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資訊>

先哭一會兒!原文昨晚被我手賤誤刪了!草稿箱裡也沒有備份,這是連夜憑記憶再次補寫的。

之所以把鄧麗君部分留到最後成文,源自心底對她的崇敬。

謹以此文紀念曾經的她們,和我們的青蔥歲月。

25年,是足以讓一代人成長起來的時間。

她的生命卻永遠停留在了25年前,那個異國他鄉炎熱的傍晚。

1995年5月8日16時許,泰國清邁。

鄧麗君在下榻的美萍酒店突發疾病,被發現後緊急送醫。怎奈堵塞的市區交通,也堵住了她生還的希望。

在經過45分鐘的緊急搶救無效後,17點30分,一代歌壇巨星鄧麗君香消玉殞。終年42歲。

事發地點,泰國清邁美萍酒店

事發房間

訊息一經爆開,全世界範圍內幾乎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全部震驚了!

人們不敢、也不願相信這是真的。許多歌迷為辨真偽,用各種交通方式,紛紛湧向清邁-這個之前還寂寂無名的泰國城市。

這其中,不光有黃面板的亞洲人,也有金髮碧眼的歌迷一臉惶恐的趕來。

可惜的是,這一切都是真的......

在那個資訊不發達的年代,國人無法第一時間得知事件的具體訊息,我們只能通過幾天后鋪天蓋地,充斥文化市場的報刊雜誌來獲取。

當年我也買了兩本,分別花了12塊8和16塊8,一直保留至今。就是下圖這兩本

大開本那個是彩色銅版印刷,裡面附錄了鄧麗君送醫及遺體照片。

看到曾經的歌壇巨星如此這般,震驚之餘,更多的是無以復加的難過。

因為擅自刊登遺體照,這本雜誌之後被鄧麗君的家屬告上法庭,以出版商道歉並銷燬所有剩餘庫存結束。但大量已售出的雜誌仍存於民間,並流傳至今。

這也是現在鄧麗君的遺體照充斥網路的原因。

關於鄧麗君的生平,從她出道至辭世之間的輝煌成就,已有大量文章連篇累牘,在此不一一贅述。

本文只想透過她生命中一些重要節點,從幾個不同側面,和大家共同回憶這位帶給我們太多精神瑰寶的歌壇巨星。

1.家世

1953年1月29日,鄧麗君出生在中國臺灣省雲林縣褒忠鄉田洋村。

父親鄧樞的祖籍是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大街鄉鄧臺村。母親趙素桂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所以鄧麗君在日後的訪談和演唱會上,有時說自己是河北人,有時又說自己是山東人。

1948年末,原屬河北省軍團少尉的鄧樞隨大隊撤至臺灣,先是住在臺南。1952年升為中尉,而後鄧樞以中尉身份退役,安家在臺灣中部的雲林縣。

鄧麗君的父親鄧樞(1921年5月26日~1990年5月9日)

鄧麗君和母親趙素桂(1926——2004)

鄧樞和妻子趙素桂共育有五個子女。鄧麗君在家中排行第四,也是唯一的女兒。三個哥哥和一個弟弟跟父母一樣,都十分寵愛她這個小公主。

鄧麗筠是她兒時的名字,意為美麗的竹子。因許多人誤把“筠”(音同雲)讀作“均”,遂改名鄧麗君

幸福的大家庭

鄧麗君一生中最愛的兩個人,就是她的父母。除了帶給她生命,更多的是在事業上對她的支援。

可以說,鄧父是她的領航燈,鄧母是她的護航人。沒有父母的開明和扶持,鄧麗君也不可能走得那麼遠。

父親當初的選擇,成就了一代巨星

母親的一路陪同,讓鄧麗君無後顧之憂

2.童年

在鄧麗君剛滿五個月的時候,他們又要搬家了,這次目的地是臺東。剛落腳沒幾個月,又去了屏東。

到了屏東終於不用租房子住了,當局給這些老兵的家眷們搭造了“眷村”,其實就是個臨時性的建築。

小小的“眷村”裡彙集了來自各地的他鄉客,不同的鄉音,不同的文化在這裡交融。

童年的鄧麗君因為遷徙過很多地方,接觸過很多人,逐漸形成了開朗外向的性格,不怕生人,這對於日後上臺表演起到重要作用。

鄧麗君的父親鄧樞有個愛好,喜歡唱京劇,母親趙素桂則喜歡唱黃梅戲、歌仔戲。在他們的薰陶下,鄧麗君也跟著咿咿呀呀地學唱,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著眾人面,她一點都不害羞,想唱就唱,沒有什麼顧忌。

鄧麗君六歲時,父母把她送到了蘆洲國小念書。論成績的話,她是個學渣,語文尚可,數學特別差。

但在班級、學校的各類演出中經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圓圓的臉蛋、迷人的大眼、甜美的歌聲,她的表演一次次讓人驚歎,拍手叫好。聽過的歌她可以過耳不忘,從小就體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

能找出小鄧麗君嗎?

