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陷入低谷。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恢復和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然而,澳政府卻始終不能用正確態度正視兩國之間出現的分歧,從而導致兩國關係的停滯,並且朝著更加不確定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反制。毫無疑問,中國必然會為澳方損害自身國家利益而發起反制。中國在與澳大利亞的分歧中,始終保持著相對的剋制,然而澳方卻一意孤行,完全無視中國的利益和呼聲。這種情況下,中國提出反制措施合情合理,況且中國政府一向尊重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倒是澳方一直無視國際關係準則,甚至將經貿、科技、投資等問題政治化,區別對待中國企業,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澳政府服軟。莫里森曾在媒體表示要和中國好好談談,但是隔天澳政府官員便“威脅”要將中國告到WTO,而這位官員正是現任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有澳媒報道,莫里森將要重組內閣,出於改善與中國關係的考量,莫里森將任命原丹·特翰擔任貿易部長,此前他的職務是教育部長。此舉被視為,莫里森尋求改善與中國關係。因為一旦中國實施反制措施,澳大利亞將無疑遭受巨大損失。莫里森並不傻,雖然他在政治上表現得極其不專業,但一旦牽涉到銀子,就不淡定了。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
中國一向主張政治是政治,貿易是貿易。而澳大利亞卻始終把政治與其他領域掛鉤,特別是對待中國,這種做法表現得愈加明顯。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既要在經貿領域獲利,又想佔領政治話語權,倒是完全符合西方一貫的強盜邏輯。一旦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況且還是一個利己的壞習慣。
澳大利亞在陸克文執政時期,曾與中國有過一段“蜜月期”,正是得益於這段時間中澳關係的快速發展,中國逐漸成為了澳方最大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也從這些貿易中獲取了鉅額利潤。可以這樣說,中澳關係,和則雙贏,鬥則兩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