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從佛教徒口中聽見阿彌陀佛四個字。無論莊嚴法會還是日常活動,無論是見面問候還是臨行告別,這個詞幾乎時時刻刻都掛在他們的嘴邊,甚至普通人也將其視為消災辟邪的咒語,偶爾也會叨唸一番。
那麼阿彌陀佛倒是是個什麼佛,這個詞究竟有什麼含義,它又為什麼會成為佛教徒的口頭語呢?
要講清楚這些,就有必要說說佛教的歷史。
早期佛教喬達摩·悉達多本是印度北部一個國家的王子,自小在王宮中長大並且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25歲那年,外出巡遊的他第一次見到了城外的疾苦。為了尋找解脫痛苦之道,他開始四處遊學拜師,並苦行多年,最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為佛陀並創立佛教,被尊稱為釋迦牟尼。
所謂佛是佛陀的簡稱,而佛陀是梵文बुद्ध(Buddha)的音譯,直譯為覺悟之人,而佛教的本意是佛陀的教化,而非拜佛的宗教。
因此最初的佛教中其實沒有神明。任何人只要悟得其道便是佛陀,所以佛陀是覺悟的眾生,而眾生是未覺悟的佛陀。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初衷是想讓眾生透過悟道來除去心中的苦惱,實現一種解脫。因此佛教更像是一門哲學。
釋迦牟尼佛
但在釋迦牟尼圓寂後,情況發生了變化。他的信徒們在將他的思想進行傳播的過程中,為了招募信眾並擴大影響力,開始融合印度本土的婆羅門教,將佛教賦予了神化色彩。而隨著信眾的進一步增多,教派內部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分歧,不同的派別因此產生。
宗派演化首先是大乘與小乘之爭。初期的佛教側重於信徒自身的解脫,而部分佛教徒認為不應該只滿足於解脫自我,更應該度化他人。他們將自己的佛法稱為大乘佛教,而稱其他派別為“小乘”。因大乘佛法多向北傳播,因此也可以籠統地稱其為北傳佛教,被其稱為“小乘”的佛法則多為南傳佛教。
值得注意的是“小乘”這個稱呼帶有鄙意,因此並不被南傳教派接受,今天的南傳佛教多自稱“上座部佛教”。
北傳的大乘佛教也進一步產生支派。佛教本為公開講法傳道,但一些宗派選擇將儀式和修行方式進行一對一秘密傳授,後來被稱為密宗,而相對於密宗的其他派別則稱為顯宗。
密宗有三大支派,一支流入西藏,稱為藏密,是藏傳佛教的主流;一支流入雲南,稱為滇密,曾受到大理段氏政權的青睞,一度成為國教,但在元軍入侵後衰敗;最後一支流入中原,並在唐代興盛,因此被稱為唐密,唐密後來在中國衰退,卻在日本進一步興盛,對日本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日本動漫《孔雀王》和《天空戰記》中都有大量涉及密宗的內容。
藏傳佛教僧侶
除了密宗,傳入中原地區的大乘佛教還衍生出七個宗派,分別是天台宗、三論宗、律宗、淨土宗、法相宗、禪宗與華嚴宗。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宗派逐漸式微,只有兩個宗派成為今日佛教的主流,這就是禪宗和淨土宗。
而如今流傳最廣,最為普遍佛教宗派的便是淨土宗,而這一宗派的興盛,與阿彌陀佛的廣為流傳有著直接的關係。
淨土崇拜淨土,是指清淨,沒有汙染的莊嚴世界。
佛教由釋迦牟尼創立開始發展至今,已經演化出了極為龐大和複雜的神話理論體系。
按照現今的佛教理論,人死之後並不會消亡,而是根據生前所做的事蹟在六道之間輪迴。六道即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天道、人道和修羅道被稱為三善道,另外三道則稱三惡道,而若潛心修行並修得正果,那麼便會超脫輪迴,不再轉世,從而得到解脫。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存在著十惡和諸多煩惱,眾生受其干擾,往往無法專心修行,而如果能夠往生到清淨且沒有三惡道存在的淨土之中,便可以隔斷這些雜事專心修行,也就可以早日脫離輪迴之中。
描繪淨土的藝術作品
對淨土的嚮往,便是淨土崇拜。
最初對淨土的崇拜只是希望來生可以更好的修行,但後來的淨土崇拜慢慢變成了對淨土本身的嚮往,將淨土視為類似於基督教天堂的地方。
根據大乘佛教的理論,淨土乃是佛的福慧與悲心生出,因此有佛的地方就有淨土,所以淨土並非只有一處。除了西方極樂淨土外,還有兜率淨土、淨琉璃世界,妙喜世界等等淨土。
其中對極樂淨土的崇拜,便是淨土宗。
但淨土如此眾多,為何偏偏只有淨土宗流傳如此之廣呢?
這與往生的條件有關。
往生條件此時的佛已經不是原始佛教理論中的佛,他已經具備了類似於神力的超自然力量。
因此只要眾生髮願,那麼便有可能借助佛的力量,來世往生到淨土之中,也就是所謂的“他力本願”。
但往生淨土的原理雖然一致,往生條件卻不盡相同。
比如對應西方極樂世界的東方淨琉璃世界,它是藥師琉璃佛所在的淨土,想要往日至此需要兩個條件:
唸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唸誦藥師灌頂咒。藥師琉璃佛
而同樣位於東方的妙喜世界,是阿閦佛(不動如來)所在淨土,想要往生至此則需要:
唸誦不動如來名號誦讀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修不動如來願行,善根迴向願生妙喜國修菩薩六度,善根迴向願生妙喜國願學般若波羅蜜得如來薩婆若智願當來得見不動佛剎諸菩薩眾,與眾菩薩一同修學。願見具大慈悲的、求菩提而出家的、舍離二乘心的、諦住於空的、唸佛念法念僧的菩薩願當來得見與成就不動如來的光明而成大覺願當來得見與成就如不動佛剎聲聞眾。願當來得不動如來說法莊嚴功德力。相比之下,難度高出許多。
再看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1.唸誦所在佛的名號;2.沒了。
沒錯,只需唸誦佛號即可,這就是淨土宗得以廣納信徒的關鍵,因為簡單。
而住在西方淨土中的這位佛,便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但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嚴謹。因為念誦佛號僅僅是可以往生淨土,想要解脫仍舊需要修行,與其說是取巧,倒不如說只是換了一種方法而已。
雖然面對批判,但淨土宗依然存活下來並發展壯大,因為他吸納了大批的信徒。
佛教傳入不久,道教便在中國興起,其後伊斯蘭教,拜火教,景教紛紛傳入,爆發了一場搶人大戰。
信徒是宗教興盛的基礎,一如今日粉絲對自媒體人的意義一般。而太高的入教門檻會將信徒拒之門外,此時簡便易操作的淨土宗顯現出其強大的競爭能力來。
淨土宗自宋代開始興盛,到了明朝初年,已經形成“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面,並在其後超越禪宗成為佛教主流,廣泛傳播至日本與韓國,甚至影響到了越南。
而阿彌陀佛的佛號也隨著淨土宗信眾的唸誦廣泛流傳開來,逐漸成為佛教的標誌性詞彙,走進了每一個信徒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