小小年紀,在眾人中已初露明星相

因為唱歌非常好聽,慢慢的,小麗君的名聲從校園傳到了社會。有人告訴她可以參加一些媒體舉辦的比賽,得了獎金還可以補貼家用。

獎金啥的她倒不在乎,就是想更多的展現自己,多唱歌。就央求哥哥們帶她去報名,頻頻出現在各類比賽活動中。

開明的父母沒有因為她的“不務正業”而扼殺孩子的愛好,而是鼓勵支援,順其自然。這讓鄧麗君更加“有恃無恐”。

鄧樞有個老戰友李成清,在九三康樂隊拉二胡。聽說鄧家千金歌聲動人,便去鄧家遊說,問能不能放女兒進他們的樂隊。

鄧樞同意了,於是在啟蒙老師李成清的帶領下,鄧麗君四處演出,增加了舞臺經驗,同時掙點外快,數額不多,五塊、十塊這樣的。

最左側的小不點兒

同臺一段時間後,李成清發現鄧麗君很有天賦,因此勸鄧樞加以重視:老鄧,這是璞玉啊,千萬不能浪費了,應加強歌唱訓練。

鄧樞深以為然,就天天帶女兒到河邊練嗓子。

他也不知從哪兒聽到的偏方,說吃煮雞蛋對嗓子好。於是在生活還很窮困的情況下,每天都給鄧麗君煮一個雞蛋吃。把哥哥弟弟們饞的夠嗆,也不好吱聲,誰讓他們都寵著這個家裡的小公舉呢。

後來鄧樞乾脆自己也加入了樂隊。家裡開的米店忙完後,一有時間就去表演,家裡七張嘴要吃飯

,能掙一點是一點。

由於實在是入不敷出,鄧麗君小小年紀也不得不去“搞副業”掙錢。

白天帶幾個大餅到學校賣給同學,晚上放學後還要跟媽媽去街頭賣唱,艱難地維持生計。以致上課時鄧麗君的前後桌都對她很反感,因為她總是嘟嘟囔囔的背歌詞、小聲唱歌。

1963年,鄧麗君參加“中華電臺”全臺黃梅調歌唱比賽,以《訪英臺》擊敗眾多年長選手,獲得比賽冠軍 。

1964年,鄧麗君代表學校參加全縣國語朗讀比賽,獲得第一名。1965年,鄧麗君就讀臺灣金陵女子中學。

進入初中,鄧麗君開始發育,往日那個圓嘟嘟的小丫頭出落成了苗條秀麗的美少女。靚麗的外型讓她如虎添翼,校內外的各種演出活動更頻繁了。

頻繁的演出造成了頻繁的請假,學校管理層對此非常不滿。

他們給鄧家出了道選擇題:要麼退學回家,一心唱歌;要麼專心讀書,好好學習。

儘管鄧樞跟校方據理力爭:就讓我女兒有個初中文憑吧,可學校怕鄧麗君給其他學生做了壞榜樣,不為所動。

辦公室一角,鄧麗君可憐巴巴的望著父親,等待著命運的安排。

鄧樞沒有妄下決定,他要徵求女兒的意見。

當聽到鄧麗君小聲說她想唱歌時,鄧樞明白了:這個世界上從不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缺的是建立在孩子喜歡某件正事的基礎上,孩子的快樂和內心的選擇!

鄧樞決定支援女兒,鄧麗君選擇了退學。

就這樣,1967年,初中沒畢業、只有14歲的鄧麗君脫下校服穿起演出服,走向社會,開啟了演唱生涯。

3.初嘗走紅滋味

退了學的鄧麗君像出了籠子的小鳥,興奮而幸福,終於可以一心撲在歌唱上了。爸爸的支援讓她更加熱愛演唱,發誓絕不給父母丟臉,要用事實告訴他們,女兒的選擇沒有錯!

父女情深

1967年,鄧麗君自金陵女中休學後,加盟臺灣宇宙唱片公司;9月,鄧麗君推出第一張唱片《鄧麗君之歌—鳳陽花鼓》,正式開始職業演唱生涯。

也許很多朋友沒有聽到過鄧麗君第一張唱片的聲音。怎麼說呢?感覺不像是14歲孩子的聲音,有點像一個四十歲的曲藝藝人,在草臺班子演唱的感覺。

這也不能怪任何人。在六十年代,連走在音樂前沿的歐美和日本配器水平尚且簡陋,更別說更加落後的臺灣歌壇了。

粗糙的錄音水平,簡單鼓譟的配器,把鄧麗君本該稚嫩的嗓音,表現得充滿舊時代的滄桑感。

即使這樣,對於已經在社會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鄧麗君來說,專輯依然銷量不俗。

唱片公司乘勝追擊,竟然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裡,連續出了7張唱片!

繼而又為臺灣首部連續劇《晶晶》演唱同名主題曲。這是一部表現母女分離,女兒千辛萬苦尋找媽媽的親情倫理劇。鄧麗君的演唱把一個楚楚可憐的女孩形象表達得淋漓盡致。

該劇在臺灣掀起轟動,主題曲也是街知巷聞。時候的臺灣街頭,隨便找個人都會哼幾句。

接二連三的成功運作,使唱片公司覺得,這絕對是一棵搖錢樹,同時也意識到,鄧麗君這隻雛鷹,早晚會一飛沖天,消失在藍天裡。必須得在有限的時間裡,利用好這個人力資源。

同年,鄧麗君應邀主持臺灣電視史上首檔帶狀節目《每日一星》。所謂帶狀節目就是每星期都需要錄製幾集,以增加觀眾粘性。類似於《康熙來了》那種。

鄧麗君的工作壓力陡然增加。

未來會怎樣?鄧麗君充滿憧憬和彷徨

接下來,鄧麗君的事業走向將在哪裡?

赴日發展,卻出師不利。她又該如何面對?

昔日學渣,又是怎樣成為語言大師的?

8
最新評論
  • 3本作者大大最好的一本小說,劇情讓人拍手叫好,連看三遍也不膩
  • 英國和歐盟"槓上了",一口氣準備四艘軍艦,或將自取其辱