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1:現在,莎莎的俄羅斯家人們都已經用上了微信。2:在俄羅斯的某些大城市也已經開始有了微信支付。3:微信等移動支付手段已早早抵達邊陲城市,打破和重構黑河人的生活方式。

2011年,黑河的夏天特別熱。

莎莎一家坐了四天三宿的火車,從託木斯克到布拉格維申斯克。接下來,還要再從布拉戈維申斯克坐船到黑河——聽說只需要十分鐘,就能到達對岸的中國。

這個俄羅斯姑娘和她的中國丈夫上了船。他們身上掛滿行李,臉上佈滿了密密的汗珠,琢磨著綿長江岸線上順勢生長的房群,到底哪個是接納他們的——雖然瞧著都一樣。

她只不過轉身看了一眼剛剛離開的俄羅斯,再回頭,黑河岸邊的那些房子已經近在眼前。下船的那一刻,原本在她胸前的嬰兒揹帶中酣睡、八個月大的兒子開始哇哇大哭,像是知道告別就在此時。

成為“俄媳婦”

中秋過後,黑河的氣溫便不再顧及人的感受,早市小販上文化街擺攤上貨,都得摸著黑開工。黑河人的一天從逛早市開始,六點準時開市。天冷颼颼的,有的商販懶得吆喝,就把微信收款碼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不愁沒人上前挑選。

剛送完孩子上學的莎莎正要去早市買菜。路上,她就尋思著買點茄子和土豆,給孩子做茄子醬。早市的菜攤挨著,跟他們每家都買熟了,選誰也不得罪人。她走向人少的攤檔,蹲著一手揀菜,一手掃碼,還一邊和商販嘮了起來——這一口大碴子味的的東北話,要不是看她的長相,莎莎給人的感覺,更像個純正的東北姑娘。

早市上,莎莎用微信掃碼買東西

莎莎是一名中國“俄媳婦”,在黑河生活已有8年。但這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她在更早的時候學會的。上世紀90年代,中俄雙邊高層對話日漸通暢,俄羅斯對外開放國內市場,為中國輕工產品進入俄羅斯市場提供了歷史機遇,邊境貿易迅猛發展。

2001年,中國商城開進了莎莎大學所在的城市,俄羅斯中部的託木斯克。託木斯克州也是俄羅斯的教育聖地和科技中心,大學生濟濟。正逢假期,莎莎準備回老家——一個距離託木斯克市350公里的小鄉村陪喬爾卡(音譯),可能在地圖上也無法找到它的位置。當地人以農為生,主要種植土豆、小麥和大豆。而莎莎家裡不僅種植糧食,還有一個牛場,平時回去她都要幫著父母一起打理。

莎莎的兒子,背後就是新西伯利亞鄉村的老家

然而同學們打算放假去商城打工,並邀著她一塊去,她們聽說這座來自中國的商城,不光是東西便宜,提供的崗位條件也很誘人。“我尋思著賺錢挺好,給父母打了個電話,說假期不回去了,我去掙點錢”,就這樣,莎莎第一次走進中國商城。

商城裡主要做服裝生意,這類輕工業製品在俄羅斯人眼裡一向是白菜價、好東西。在沒有翻譯App、移動支付的年代,做生意還得依靠“你推銷我詢價,你開價我砍價,你拒絕我走人”這樣的場景話術包,因此中國商人很樂於僱俄羅斯人做店員,有利於銷售。

無論是俄國人還是中國人,如果能掌握對方的語言,對生意總歸是有好處的。“哎呀媽呀!老便宜了!”“必須的!”這兒的中國人基本來自東北,莎莎覺得中國文化很有意思,靠自學掌握了東北方言的精髓。

這座熙來攘往的商城,不僅給了她謀生的技藝,也給她帶來了愛情。2004年,莎莎遇見了中國商人張巨集江,兩人墜入愛河,並在四年後攜手走入婚姻。

他們早年一起經商,收益不錯。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這個剛剛組建的家庭,在兒子降生8個月後,他們決定回到中國。

張巨集江也不是黑河人,之所以在黑河落地生根,一方面是這裡有可投靠的親戚,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黑河得天獨厚的好位置,方便妻兒回俄羅斯更換籤證。

黑河坐落在中俄邊境線上,與對岸的布拉格維申斯克市(簡稱布市)最近處不過750米,有“中俄雙子城”之稱。這裡與她的家鄉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大街上隨處可見俄羅斯人,中國字招牌的下方一定有俄文,幾乎每個當地人還會那麼幾句俄語。

