的墳墓吐口水。可見,朴正熙是一個勇於做出抉擇,併為自己選擇負責的人。

從韓國選擇放下尊嚴,選擇接受日本援助的歷史中,蘊含著許多的寶貴經驗可以供世人借鑑和學習,更可以給出於渴望謀求發展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參考!

9
最新評論
  • 購得日本70萬平方公尺小島的中國女子是誰?
  • 《今夕何夕》:一見馮夕誤終身,不知龐鈺是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