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電影《芳華》,我看了兩遍,劇中主人公的經歷與愛情令人動容,電影《芳華》最後一句臺詞“ 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更是令人陷入沉思……

一部好的作品,有人物,有故事,不用刻意去粉飾太多的情緒,卻讓看的人從心底燃起一種悲傷。《芳華》本身在訴說別人的一生,看完更多的是傷感而不是淚目,不像看了一部用力過猛的催淚電影,這種悲劇,是最高階的。

看完《芳華》,我們把黃軒飾演的主人公劉峰定義為好孩子、好人。主要因為以下幾點:做夢都想去上的大學,有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讓;戰友讓他帶去修的手錶,太過名貴沒人敢修,他便自己研究後修好了;戰友結婚,為了給他省錢,他自己買材料親手做了兩個沙發;南方的女戰友,不喜歡吃餃子,他就煮掛麵給她吃;食堂煮破沒人吃的餃子總是他主動打來吃;就連豬跑了,別人也第一時間是叫他來幫忙。他竭盡全力地幫助所有人,大家也熱情地叫他活雷鋒。可好人總是難做。劉峰的善良在渾濁的背景下,顯得那麼單薄和活不下去。

他喜歡文工團的女獨唱,那個叫林丁丁的姑娘。在一次“衝動”的告白後,劉峰嘗試擁抱林丁丁,卻不幸被路過的男戰友撞了個正著。男戰友們看到後的第一句話是:“好哇,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蝕活雷鋒! ”林丁丁怕這樣傳出去,自己就算跳到黃河也難以洗清了,只好向組織告發:劉峰是主動強行“觸控”她。而這次不大不小的“觸控事件”卻成了劉峰人生的分水嶺:他被下放連隊,隨即參加戰爭,戰爭中一心尋死卻落到終身殘疾,之後的他,退伍還鄉,生活潦倒。下放連隊前,之前受他幫助的戰友,一個都沒來相送。轉業後的劉峰來到海口,不再是戰鬥英雄,也不再是雷鋒楷模,他只是底層一個最不起眼誰都可以欺負的殘疾人。

不知道這算不算一個悲劇?魯迅曾經這樣解釋悲劇: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但《芳華》的每一個悲劇,都有一段美好的過往。它告訴我們的是:我們選擇做一個好人,選擇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而只是因為這是對的。

美國有一個兒童心理學家,專門主持兒童電臺,並回答孩子們提出來的問題。有一天,一個叫Alice的六歲小女孩打來電話問了一個問題。她問,我是個好孩子,我弟弟是個壞孩子。爸爸媽媽要求我們每晚9點上床睡覺,每一次我都很聽話,按時上床。可弟弟卻不聽話,每次要一個蘋果才肯上床,而他居然每次都能得逞。我也想要一個蘋果,但父母從來不給我。為什麼弟弟是個壞孩子,他總能得到蘋果,而我是個好孩子,卻總得不到蘋果?這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被這個問題問住了,他誠實地告訴Alice,很抱歉,我現在不知道。如果有一天知道答案了,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你。

一晃三年就過去了,那天,他去參加一場婚禮。婚禮上,緊張的新郎將本該戴在右手的戒指戴在了新娘左手。神父為他解圍說:孩子,她的左手已經完美無瑕了,你戴在她的右手吧。心理學家這才恍然大悟。他迅速離開婚禮,回到電臺,叫停了所有正在播出的節目,開始呼喊Alice的名字。

他說:Alice你在嗎?你在收音機前嗎?你還記得3年前的問題嗎?我很抱歉,你現在9歲了,我才有了答案。我希望你能認真聽,希望你不要再為壞孩子得到蘋果而耿耿於懷。壞孩子雖然得到了蘋果,但其實你得到了上帝最好的禮物,那就是你是個好孩子。

這就是著名的“上帝不獎勵好孩子”。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平安夜分手!脫歐是大英的新起點還是國運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