即便如此,中俄之間的差異依然給莎莎的生活帶來了一些不便。最開始,除了丈夫家的親戚,莎莎在中國幾乎沒有朋友。當地的俄羅斯人多是遊客,不是居民,俄羅斯的通訊工具也無法在國內使用。

時值微信誕生元年,人們欣然接受這一新型通訊工具的出現,儘管他們並未意識到它將徹底改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莎莎在丈夫的指導下學會使用微信,她一有機會也會向俄羅斯的家人和朋友推薦微信。現在,莎莎的俄羅斯家人們都已經用上了微信,雖然,他們的微信裡還只有一個聯絡人。

移動網際網路,還讓來自異鄉的莎莎擁有了進入更多社交場景的機會,得以結交新朋友。她加入了不同的群聊,比如工作群、兒子學校班群等等。

每天她從早市回來,先清潔、澆花、記賬,料理好家庭的大小事務。如果還有一點空閒時間,她會和俄羅斯的家人朋友微信視訊,或者刷刷朋友圈。有快遞要寄,莎莎直接掏出手機掃碼支付運費;家裡要交電費,微信直接生成賬單。

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微信陪伴她度過瑣碎的家長裡短,她也見證了微信支付的成長:“2014年有了微信紅包,2015年10月後才有的微信轉賬,我記得很清楚。朋友原來給我微信轉個1000老費勁兒了,都只能200一個紅包,200一個紅包地發。”

“不過微信里老多功能我都沒有——因為我是用護照註冊的微訊號兒。”莎莎略帶惋惜地說。開啟微信支付頁面,會發現她的介面確實比大家的簡單很多,看不到零錢通等功能。

儘管如此,莎莎對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還是非常滿意。她時常過去對岸的布市給家裡採購俄羅斯商品,對岸支援微信支付的商家寥寥無幾,她過境前必須要先換取一沓沓盧布。

不過,聽家人說,在俄羅斯的某些大城市也已經開始有了微信支付。新聞顯示,俄羅斯已經成為第17個可使用微信支付的國家,赴俄中國旅客每年成倍增長,微信支付在莫斯科等中心城市已大面積推廣應用,布市這樣的遠東小城正靜候佳音。

黑河可以清晰望見對岸俄羅斯布市

莎莎每次去布市主要是採買糖果、藥品、肉製品等食用產品,近些年海關越來越嚴格,她想為家人做一道地道的蘇伯湯都很難。幸好,兒子張斯為和她一樣喜歡中國,愛說中國話,也愛吃中國菜。這些年莎莎向婆婆學習了許多地道的東北菜,她從早市買來的茄子、土豆和豆角就能撐起東北人的飲食文化。斯為放學回來,還沒進門就能聞出媽媽今天做了什麼菜。如果是茄子醬,他一定激動地喊出:“哎媽兒我的最愛”,吭哧吭哧吃上兩三碗飯。

斯為的深眼窩、高眉骨像媽媽,黃面板、黑頭髮像爸爸,身材在同齡人中算得上高大,今年剛上三年級。夫妻倆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斯為的成績一直不錯,在語言表達上和莎莎一樣有天賦。他常常語出驚人,引得家人捧腹大笑,是家裡的開心果。

他也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莎莎這些年無法辦下工作簽證,張巨集江幾乎是一個人扛起全家的生計,從送傢俱到開出租再到給廠裡運貨,一米八的大個兒,從140斤掉到了120斤。父母的困境他看在眼裡,斯為立志長大後要有出息,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積極生活,擁抱行動網路

家裡也曾經有過一段好日子:莎莎前些年在大黑河島(簡稱大島)中俄貿易城的一家寶石店上班,雖然一直無法辦理工作簽證,但早期黑河市在俄羅斯人務工問題上,也並不那麼嚴苛。

因為中國的貨品價格低廉,從對岸的布市到黑河旅行購物的俄羅斯人很多。巔峰時期,大島的中俄貿易城、中央街的華富商場裡滿滿都是俄羅斯人。黑河再現了18年前中國商城的中俄貿易情景,甚至更為紅火。

黑河的俄羅斯旅客與商人

畢竟,黑龍江兩岸的文明是被掰斷的藕,斷了也還連著絲。因為中俄兩國地理條件、產業結構、文化等差異,黑河與布市這麼多年來一直互通有無。

俄羅斯人願意來中國旅遊,流連在服飾鞋包的購物天堂,體驗國內暫時沒有的科技產品,吃上平日裡不可多得的綠色蔬果,兩手抓酒也能走上街頭。如果在當地生活得久了,會發現街上很多俄羅斯人都是熟悉的面孔——對岸布市的居民,他們幾乎每天來黑河買買買。

“俄羅斯人不愛存錢,用中國話說,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莎莎這樣解釋兩國居民消費習慣的不同。當然也有新面孔——Aton是第一次來中國,但他不是來購物的,而是帶兩個孩子來看牙醫,趁孩子看牙的間隙,Aton在中央街溜達了幾圈,選擇在一家看起來俄羅斯人最多的餐廳用餐。

中國人也願意去俄羅斯做生意,零食、蜂蜜、藥品、首飾等俄羅斯商品湧入國內市場。莎莎當時供職的寶石店正是由中國人經營,主要售賣紫金等俄羅斯本土珠寶。與18年前相同,有俄羅斯面孔的商鋪,生意總歸是更好做;與18年前不同的是,此時的俄羅斯面孔吸引的不再是俄羅斯人,而是中國人。

黑河與布市一衣帶水的“曖昧”,令中國其他地區的人心馳神往。每年夏天,黑河都會迎來一批來自南方的旅客。遠道而來的他們顯得稚嫩,莎莎說外地旅客常常花大價錢買哈爾濱製造的俄羅斯套娃。這樣的事兒聽多了,遊客更願意走進有俄羅斯人的商鋪。來到黑河,突然想出國也沒問題,帶上護照和身份證到線下或線上的旅行社,花上幾百塊人民幣辦理布市一日遊或兩日遊,次日就能出發。

回想過去,出遠門的儀式感不絲毫遜於過春節,全家人得提前一個多月張羅打點,最怕是沒帶夠錢。而今時今日中國人旅行的成本急劇壓縮,“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智慧出行生態圈正在擴大它的邊際。其中,微信等移動支付手段已早早抵達邊陲城市,打破和重構黑河人的生活方式。當黑河經濟不再只依靠第一產業,而是迎來旅遊業等第三產業的高品質發展,便開始呈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喜人趨勢。

中俄兩國在產業結構上“天賦”不同,各自生髮出不同的強大內驅力相互推進,2018年,黑河市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44.5億元,同比增長19.1%;邊境小額貿易37.9億元,增長17.5%;對俄貿易41.4億元,增長17.8%。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俄貿易納入世界經貿發展大格局,將長期煥發活力,移動網際網路的加入,將使兩國的交往更加密切。從2001年到2019年,莎莎不僅是最早的微信使用者,更是中俄18年小貿易的親歷者,未來的大格局她也不想缺席。

不過,前段時間,市政府加大了對俄羅斯人非法務工的查處力度,違法嚴重者將會被遣送回國。莎莎無奈之下辭去工作,辭職以後,她也經常回到大島探望以前的同事。

莎莎回到曾經工作的商場

每每提到工作問題,同事們都會替她感到惋惜:“在黑河,像莎莎中文講得這麼好的俄羅斯人沒幾個,本來應該是人才啊。”——莎莎修讀會計專業,受過高等教育,有雙語能力,本應是中俄貿易中的“香餑餑”,現在卻陷入了“就業麻煩”。

她並沒有坐以待斃,曾寫過幾封中文長信,積極向政府反饋自己的情況。黑河市政府了解情況後,也正在努力為莎莎這樣定居中國的俄羅斯人群體尋求解決方法。

困境面前,莎莎總說自己“心大”。現在她偶爾會在直播平臺做直播,和天南地北的小夥伴嘮嘮在東北、在俄羅斯那些事兒,排解苦悶之餘,也能為家裡掙些補貼。有三千多的粉絲跟莎莎成了“老鐵”,她要是鴿了直播,網友能“追殺”到她的微信問:“你死哪去了!”“你是不是不要我們了!”。這種“牽掛”令莎莎很高興,感到和中國的聯絡更緊密了一層。

莎莎正通過手機做直播

她設想過,如果在18年前她沒有走進中國商城,沒有親歷中俄貿易,她大概會在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會像父親希望的那樣嫁給俄羅斯人,或許會回到新西伯利亞的小鄉村,或許偶爾會來到中國旅遊,或許永遠不會,但無論如何,她不會經歷現在的一切。

“老公和兒子在哪,我就在哪”——對於當年的選擇,莎莎從未後悔過。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越南大蝦“氾濫”,一隻蝦巴掌大,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